《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优选6篇)

时间:2019-01-07 06:18: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除法的概念。

2.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

1. 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过程。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可通过布置问题或故事情境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呈现新知识:

教师通过演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与整除的不同之处。教师可利用教具或白板等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3.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运算题目,巩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并通过互相讨论,提高解题能力。

4. 引导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包括如何处理余数、如何写出除法算式等。

5. 拓展应用: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将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堂练习:

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7. 课堂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运算题目。但是,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还有待加强。下节课将继续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并通过更多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除法的概念。

2.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

1. 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过程。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可通过引入有余数的除法与整除的区别,激发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2. 呈现新知识: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了解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通过举例或故事情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的重要性。

3.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涉及有余数的除法运算题目,巩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并通过互相讨论,提高解题能力。

4. 引导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包括如何处理余数、如何写出除法算式等。

5. 拓展应用:

教师通过更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将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应用到更加复杂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堂练习:

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7. 课堂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涉及有余数的除法运算题目。但是,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上还有待加强。下节课将继续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并通过更多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使同学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同学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同学出题,教师回答)

  激趣: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能像老师那样,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提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说明: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既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借助直观,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盘,还剩()个。

  要求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同学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同学中可能出现以下的方法:

  (1)摆一摆。用7个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每份3个,分成2份,还剩1个。

  (2)画一画。

  (3)估一估。假如放1盘,就分掉了3个;假如放2盘,就分掉了6个;假如放3盘,需要9个桃。现在只有7个桃,不够放3盘,只能放2盘,还剩1个。

  (4)用口诀。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二三得六,7里面最多有2个3,商是2,可以分2盘,还剩1个。

  比较:上面的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注意引导同学用口诀试商,算出结果)

  [说明: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同学进行探索、交流、展示算法,调动了每一个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同学优化算法,使课堂教学做到了“扶放结合”。]

  2.用竖式进行计算。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分桃的活动知道了7÷3的结果,那么用竖式怎样计算7÷3呢?请同桌议一议,也可以试着做一做。

  同学试做后,组织交流,并作如下引导:

  (1)7÷3商是几?怎样很快找到商2的?(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

  (2)7的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3)余数是几?你是怎么算出来的?“1”表示什么?

  [说明: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问,再结合同学的操作,协助同学明确有余数除法计算的算理,也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笔算提供基本的数学模型。]

  三、发挥想象,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1.出示“试一试”:13个气球,有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提问:怎样列式计算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呢?

  再问:你能用竖式算出结果吗?试一试。

  同学独立完成竖式,并组织交流。(结合同学交流板书竖式)

  2.提问:假如增加1个气球,想一想,现在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同学回答,得出结果:14÷4=3……2(个)。

  提问:再增加1个气球,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同学回答,得出结果:15÷4=3……3(个)。

  3.引导:13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1个;14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2个;15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3个。(语速加快)那么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余几个?(同学会脱口而出,每人分3个,余4个,但一些同学会想到“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4个,正好分完”)

  讨论:余数到底是几?为什么余数不能是4?(剩下的4个气球每人还可以再分1个)

  4.提问:假如把这些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你认为余数最大是几?为什么?

  小结并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说明:利用同学的认知差别和思维惯性,艺术地处置同学认识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教学过程,诱导同学“上当”,并让同学在“上当”的过程中发生顿悟和反思,使“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呼之欲出,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联系情境,掌握除法试商的方法

  1.改错。

  出示题目:哪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

  (1)同桌同学讨论哪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哪个小动物算错了?错在哪儿?

  同学一一指出小狗、小猫、小猴的计算错误,并说明正确的算法。

  (2)小熊是怎样想到商是6的?假如商5行吗?为什么?假如商是7呢?

  通过交流,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37里面最多有几个6”。

  2.利用乘法口诀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说明:出现同学平时作业中的一些错误,让同学进行判断,加强了对同学试商战略的正确引导,强化了“余数比除数小”的认识。]

  五、解决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略)

  2.解决课始情境中的问题。

  谈话: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颜色吗?(引导同学体会这些彩球按红、黄、蓝3种颜色为一组排列,我们只要将彩球的号码除以3,余数是几,就是一组中的第几种颜色)

  同学在小组内尝试进行猜彩球颜色的游戏。

  提问:假如彩球的颜色再增加一种橙色,同学们会猜吗?试一试。

  [说明:通过练习,培养同学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同学猜彩球的颜色既做到了首尾呼应,又有利于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P55(例4)~~P56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道具:

  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4×837+55×872÷8

  24–67×956÷749÷7

  18÷342÷69×445÷9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新知。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

  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

  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学生1,口算:32÷6=5(组)………………2人

  学生2,笔算:5

  6/ˉˉ3ˉ2ˉ

  30

  ˉˉˉ2ˉ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三、巩固练习。(开放性练习题)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略)

  五、练习作业。教材P56第2、3题。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篇五

  课题三: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整除的概念和有余数的除法,完成第7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六的第1—5题,数学教案-课题三: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整除,并在已有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整除

  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3道复习题和新课中的6道除法题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13×χ=182 (2) χ÷ 20=54 (3)517÷χ=47

  “第1题中的未知数怎样求?根据是什么?”

  “第2题呢?”

  “第3题呢?”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作些说明。并指出:这是我们上一节课学过的应用乘法和除

  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求未知的因数、被除数和除数。

  二、新课

  1.教师出示题目:

  24÷3= 25÷3= 38÷2=

  180÷12= 39÷2= 184÷12 =

  让学生算出每一题的得数。提问:

  “你能按得数将这六道除法题分一下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24÷3= (2)25÷3=

  38÷2= 39÷2=

  180÷12= 184÷12=

  “比较一下这两组题各有什么特点?”(第一组题都没有余数,第二组题都有余数,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课题三:有余数的除法》。)

  2.教学整除。

  (1)教学例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看第一组题。提问:

  “这一组题的被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也都是不为0的整数,它们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得数都是整数,都没有余数。)

  “像这样的除法算式还有许多许多,你能再举出3个吗?”请两、二名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说出的算式不符合要求,教师要再明确一下条件。

  教师:刚才大家又举出了很多被除数是整数,除数是一个不为0的整数,商也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的除法,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整除。如果把被除数看做第一个数,把除数看第二个数,通常也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比如:24能被3整除;38能被2整除;180能被12整除。

  (2)做第72页中间“做一做”中的题目。教师首先明确这一道题是要求判断在下面的除法算式中,哪些题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学生回答后,再提问: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3)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和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核对时如果学生判断有误,要引导学生根据整除的含义来判断。

  3.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1)教学例题。

  教师:刚才我们看的是被除数都是整数,除数都是不为0的整数,商也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除法。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组题,它们的被除数也都是整数,除数也都是不为0的整数,商有什么特点?(商是整数但都有余数的。)

  教师:像这一组除法题目,都是一个整数除以不为0的另一个整数,得到整数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看一看这些题中的余数有什么特点?”(余数都比除数小。)

  “想一想,过去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学过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被除数=商×除数十余数

  教师:应用这个关系,可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比如705÷123=5……70

  “这道除法计算对不对,怎样验算呢?”(看一看123乘以5加70是不是等于705。)

  “123乘以5等于615,再加70等于685,说明原来的计算有误。应该等于多少?”

  “商5余90对不对?再验算一下。”

  教师:以后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都可以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以及余数的关系来验算。

  (2)做教科书第72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核对。核对时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除法计算是不是正确,再说一说是怎样验算的。

  (3)做练习十六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4)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十六的第13‘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举出一个具体例子来思考。如:25 3=8 1,先想一想除数3、商8、余1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推想出验算有余数除法的其它关系式。比如:

  (被除数一余数)÷商=除数

  (被除数一余数) ÷除数=商

  三、作业

  练习十六的第4、5题。

  数学教案-课题三: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例5、课堂活动1、2题及第102页练习十四2~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口算。

  324 637 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朵?还剩几朵?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上面的3道题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像第2题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探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有哪些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这两个同学的竖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余8个没分;第二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还余2个没分。

  议一议:哪一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汇报:第一个竖式,余数是8,比除数6大,还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还能再分1个;第二个竖式,余数是2,比除数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个了。所以第二个竖式得到的商是正确的。

  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余数能不能再分的?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余数比除数大,还可以再分;余数比除数小,不能再分。

  小结: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自主练习

  做试一试的题,指名板演,全班评价。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初步体验试商过程。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先观察竖式,引导学生比较题目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找出错误原因,再改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3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②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3、练习十四第4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②找做题速度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经验。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