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 篇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探究
引言:
在化学课程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本质和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对于学生们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概念和原理;
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影响。例如,通过改变浓度、温度、催化剂等条件,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并分析反应机理的可能性。
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之间的关系,并绘制相应的图表、曲线等,加深对反应规律的理解。
4. 总结归纳:通过课堂讨论,总结归纳实验结果,探讨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然而,本教案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二化学教案 篇二:电化学与能量转化的探究
引言:
电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电化学的理论和应用在生活和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电池、电解、电镀等。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探究电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电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应用;
2.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电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原理;
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电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电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2.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电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影响。例如,通过改变电解质浓度、电流强度、电极材料等条件,观察反应产生的能量变化,并分析能量转化的可能性。
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能量转化与电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并绘制相应的图表、曲线等,加深对能量转化规律的理解。
4. 总结归纳:通过课堂讨论,总结归纳实验结果,探讨不同因素对能量转化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应用,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然而,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中,学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等。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二化学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了解钠及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钠分别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的反应情况
2、了解氧化钠分别与水、酸等物质的反应情况
3、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4、了解钠、钾的焰色反应
【基础知识】
一、单质钠
1、物理性质: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密度,熔点。
2、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钠与氧气的反应与条件有关)
常温条件下;加热条件下。
(2)与水(酸)反应: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
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②熔化成光亮的小球:(钠的熔点;该反应为反应)
③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气体产生)
④发出嘶嘶的声音:(反应剧烈)
⑤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生成的溶液呈性)。
(3)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
结构解释:Na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Na原子易(“得到”或“失去”)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作剂,表现出强性,在自然界中以态(“游离”或“化合”)形式存在。少量的钠可保存在中。钠着火不能用水来灭火,一般用。
二、钠的氧化物——氧化钠过氧化钠
名称[高考资源网]过氧化钠氧化钠
化学式
颜色
与水反应方程式Na2O+H2O====2NaOH
与CO2反应方程式Na2O+CO2====Na2CO3
稳定性比较比稳定
三、钠重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
Na2CO3 NaHCO3
俗称
水溶性均溶于水,溶解性:>
溶液酸碱性水溶液均显性,同浓度碱性:>
热稳定性稳定不稳定
稳定性:>
与盐酸
反应[Ks5u。com]
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
与CaCl2溶液现象
相互
转化2NaHCO3 Na2CO3+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Na2CO3 + H2O + CO2 == 2 NaHCO3
鉴别
方法
五、焰色反应
钠——色钾——色(隔着蓝色钴玻璃)
操作:用洁净的铂丝在外焰灼烧,至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时为止,用铂丝蘸取待测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用完后,用洗净,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即可。
整理: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典型例题】
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
C、钠与氧气化合时作还原剂
D、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对于反应:TiCl4+4Na == 4NaCl+T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说明钠是强还原剂,可用于冶炼金属
B、该反应中Ti元素被氧化
C、该反应条件是TiCl4在熔融状态或在水溶液中
D、TiCl4是还原剂
3、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4、下列有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
B、相同条件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剧烈程度强于碳酸氢钠
D、向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试液,都显红色
5、(2009年学业水平测试)“脚印”、“笑脸”、“五环”等焰火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壮观,这些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K2SO4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B、Na与NaCl在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可以用焰色反应来区别NaCl和KCl
D、焰色反应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6、(2009年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常温常压下,D、F、K均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A是由单质C在D中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体。(反应中生成的部分物质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化合物E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 ___。
【巩固练习】
1、钠跟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低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D、有强还原性
2、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A、HCl B、NaCl C、FeCl3 D、Na2SO4
3、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2CO3和NaHCO3均可与HCl反应B、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C、Na2CO3的稳定性比NaHCO3弱D、Na2CO3能与氯化钙反应而NaHCO3不反应
5、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D、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6、如图所示的试管中盛2ml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再向试管中倒入1ml煤油,然后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块金属钠,用小刀切一小块放入试管中,可观察到钠首先沉到煤油底部,一接触水即产生大量气泡,钠块变成球状向上浮,同时水层变红色,一会儿之后,钠又慢慢沉降到两种液体的交界处,又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使钠上浮,如此反复,直至钠块消失。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中说明的钠的物理性质主要有:
①;
②
③ 。
(2)本文中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7、物质A是由A元素组成的单质,将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为黄色,B,C,D是含有A元素的三种不同化合物,A、B、C、D按右图关系进行转化:
⑴写出化学式:
A B C D
⑵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以及①②③的离子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8、有一种白色粉末是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称取0.442g灼烧至恒重,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2g沉淀,灼烧后的残渣能与30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原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2)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高二化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
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准备原电池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用品有:金属丝、电流表、金属片、水果。先将各组水果处理:A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较厚),B组:成熟的橘子(将瓣膜、液泡搅碎),C组:准备两种相同金属片,D组:准备两种不同金属片。
【教学过程】
[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巡视各组实验情况)。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
①电流表指针偏转 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生]:说明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
[展示干电池]:
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
[播放幻灯片]:
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二次电池可分为: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二次碱性锌锰电池等。铅酸蓄电池可分为:开口式铅酸蓄电池、全密闭铅酸蓄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任何一种电池由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四个主要部件是:两个不同材料的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外壳。
【评注】
提出问题,从身边走近化学,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高二化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复习有机合成,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官能团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合成路线的选择或设计。会组合多个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合成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精选例题
,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利用已学的知识,通过各种方法合成人们需要的物质,使知识为人类服务,达到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兴趣和科学情感;培养求实、创新、探索的精神与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题关键,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方法的教育,学会抓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
重点、难点
学会寻找有机合成题的突破口。学会利用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寻找合成路线的最佳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有机反应的类型,与有机物合成有关的重要反应规律有哪几点呢?
【追问】每一规律的反应机理是什么?
(对学生们的回答评价后,提出问题)
【投影】
①双键断裂一个的原因是什么?
②哪种类型的醇不能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醛或酮?
③哪种类型的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烯烃?
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什么?
⑤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发生成环反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补充。
学生活动
思考、回忆后,回答:共5点。
①双键的加成和加聚;
②醇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③醇的氧化反应;
④酯的生成和水解及肽键的生成和水解;
⑤有机物成环反应。
讨论后,回答。
积极思考,认真讨论,踊跃发言。
答:①双键的键能不是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
②跟-OH相连的碳原子与3个碳原子相连的醇一般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
③所在羟基碳原子若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或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不饱和烃;
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
⑤能发生有机成环的物质是:二元醇脱水、羟基酸酯化、氨基酸脱水、二元羧酸脱水。
高二化学教案 篇六
目的要求: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
初步学会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了解中和滴定的全过程,为学生进行定量实验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中和滴定的操作
教学过程:
引入
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而滴定法是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但是滴定的手段有很多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滴定方法(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而酸碱滴定是滴定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掌握此种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
板书
第五节 酸碱中和滴定
一.一.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
提问
(1)在一定量的碱溶液中,滴加酸,正好中和时,碱和酸应该有什么定量关系?
引出
H+ + OH == H2O(中和反应实质)
n(H+)== n(OH-)
根据此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酸碱相互反应来测知未知液浓度
(2)不同酸碱的定量关系
HCl + NaOH === NaCl + H2O
1mol 1mol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1mol 2mol
H3PO4 + 3NaOH ==== Na3PO4 + 3H2O
1mol 3mol
(3)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x溶液体积(L)
n = cV
阅读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例题1
在未知浓度氢氧化钠溶液0.23L,需加入0.11mol/L的盐酸溶液0.29L才能完全中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板书
(1) (1) 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知道某种酸或减的标准浓度,例如:在实验室有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怎样测定他们的准确浓度呢?这就需要利用上述酸碱中和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来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