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一
标题:认识汉字——学习《识字歌》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识别和书写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 能够正确地朗读《识字歌》。
3. 能够理解汉字的基本构成和书写顺序。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黑板。
2. 《识字歌》的歌词。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教师拿出一些物品(如一块糖果、两个苹果、三个小鸟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数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用汉字表示这些数量呢?
2. 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汉字“一”并读出来,然后让学生模仿读。接着,教师出示一些示意图,例如一个小草、一个小瓢虫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物品数量,并与汉字“一”进行对应。
3. 学唱《识字歌》
教师播放《识字歌》的音频,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学唱。然后,教师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自己唱出歌词。
4. 学习汉字“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教师出示汉字“二”并读出来,然后让学生模仿读。接着,教师出示一些示意图,例如两个小猫、三朵花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物品数量,并与汉字“二”、“三”进行对应。以此类推,教师依次出示汉字“四”、“五”、“六”、“七”、“八”、“九”、“十”,让学生模仿读并进行相应的数量对应。
5. 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归纳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书写顺序和基本构成。
6. 小结与作业布置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的汉字,并布置作业:将所学的汉字写在作业本上,并用拼音标注发音。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二
标题:认识词语——学习《小熊过河》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朗读词语“小、熊、过、河”。
2. 能够根据词语的意思进行连线活动。
3. 能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黑板。
2. 《小熊过河》的故事绘本。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一张插图,上面画着一只小熊在河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回答问题:“小熊在做什么?小熊要去哪里?小熊需要做什么才能过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小、熊、过、河”的意思。
2. 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词语“小”并读出来,然后让学生模仿读。接着,教师出示一些示意图,例如一只小鸟、一颗小蘑菇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物品的特点,并与词语“小”进行对应。以此类推,教师依次出示词语“熊”、“过”、“河”,让学生模仿读并进行相应的对应活动。
3. 听故事《小熊过河》
教师讲述故事《小熊过河》,并使用故事绘本辅助讲解。在讲述过程中,教师重点解释和操练故事中出现的词语“小、熊、过、河”。
4. 连线活动
教师出示一些词语卡片,包括“小、熊、过、河”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插图卡片。让学生根据插图的意思,将相应的词语卡片与插图卡片进行连线。
5. 口头表达
教师出示一些插图,例如小熊在河边、小熊过河等,让学生根据插图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描述。
6. 小结与作业布置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的词语,并布置作业:在作业本上画出一个小熊在河边的场景,并添加适当的词语进行描述。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三
【#教案# 导语】©整理了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教学目标
1.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八、十”。(重点)
2.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难点)
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点)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难点)
5.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
6.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
2.“六、七、八、九、十”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2.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4.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6.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
(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
(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7.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动画,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小诗的内容,在跟读中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四、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厚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此环节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
六、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引言: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
2.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6.分角色朗读。
7.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8.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