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优选3篇)

时间:2014-08-02 01:41: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能够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和写作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欣赏和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孟浩然的写作风格,使学生能够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重点:

1. 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歌内容和作者背景。

2. 分析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和写作特点。

3. 通过学习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

1. 导入:通过展示孟浩然的诗歌作品和介绍他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和写作特点,并举例说明。

4. 模仿创作:学生根据孟浩然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作品。

5. 展示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创作心得。

教学步骤:

1. 导入:展示孟浩然的诗歌作品和介绍他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和写作特点,并举例说明。

4. 模仿创作:学生根据孟浩然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作品。

5. 展示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创作心得。

教学评价:

1. 学生在阅读和理解《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分析讨论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和写作特点,并举例说明。

3. 学生能够根据孟浩然的写作风格,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能够展示分享并与同学交流创作心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孟浩然的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分组讨论和模仿创作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创作能力可能还不够充分,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孟浩然的其他作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能够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社会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能够欣赏和鉴赏古代诗歌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分析和模仿,使学生能够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重点:

1. 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歌内容和作者背景。

2. 分析《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 通过学习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

1. 导入:通过展示孟浩然的诗歌作品和介绍他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并举例说明。

4. 模仿创作:学生根据《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作品。

5. 展示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创作心得。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展示孟浩然的诗歌作品和介绍他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并举例说明。

第二课时:

4. 模仿创作:学生根据《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作品。

5. 展示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创作心得。

教学评价:

1. 学生在阅读和理解《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分析讨论《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并举例说明。

3. 学生能够根据《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作风格,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能够展示分享并与同学交流创作心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孟浩然的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分析讨论和模仿创作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创作能力可能还不够充分,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孟浩然的其他作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篇三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六、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