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青春万岁》优质教案 篇一
《青春万岁》是中国当代作家王蒙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中国大学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成长与迷茫。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小说的深入解读和相关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与历史背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小说《青春万岁》的主题和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活动。
3. 掌握小说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手法。
4.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小说中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活动。
3. 掌握小说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引入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学生们对青春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阅读与讨论(3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青春万岁》,并结合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重点关注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变化。
3. 分析与思考(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以及作者通过人物形象与心理活动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4. 文学技巧与表达(20分钟)
教师讲解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手法,如象征、比喻、对比等,引导学生分析并掌握其运用方法。
5. 小组讨论与写作(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小说中的某一主题或文学技巧,并撰写小组作文。教师在小组间轮流巡视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小说中的文化与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3. 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 学生对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王蒙《青春万岁》优质教案 篇二
《青春万岁》是中国当代作家王蒙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中国大学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成长与迷茫。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小说的深入解读和相关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与历史背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小说《青春万岁》的主题和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活动。
3. 掌握小说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手法。
4.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小说中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活动。
3. 掌握小说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引入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学生们对青春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阅读与讨论(3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青春万岁》,并结合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重点关注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变化。
3. 分析与思考(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以及作者通过人物形象与心理活动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4. 文学技巧与表达(20分钟)
教师讲解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手法,如象征、比喻、对比等,引导学生分析并掌握其运用方法。
5. 小组讨论与写作(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小说中的某一主题或文学技巧,并撰写小组作文。教师在小组间轮流巡视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小说中的文化与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3. 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 学生对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王蒙《青春万岁》优质教案 篇三
王蒙《青春万岁》优质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蒙《青春万岁》优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语言特色(拟人、比喻、反复等),激发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情感。
用心朗读诗歌,注意节拍和重音,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品味诗歌语言特色,感受诗歌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洋溢的火一般的激情和浪漫的情怀,歌颂青春、赞美青春的精神难点体会这首诗精巧的结构和形象的比喻。
教学练习设计分层
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激发学生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情感。绿色教育结合点热爱青春、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1、王蒙,我国当代作家。
2.《青春万岁》是王蒙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当时年仅19岁。小说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女中学生的生活,表现了建国初期年轻一代天真烂漫的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首诗就是作者以诗的形式为这部小说写的序言。
3.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个社会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尤其是热血青年,对新中国、新生活充满激情和憧憬。“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诗刊》1957年第10期)。这就是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正音正字
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璎珞yīngluò遐xiá
三、朗读课文
四、结构层次
1,这首诗可以分两个部分。概括每层的大意。
全诗共五节,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节),表现青春的美好和年轻人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5节),歌颂青春精神对生活的巨大作用。
五、课文分析
1、诗人以“青春万岁”为题,是为了什么?
诗人以“青春万岁”为题,是为了为了歌颂青春的精神和力量。
2、“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句中的“你们”指什么?这样有什么作用?
第1节,诗人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对青春的热爱。诗歌一开篇就洋溢着对青春如火的激情,“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所有的日子”指那些青春的岁月。
句中的“你们”指“所有的日子”。
作用:“你们”以第二人称直呼,使“日子”形象化,显得亲切、自然。
3、概括第2、3、4节的大意。
第2-4节是对第1节的展开。第2节写青春的生活。第3、4节,写年轻人的特点。
第2节,写校园里,到处是年轻学生青春活泼的生活痕迹。诗人以蒙太奇镜头的方式剪辑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小船上的歌手声,月下校园里的欢舞”;“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上行军”。前两个场景按地点写,主要写园里的生活;后两个场景按季节写,主要写野外的生活。在这些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年轻的心灵始终是温暖的、跃动的,充满了青春的欢乐和激情。
第3节,写年轻学生浑身都是力量,对未来充满梦想和信念。第4节,写年轻学生充满好奇心和进取心,同时在生活中学会了思考。这两节,进一步表现了年轻人的这种特点。年轻人快乐、充满遐想;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渴望生活,渴望飞翔;单纯、多变;好奇、深思,当然有时也会“迷离”,也有眼泪。但在那个火热的年代,快乐是主要的,“兴高采烈”是主要的,淡漠和迷茫只是偶尔的情绪。诗歌充分表现了那些青春的日子以及在这些日子里年轻人的性格特点。
4、诗中列举了哪些青春生活的场景?概括了青年人怎样的特点?
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细雨蒙蒙里的踏青,初雪的早上行军,热烈的争论……
年轻的心灵始终是温暖的、跃动的,充满了青春的的欢乐和激情。
有了前四节的铺垫,第5节中诗人的情感更加昂然:所有的
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所有的日子都去吧”,指《青春万岁》这部小说写完了,小说里面提到的那些美好的日子也就都结束了。青春的日子可以走,可以消逝,但青春的精神还留在我们的心中,始终鼓舞我们快乐地前进,始终激励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战胜困难,勇敢地面对挑战。而且,“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我们还会常常“想念”它们,“招呼”它们,并且“怀着骄傲”,深情“注视”——青春是美丽的.,回忆是永恒的!只要心灵不老,我们永远年轻,青春万岁!5、诗歌用了哪些比喻?它们有什么作用?
诗中多处使用比喻,如,以“金线”比喻“青春”,以“璎珞”比喻“幸福”,以“春天的雨”比喻“纷纷的心愿迷离”等。这些比喻新奇,富有想象力。
6、第1节说“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第5节说“所有的日子都去吧”,这一“来”一“去”是否矛盾?为什么?
第1节说“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第5节说“所有的日子都去吧”,这一“来”一“去”并不矛盾。第1节说“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第5节说“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这是前呼后应。这种首尾照应的手法,使诗歌回环流转,结构严谨。
7、作者反复提到“日子”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反复提到“日子”的原因是:生活本身具有不可遏止、不可抹杀、不可改变的清新活泼,激发起青春的活力和锐气。
课堂小结:
这首诗是歌颂青春的。通过全诗,读者看到了青春鲜明的形象,听到了诗人激情澎湃的歌唱,感受到青春的巨大的鼓舞力量。
六、拓展学习
朗读汪国真的《生命总是美丽的》,回答问题。
不是苦恼太多,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1,这首小诗可以分三个层次。第2层的大意是什么?
(第2层主要是写对待忧愁和快乐的态度。 )
2,诗中哪些是对称句?( )
( ①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②忧愁时,就写一首诗,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
3,这首小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正确理解苦恼和幸福、忧愁和快乐,使自己胸怀开阔,乐观面对人生,提升生命质量。 )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课外阅读《青春万岁》小说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