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沈心工与李叔同》教案(精彩3篇)

时间:2011-09-04 07:39: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音乐《沈心工与李叔同》教案 篇一

《沈心工与李叔同》是一部中国传统音乐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闻名。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高中音乐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音乐剧。

教案概述: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音乐课堂,旨在通过学习《沈心工与李叔同》这部音乐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案目标:

1. 了解《沈心工与李叔同》的剧情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和表演形式。

3. 学习欣赏和评价音乐剧的艺术价值。

教案步骤: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音乐剧的片段,引发学生对《沈心工与李叔同》的兴趣,并带领学生讨论他们对这部音乐剧的第一印象。

第二步:背景介绍(15分钟)

简要介绍《沈心工与李叔同》的剧情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角色的介绍。同时,向学生解释音乐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步:音乐分析(2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音乐剧中的音乐片段进行分析。他们可以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研究,理解音乐如何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

第四步:表演形式(20分钟)

学生观看音乐剧的表演片段,并分析演员的表演形式,包括舞蹈、唱腔、表演技巧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第五步:欣赏和评价(15分钟)

学生欣赏完整的音乐剧表演,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可以提供一些问题作为引导,例如:你最喜欢的场景是哪一场?为什么?这部音乐剧有哪些独特之处?

第六步:总结(10分钟)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展示学生的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他们对音乐剧的深入思考。

教案延伸:

1. 邀请音乐剧演员或制作人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表演,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剧的制作过程和艺术背景。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可以编写自己的音乐剧故事或设计音乐剧的舞台布景。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沈心工与李叔同》这部音乐剧,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

高中音乐《沈心工与李叔同》教案 篇二

《沈心工与李叔同》是一部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的音乐剧,它融合了戏曲、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高中音乐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音乐剧。

教案概述: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音乐课堂,通过学习《沈心工与李叔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案目标:

1. 了解《沈心工与李叔同》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2. 分析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和表演形式。

3. 学习欣赏和评价音乐剧的艺术价值。

教案步骤: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音乐剧的片段,引发学生对《沈心工与李叔同》的兴趣,并带领学生讨论他们对这部音乐剧的第一印象。

第二步:背景介绍(15分钟)

简要介绍《沈心工与李叔同》的故事情节和背景,包括主要角色的介绍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向学生解释音乐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步:音乐分析(2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音乐剧中的音乐片段进行分析。他们可以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研究,理解音乐如何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

第四步:表演形式(20分钟)

学生观看音乐剧的表演片段,并分析演员的表演形式,包括舞蹈、唱腔、表演技巧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第五步:欣赏和评价(15分钟)

学生欣赏完整的音乐剧表演,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可以提供一些问题作为引导,例如:你最喜欢的场景是哪一场?为什么?这部音乐剧有哪些独特之处?

第六步:总结(10分钟)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展示学生的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他们对音乐剧的深入思考。

教案延伸:

1. 邀请音乐剧演员或制作人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表演,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剧的制作过程和艺术背景。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可以编写自己的音乐剧故事或设计音乐剧的舞台布景。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沈心工与李叔同》这部音乐剧,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

高中音乐《沈心工与李叔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与李叔同的生平及作品。
  2.聆听音乐作品《体操—兵操》《祖国歌》感受体验学堂乐歌的风格特征,尝试用书本中熟悉的曲调,依曲填词。
  3.初步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与李叔同以及《体操—兵操》《祖国歌》感受体验其风格特征、影响及意义。
  难点:尝试为熟悉的学堂乐歌依曲填词,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
  教具:钢琴、多媒体播放器等
  教法:聆听感受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弹唱学生们熟悉的李叔同作品《送别》问:此曲的词曲作者?出处?
  学生回答,教师做补充,并提出大家了解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吗?引出主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作品中引出本节课题,师生共同歌唱感受学堂乐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本节课的关注。
  二、新课教学
  1、学生自主学习书本内容
  问:(1)什么是学堂乐歌?
  (2)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内容、影响和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书本内容了解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什么是学堂乐歌,内容、影响和意义,加深对后面学习本节作品的理解。
  2、聆听沈心工《体操—兵操》
  问:
  (1)从歌词上分析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从节奏、速度上分析作品的特点。
  (3)从旋律上体验调式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作品为一段体,歌词浅显易懂,意味深长,号召儿童做兵操,强身健体保家卫国,身体强壮是民众走出水深火热生活的根本,不仅要唤醒民众锻炼身体,还要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祖国强大人们才会真正幸福,曲调简洁、朗朗上口,易记,节奏紧凑,欢快的五声调式。
  教师钢琴伴奏,师生合作共唱此曲。
  设计意图:从音乐要素来分析此曲,加深对学堂乐歌风格特征的理解,师生共唱感受其艺术魅力。
  3、聆听李叔同《祖国歌》
  请同学们从音乐要素方面分析此曲,对比沈心工的《体操—兵操》谈谈两首作品的异同,学生总结学堂乐歌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两部作品的对比欣赏,了解百年前学堂乐歌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风格特征的认识。
  4、探究: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5、生生合作用课堂中所熟悉的曲调,依曲填词并歌唱
  设计意图:生生分组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临时做一位词作家,感受创作校园歌曲的乐趣。
  

三、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学堂乐歌这个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认识了我们学校音乐教育奠基的先人——沈心工、李叔同等老一辈音乐教育家,还尝试了选曲填词的创作,但这只是开始,课后希望有更多同学积极参与创作,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展示我们美好校园,讴歌我们美好生活。
高中音乐《沈心工与李叔同》教案(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