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第一朵杏花》教案 篇一
标题:《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与实施
引言:
《第一朵杏花》是小学一年级的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她在春天里欣赏到第一朵杏花的故事。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深入体验课文的情感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朗读课文《第一朵杏花》。
2. 理解杏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2. 学会朗读和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
3. 观察并描绘杏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课文《第一朵杏花》的教材和课件。
3. 杏花的图片和实物。
4. 学生的绘画纸和彩色铅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杏花的图片和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春天和花朵的兴趣,引导他们回忆和分享自己欣赏过的花朵。
2. 朗读课文(1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第一朵杏花》,让学生跟读,帮助他们熟悉课文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3. 理解课文(15分钟):
教师通过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例如:“小女孩为什么觉得第一朵杏花很美?”“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等等。
4. 观察杏花(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花坛观察杏花,让他们仔细观察杏花的外貌特点和生长环境,并在绘画纸上描绘自己观察到的杏花。
5. 分享观察结果(10分钟):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杏花特点和感受。
6. 课堂延伸活动(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想象自己是一朵杏花,分享自己的生长环境和感受。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自己的讨论结果。
7.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花卉和自然。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不仅理解并朗读了课文《第一朵杏花》,还通过观察和绘画活动,深入体验了杏花的美和春天的气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的活动,学生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也较高。
小学课文《第一朵杏花》教案 篇二
标题:《第一朵杏花》教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引言:
《第一朵杏花》是小学一年级的课文,通过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她在春天里欣赏到第一朵杏花的故事。本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观察和想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朗读课文《第一朵杏花》。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理解杏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2. 学会朗读和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
3. 观察并描绘杏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4. 运用想象力,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杏花。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课文《第一朵杏花》的教材和课件。
3. 杏花的图片和实物。
4. 学生的绘画纸和彩色铅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杏花的图片和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春天和花朵的兴趣,引导他们回忆和分享自己欣赏过的花朵。
2. 朗读课文(1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第一朵杏花》,让学生跟读,帮助他们熟悉课文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3. 观察杏花(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花坛观察杏花,让他们仔细观察杏花的外貌特点和生长环境,并用彩色铅笔在绘画纸上描绘自己观察到的杏花。
4. 想象杏花(15分钟):
教师通过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杏花。例如:“你们觉得杏花的颜色是什么?”“杏花的形状是怎样的?”等等。
5. 分享想象结果(10分钟):
学生依次分享自己描绘的杏花,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 课堂延伸活动(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一起创作一幅关于杏花的画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花卉和自然,发挥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不仅理解并朗读了课文《第一朵杏花》,还通过观察和想象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也较高。
小学课文《第一朵杏花》教案 篇三
小学课文《第一朵杏花》教案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文章通过孩子两次看杏花的区别和竺可桢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意在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探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7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通过朗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读文,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因此,在这一课中我以朗读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在角色互换的对话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课堂描述:
一、复习导入
师: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爷爷来到杏树下,只见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绽开了花瓣。可惜的是小男孩没看到第一朵杏花,竺爷爷也很遗憾呀!昨天,我们学习了1-5自然段以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1:我觉得杏花很美丽。
生2:我认为竺爷爷很认真,观察很仔细。
生3:“我”不知道为什么竺爷爷说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这一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板书:用处大着呢!)
师:是啊!知道这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到底有什么用处呢?瞧!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春姑娘悄悄地来了……(画树枝,花苞)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师:(出示句子)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个句子多美呀!让我们自己读一读。注意字音要读准,句子读流利哟!
生:(学生自由练读)
师:(教师点击课件,“皱”“醒”“绿”“鼓”带红)咱们再来读读,可要特别注意带点的词语哟!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把你想到的画面美美地说给自己听一听!(学生自读感悟2-3分钟)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大家读书都很投入!有的同学边读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着画面,有的同学读的时候配上了自己的动作,还很有表情呢!
师:赶快在小组中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吧!把你感受到的美和大家分享。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学会欣赏!
生: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热闹!哪一小组把你们感受到的美来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
生1:我仿佛感到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春绿了柳树,柳树柔软的枝条随风舞蹈。
师:啊!你想得画面多美啊!柳树好像和我们说着悄悄话呢!你来读一读吧!
生1: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生2:小草从妈妈的怀里探出脑袋,看着这精彩的世界!看着这一切,我忍不住想读啦!(学生美滋滋地读。)
师:我的确感受到了小草看到的精彩的世界!
生3:我感觉花儿、小草、柳树、小溪像活的一样,有了生命。(极富表情作动作读。)
师:刚才大家描绘的画面多美呀!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一道道的波纹,小草苏醒了,探出了头来,风儿吹绿了柳梢,杏树的花苞胀得鼓鼓的,就要绽开了!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春天吧!
(课件出示春天的情境图)
全班齐读
师过渡:是呀!第一朵杏花马上就要开了。小男孩此时又来到院子里。他呆呆地站在那儿,痴痴地守着那朵杏花。你们看,你们看,花开了!(师板书画画苞)这可是一年的期待呀!谁来把这个消息告诉竺爷爷?谁来?谁来?
(同座位合作读、表演对话)
师:有谁想告诉竺爷爷?谁想当竺爷爷?(指名读)
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同学们,这段精彩的对话,没有写出两人的神态、表情,现在老师送给你们一些词语,你对照这些词语能把这段对话读好吗?
(出示词语:奇怪、半信半疑、高兴、自豪、激动、肯定、)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生:根据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话。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指名学生逐句读,读出对话中的神态。
师: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瞧:
师:(出示句子: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咱们来把这句话读读看!“捧出”是什么样呢?谁会做?
生1:“捧“就是小心翼翼地端在手心。(并用手做出动作)
生2:很小心地把东西放在手上。
师:是啊!这可是第一朵杏花呀!要知道小男孩等了一年了,多么珍贵呀!再来读读看,体会体会。
生互相交流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小男孩知道了第一朵杏花开
放的时间非常高兴。生2:这朵花对爷爷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师:这样珍贵,这样重要,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竺爷爷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就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这个日子就是——(提示学生齐说)第一杏花开放的日子。
师:虽然,现在我们不能亲眼看见竺爷爷日记的内容。大家猜猜看竺爷爷还会郑重地记下哪些日子呢?
生1:记下天气的变化。
生2:记录下地壳变化的变化。
师小结:这一个个精确的时间离不开他长年累月的细心观察。(回顾课文)上节课,有些同学不明白竺爷爷,为什么说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
。现在你该明白了吧?
师:(课件出示)竺可桢生平介绍
你们看!这就是我们课文中的竺爷爷。他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从1917年开始,他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纪录的内容。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数据,这为他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巍巍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在他一生中,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范读
(出示句子: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自己读读想想,从竺爷爷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1:我从中明白了竺爷爷是一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对待科学,从来没有半点马虎。
生2:我觉得竺爷爷是个意志坚强,热爱科学的人,在他生病时还不忘做记录。
生3:竺爷爷还很关心小朋友,他教我们做事情时要仔细观察。
师:竺爷爷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致力于科学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我国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来,让我们带着对竺爷爷的敬意再一次齐读。
生:(有感情地、带着崇敬之情地朗读)
三、拓展延伸
师:《第一朵杏花》的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相信大家心里有许多话想对竺爷爷说,对小男孩说,或者对自己说。拿起桌上的花瓣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
生:学生互相交流想法。
师:我看见大家都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来,我们放下笔来,交流交流吧!谁先来?
生1:我要向竺爷爷学习,学习他观察仔细的精神。
生2:竺爷爷是一个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生3:我想对那个小男孩说:“你是一个做事情非要弄个究竟、细致观察的好孩子。
生4:竺爷爷,我也要做个像您这样的科学家。
师:《第一朵杏花》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很多。课下了,大家可以把花瓣送给朋友,给他也讲讲这个故事;你可以与同学交换花瓣;你也可以自己珍藏起来,让第一朵杏花伴我们成长。
板书设计:
16、第一朵杏花
用处大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