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一
标题: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
1. 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能够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 植物种子(例如豌豆或小麦种子);
2. 花盆或塑料杯;
3. 泥土;
4. 水;
5. 刀子;
6.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植物的生长话题,通过问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你见过植物吗?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2. 植物观察实验(25分钟):
a. 准备花盆或塑料杯,填充适量泥土;
b. 将植物种子种在泥土中,浇上适量的水;
c. 请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
d. 每周给植物适量的水,并保持光照。
3. 观察结果展示(10分钟):
a. 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b. 教师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比观察结果;
c. 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
4. 总结(5分钟):
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强调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
b.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c. 提醒学生植物需要我们的呵护和照顾。
5. 课后延伸活动:
a. 学生可在家中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b. 学生可尝试用不同的光照条件、水分量等条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c. 学生可制作植物生长日记,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变化。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二
标题: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
1. 能够观察和描述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2. 能够了解动物的基本需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教学准备:
1. 动物图片或玩具,包括鸟、鱼、狗、猫等;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动物的生活习性;
3. 大纸张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动物的生活习性话题,通过问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你家有宠物吗?它有什么特点?”
2. 动物观察活动(15分钟):
a. 学生观察和描述鸟、鱼、狗、猫等动物的外貌特点;
b. 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动物的养育方式、食物偏好、运动方式等生活习性;
c. 教师辅助学生归纳总结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3. 图片展示和讨论(15分钟):
a. 教师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和了解更多动物的生活习性;
b. 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不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生存方式。
4. 动物分类活动(10分钟):
a. 学生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将图片或玩具动物进行分类;
b. 学生用大纸张和彩色笔制作动物分类图,将不同类别的动物画在不同的区域。
5. 总结(5分钟):
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分类特点;
b.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c. 提醒学生尊重和保护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
6. 课后延伸活动:
a. 学生可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进一步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b. 学生可观察周围的动物,记录它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c. 学生可尝试制作一个小动物展板,展示自己对动物生活习性的观察和了解。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三
【#教案# 导语】自古典时代,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已紧密联系在一起。®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来观察
教学目标:(1)知道并简单的认识眼、耳、鼻、舌都是感觉器官。
(2)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3)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4)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PPT、水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1:我们的感觉器官
展示图片资料,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讲解:这是一幅西红柿的图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
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质疑:你能发现图中哪些西红柿成熟了吗?它们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你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发现的)
学生汇报
师展示眼睛的图片资料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师引导学生说出西红柿的味道,进而引出舌头这个感觉器官
师展示舌头的图片资料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提醒学生注意:未知的物品不要随意闻和尝。
继续展示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认识鼻子和耳朵的简单特征
师小结:通过师生齐回答巩固每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活动2:观察香瓜
教师引导提问:
师通过四个小组分别:眼睛、鼻子、耳朵和舌头来观察香瓜的外观、气味和味道特征
学生结
合上面学会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香瓜的特征。教学总结:
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每个不同的感觉器官都用不同的作用。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有多种方法和手段。再次强调,对于我们熟悉的、没有任何危害性的物体,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否则将可能会对自身造成危害。
布置作业:
(1)和父母一起学习“皮肤”这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2)和父母分享今天所学习的知识
板书:
我们来观察
感觉器官有:眼睛
舌头
鼻子
耳朵
......
让我们发现更多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科学探究
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科学态度
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4.STSE
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实验记录单教师准备: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家玩过积木吗?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二)新课学习
1.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1)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
(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3)学生猜想
(4)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
(5)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6)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7)小结: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
2.试一试: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
(1)要求: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块。
(2)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
(3)总结和鼓励
(三)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四)整理材料,下课。
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课前准备:
1.放大镜两个、简易显微镜两个。
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3.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观察大拇指
1.引导学生用三种方式观察大拇指。(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直至看清楚。
(2)提醒学生使用放大镜看太阳的严重后果,进行安全教育。
(3)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用镜头紧贴手指,眼睛紧贴观察孔,调节旋钮,知道看清晰为止。(尽量让学生看完书自己说)
2.提问:用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有什么不同呢?(见学生活动手册P6)
3.引出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二、听诊器
1.老师演示使用听诊器的方法。
2.学生轮流上台体验。
(1)用耳朵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
(2)用听诊器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
(3)分享感受:用耳朵听和用听诊器听有什么不同?
3.引出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课件出示: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
2.课件出示:盲杖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
3.课件出示:助听器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
4.(学生活动手册)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