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通用3篇】

时间:2012-07-09 01:45: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 篇一:加法运算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 学生能够通过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加法进行数学计算。

三、教学难点:

1. 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教学实例;

2. 操纵物品,如小球、计数棒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的概念,如两个苹果加上三个苹果等。

2. 观察实例: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实例,如2+3=5,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运算规律。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加法的运算规律,引导他们发现加法的特点。

4. 游戏练习:设计一些加法游戏,让学生通过操纵物品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如用小球进行加法运算等。

5. 讲解运算步骤:向学生详细讲解加法的运算步骤,如先从个位数开始相加,再从十位数开始相加。

6. 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进行计算,并解答问题。

7.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加法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游戏练习和拓展练习,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调动,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运算步骤上还存在一些混淆,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和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巩固练习和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 篇二:减法运算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减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 学生能够通过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减法进行数学计算。

三、教学难点:

1. 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教学实例;

2. 操纵物品,如小球、计数棒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减法的概念,如从五个苹果中减去两个苹果等。

2. 观察实例: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减法实例,如5-2=3,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运算规律。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减法的运算规律,引导他们发现减法的特点。

4. 游戏练习:设计一些减法游戏,让学生通过操纵物品进行减法运算的练习,如用小球进行减法运算等。

5. 讲解运算步骤:向学生详细讲解减法的运算步骤,如先从个位数开始相减,再从十位数开始相减。

6. 运用减法解决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并解答问题。

7.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减法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游戏练习和拓展练习,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调动,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运算步骤上还存在一些混淆,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和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巩固练习和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 篇三

【#二年级# 导语】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最后,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统计。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整理。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

  3、情感目标:认识到统计的价值,感受到统计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能够使用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教师:“今天是孙老师第一天给同学们上课,孙老师非常高兴,你们能告诉老师今天与老师合作的同学有几个吗?”

  (学生数,并回答:“30个”)

  教师:“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有几个?”

  (学生数,回答:“男生有15个,女生有15个)

  教师:“同学们数的真认真,老师把我们的30位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今天八个小组进行一个比赛,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就得老师手中的金星,本节课得星最多的将是我们的小擂主。”

  二、导入

  教师:“现在我们这儿的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可是在美丽的海南岛却十分温暖,大家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到哪里的海滨浴场游览一下?”

  生:“想。”

  三、新授

  1、初次接触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片)

  教师:“来到美丽的海南岛,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是太仔细了,现在你能不能将海滨浴场的游人按照性别,也就是男、女进行分类,数一数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

  (学生开始动手数,并汇报)

  教师:“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教师指,学生一起数)

  教师:“男的有15人,女的有14人,那么合计,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回答:“29人”)

  教师:“同学们数的真是太仔细了,那你能不能把这些数据填在这样的表格中?”

  (教师出示幻灯片)

  教师:“好,拿出表1,开始填,看谁填的好,填的准。”

  (学生填表1)

  教师:“那位同学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

  教师:“这位同学真勇敢,我们给他鼓励一下,哪位同学再上来展示一下?”(随时加星)

  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刚才我们用的这种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统计,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那么海滨浴场的人只能按男女进行分类吗?可不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下面小组选一种你们最喜欢的方法,进行人数的清点,把整理的数据填入表2中。看哪个小组选则的方法好,整理的速度快。”

  (学生动手填表)

  教师:“哪个小组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

  (第一个展示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以后的让学生自己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引出课题,进行巩固

  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好了,你们看,海上还有许多漂亮的彩色船只,有大有小,现在你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统计方法对海上的船只进行分类统计吗?(学生:“能。”动手填表)

  (学生展示)

  教师:“刚刚我们把海上的游人和船只进行了统计,那你们能告诉老师,统计有什么好处吗?”

  学生回答:“简便、清晰、一目了然。”

  教师:“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不,小丽有一个漂亮的衣柜,可是里面却十分乱,裤子、上衣、裙子都堆到了一起,(出示幻灯片)你能帮小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吗:”

  (学生动手填表)

  教师:“哪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说:“我是将衣服分成了羽绒服、裤子、裙子三类,其中裤子四件,裙子七件,羽绒服三件。合计十一件。”)

  教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学生回答,即使发星)

  教师:“我替小丽谢谢大家了,快乐的40分钟马上就要结束了,看看我们的得分情况,我们也进行一个统计。(师生合作完成战绩统计表)

  教师:“现在本节课小擂主已经产生,他们是几组?”

  (学生回答,奖发金星)

  教师:“非常感谢大家的合作,我希望大家回家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柜、书橱、书包。做一个会做事的好学生,好不好?”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二、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2、观察储钱罐。

  (1)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储钱罐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储钱罐,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储钱罐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储钱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储钱罐是不一样的。请问储钱

罐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储钱罐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储钱罐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储钱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储钱罐的一个面,要是能看到储钱罐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储钱罐转一圈,也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储钱罐,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分层练习,应用促学

  1、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赵亮、王丽、江铃、丁一四位同学一个礼物,大家看。(课件展示茶壶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汇报交流)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3、孩子们,你能说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学吗?你看到的又是同学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真聪明!那现在翻开你们的课本第48页,做一做课堂活动吧。请认真观察,并连线。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观察物体)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前面、后面和侧面)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上面、下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一定不一样吗?(不一定)


【篇三】


  教学目标:

  1、经历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过程,初步体会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8×9+1320-3×4

  7+4×720-8×2

  二、新课

  出示例3

  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问:用脱式怎样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58-(14+6)

  =58-20

  =38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三、做一做

  让学生在脱式本上完成,叮嘱学生注意书写格式,集体订正。

  并指明6名学生板演。

  问: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三)

  58-(14+6)

  =58-20

  =38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