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练习优秀教案 篇一
标题:成正比例的量的练习优秀教案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解释正比例的特点。
主体:
1. 提供一组正比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表格表示出量的变化规律,并找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例关系,找出代表这组数据的比例关系式。
3. 提供一组正比例的图表,让学生观察图表的特点,并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4. 引导学生通过图表的数据,找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写出比例关系式。
5. 提供一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列式计算的方式解决问题,并检查计算结果是否符合正比例的特点。
总结:概括正比例的特点和求解方法,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
延伸:提供更多的正比例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练习优秀教案 篇二
标题:成反比例的量的练习优秀教案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反比例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解释反比例的特点。
主体:
1. 提供一组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表格表示出量的变化规律,并找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例关系,找出代表这组数据的比例关系式。
3. 提供一组反比例的图表,让学生观察图表的特点,并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4. 引导学生通过图表的数据,找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写出比例关系式。
5. 提供一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列式计算的方式解决问题,并检查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反比例的特点。
总结:概括反比例的特点和求解方法,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
延伸:提供更多的反比例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练习优秀教案 篇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练习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预设:
一、概念复习:
1、提问:怎样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字母关系式。
二、书本练习:
1、第9题。
(1)观察每个表中的数据,讨论前三个问题。
要注意启发学生根据表数据的变化规律,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再进行判断。
(2)组织学生讨论第四个问题。
启发学生根据
条件直接写出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直接作出判断。2、第10题。
(1)看图填写表格。
(2)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根据图像特点判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计算结果作出判断。
要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一定,所以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启发学生运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解答。
3、第11题。
填写表格,组织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成反比例量的特点。
4、第12题。
引导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能不能用相应的数量关系式表示这种变化的'规律。
5、第13题。
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补充练习
1、对比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
(2)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
(3)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
(4)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
(5)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
(6)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
(7)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
(8)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
(9)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 )
(10)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