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翠鸟》课文及教案 篇一
《翠鸟》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一只翠鸟的形象和生活习性来启发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本篇课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阅读课文,理解翠鸟的形象和生活习性。
(2)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提取关键信息。
(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和口头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
(2)组织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3)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界的保护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正确阅读课文,理解翠鸟的形象和生活习性。
2. 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提取关键信息。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翠鸟》的复印件。
2. 描述翠鸟形象和生活习性的图片。
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拿出一张描述翠鸟形象和生活习性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并口头描述。)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只漂亮的翠鸟了吗?它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喙是什么颜色的?它的脚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尾巴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不是很美丽呢?那么,你们知道它生活在哪里吗?它喜欢吃什么呢?
2. 分组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阅读课文《翠鸟》,并回答以下问题。)
(1)翠鸟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
(2)翠鸟的喙是什么颜色的?
(3)翠鸟的脚是什么颜色的?
(4)翠鸟的尾巴是什么颜色的?
(5)翠鸟生活在哪里?
(6)翠鸟喜欢吃什么?
3. 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1:老师,翠鸟为什么会长得这么漂亮?
教师:翠鸟的羽毛是由蓝色和绿色的色素组成的,所以它的身体看起来非常漂亮。而且翠鸟还有很长的尾巴和锋利的喙,这些都是它们为了适应生活环境而进化出来的特征。
学生2:老师,翠鸟喜欢吃什么呢?
教师:翠鸟喜欢吃昆虫、果实和种子。它们常常在树上觅食,用锋利的喙把昆虫捉住,然后一口吞下。
4. 小结归纳,激发学生思考。
(教师进行小结,归纳翠鸟的形象和生活习性,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翠鸟的形象和生活习性。翠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类,它们生活在树林中,喜欢吃昆虫、果实和种子。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漂亮的鸟类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鸟呢?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练习册上与《翠鸟》相关的练习。
2. 画一只自己喜欢的鸟,并写一段话介绍它的形象和生活习性。
小学三年级下册《翠鸟》课文及教案 篇二
《翠鸟》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一只翠鸟的形象和生活习性来启发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本篇课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阅读课文,理解翠鸟的形象和生活习性。
(2)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提取关键信息。
(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和口头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
(2)组织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3)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界的保护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正确阅读课文,理解翠鸟的形象和生活习性。
2. 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提取关键信息。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翠鸟》的复印件。
2. 描述翠鸟形象和生活习性的图片。
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拿出一张描述翠鸟形象和生活习性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并口头描述。)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只漂亮的翠鸟了吗?它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喙是什么颜色的?它的脚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尾巴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不是很美丽呢?那么,你们知道它生活在哪里吗?它喜欢吃什么呢?
2. 分组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阅读课文《翠鸟》,并回答以下问题。)
(1)翠鸟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
(2)翠鸟的喙是什么颜色的?
(3)翠鸟的脚是什么颜色的?
(4)翠鸟的尾巴是什么颜色的?
(5)翠鸟生活在哪里?
(6)翠鸟喜欢吃什么?
3. 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1:老师,翠鸟为什么会长得这么漂亮?
教师:翠鸟的羽毛是由蓝色和绿色的色素组成的,所以它的身体看起来非常漂亮。而且翠鸟还有很长的尾巴和锋利的喙,这些都是它们为了适应生活环境而进化出来的特征。
学生2:老师,翠鸟喜欢吃什么呢?
教师:翠鸟喜欢吃昆虫、果实和种子。它们常常在树上觅食,用锋利的喙把昆虫捉住,然后一口吞下。
4. 小结归纳,激发学生思考。
(教师进行小结,归纳翠鸟的形象和生活习性,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翠鸟的形象和生活习性。翠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类,它们生活在树林中,喜欢吃昆虫、果实和种子。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漂亮的鸟类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鸟呢?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练习册上与《翠鸟》相关的练习。
2. 画一只自己喜欢的鸟,并写一段话介绍它的形象和生活习性。
小学三年级下册《翠鸟》课文及教案 篇三
【#三年级# 导语】本文通过描写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告诉了我们应该保护鸟类的道理。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课文】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起。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教案】
兴趣是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应凸现一个“趣”字。本课以“谜语创作”和“情境交际”激趣,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互动的阅读教学氛围。在“谜语创作”和“情境交际”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此活动中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阅读理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并理解“小巧玲珑、隐约可见“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朗读、想象、品味,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翠鸟的可爱,产生对小动物的观察兴趣和喜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谜语促疑,使学生产生新奇之感
1出示谜语:一双
眼睛一张嘴,一对翅膀两只爪,羽毛丰满真漂亮。猜猜这是什么鸟?2老师对学生的答案都予以肯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出示课题:翠鸟
4你们想用翠鸟创作一则谜语吗?那好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阅读课文吧!
二、谜语激趣,使学生产生探究之欲
1自读课文,咬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节读课文,读中正音,读中指导正确读文。
3默读课文,要求: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特点?你能用这些特点创作谜语吗?一句两句都可以。愿意的请写在黑板上。
三、谜语深化,使学生享合作之乐
1身体小巧玲珑:利用文中语句说说你的创作用意,并能用朗读展示。
2羽毛鲜艳特别:利用翠鸟图片,通过“赏、读、悟、诵”领略翠鸟的羽毛之美,体会课文语言之美。
3鸣声清脆动听。
4疾飞捕鱼本领强,人人称它“叼鱼郎”。
其中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只悄悄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3)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就蹬开苇秆象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5家住陡峭石壁,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矣。
6朗读集体创作的谜语:
身体小巧玲珑。羽毛鲜艳特别。鸣声清脆动听。
疾飞捕鱼本领强,人人称它“叼鱼郎”。
家住陡峭石壁,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矣。
四、情境交际,使学生品积累之乐
过渡语:愿意成为作者笔下的翠鸟吗?那么来吧!闭上眼睛:变!变!变!睁开眼睛。我们就是那美丽的翠鸟!让我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与才能吧!
1交际要求:运用文中优美的语句,结合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选择谜语中的一两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你”的美丽与才能。
2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进行师生、生生互动:
1)嗨!朋友,我就是漂亮的翠鸟!
2)我就是人人皆知的“叼鱼郎”!
3)翠鸟!你的家在哪里?欢迎我们去参观吗?
4)也许,你们只是一群外表漂亮的小鸟而已。
五、总结升华,使学生体验成功之感
1背诵自己创作的谜语。
2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3有兴趣的可在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以谜语的形式写在日记里。我们抽时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