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
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工具之一,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篇教学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3. 了解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商业等;
4. 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打开应用程序等。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a. 什么是计算机?
b.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a. 硬件: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b. 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3. 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a. 教育:电子教室、在线学习平台
b. 医疗:医学影像处理、病历管理系统
c. 商业:电子商务、会计软件
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a. 开机、关机
b. 打开应用程序
c. 文件管理
三、教学方法
1. 授课结合实例,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基本操作;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基本操作的理解;
2. 小组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中的表现和成果;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并写下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教学资源
1. 计算机实验室:提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供学生实践操作;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3. 教科书:提供基础知识和教学参考。
六、教学扩展
1. 组织学生参观计算机公司或科技展览,深入了解计算机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网站或参加在线课程,进一步扩展对计算机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结语:
通过本教学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认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
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篇教学教案将重点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基本知识;
3. 了解互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通信、娱乐、社交等;
4. 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如连接Wi-Fi、浏览网页等。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a.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b.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
a. 服务器:提供各种网络服务的计算机
b. 路由器: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
c. 交换机:连接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网络设备
3. 互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a. 通信:电子邮件、即时通讯
b. 娱乐:在线音乐、视频
c. 社交:社交媒体、在线论坛
4.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
a. 连接Wi-Fi
b. 浏览网页
c. 下载文件
三、教学方法
1. 结合实例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互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基本操作的理解;
2. 小组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中的表现和成果;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并写下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教学资源
1. 计算机实验室:提供计算机网络设备和互联网资源,供学生实践操作;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演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3. 教科书:提供基础知识和教学参考。
六、教学扩展
1. 组织学生参观互联网公司或科技展览,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网站或参加在线课程,进一步扩展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结语:
通过本教学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5.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方法
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启发引导学习。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展示现代各种各样第四代计算机。
老师引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计算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却经常被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问题所困扰。那么你们了解计算机多少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师生互评。
2.新课讲授
教师展示课件,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1)第一台计算机是“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2)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第四代计算机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少、功能强、成本低。
老师引入: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计算机硬件知识。
教师提问:计算机硬件从外观和内部分别有哪些部件?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课件,总结:
外观上: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
内部构造:主板、CPU、电源、内存、显卡、硬盘、光驱、软驱、网卡等。
教师提问:看完这些硬件结构,那这些部件分别都起什么作用的呢?如果把计算机比如是一个人,那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各个部件都起到人的哪个器官的作用。
教师展示课件引导讲解。
CPU:犹如人的大脑,起运算和控制作用。
主板:它是计算机的血管和神经,有了它和CPU才能控制其他硬件。
显卡:相当于人的眼球,图像的形成由它完成。
声卡:它是计算机的声带,计算机能发出声音全靠它。
内存条:计算机的临时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内存储器。
硬盘:犹如一个大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外存储器,用于储存程序和数据。
显示器:相当于人的脸,大脑处理后的信息,往往通过人的脸表现出来,它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音箱:是计算机的嘴,计算机由它发出声音,同样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键盘、鼠标:各种操作和命令由它输入计算机,它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打印机:相当于我们使用的笔,也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合作竞争学习:老师打开机箱,展现计算机实物部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
老师引入: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我们说内存是临时仓库,硬盘也是个大仓库,不管是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包括硬盘、软盘、光盘和U盘等),它们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展示课件)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英文Bit,也就是一位二进制位(0或1)
最基本的容量单位是字节,英文Byte,缩写为B。
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
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2)换算关系
1 Byte=8 bit 1KB=1 024 B 1 MB=1 024 KB 1 GB=1 024 MB
(3)查看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方法:右击“我的电脑”,执行“属性”命令,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查看内存容量和CPU信息
双击“我的电脑”,单击盘符,在左边“详细信息”项中查看硬盘空间的使用情况。
小组合作讨论:讨论本节的“讨论学习”部分,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七、板书设计
计算机存储的最小单位──二进制位(比特、bit或b)
计算机存储的基本单位── 字节(Byte或B)
8个位(比特)=1个字节
存储容量(文件大小)单位:B、KB、MB、GB
换算:1 KB=1 024 B 1 MB=1 024 KB 1 GB=1 024 MB
八、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知识,也认识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通过学生亲身探讨,实物接触,让学生觉得计算机不再神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九、巩固练习
你了解常用的外存储器么?你、同学、朋友、老师身边都有哪些外存储器呢?请你做个小小的调查,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目前,它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你家里有计算机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二、教学新课:
1、计算机的外观: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 鼠标和打印机。看一看,电脑桌上的电脑有几个部分。
教师教学每一部分的名称,学生对照机器进行观察记忆。
2、计算机硬件:
我们把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英文缩写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内存储器是负责存储信息,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能把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及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利用它们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指挥计算机工作。
打印机也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打印在纸上。
3、计算机软件:
仅有硬件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软件。计算机软件有很多种。如同学们玩的游戏软件,帮助我们学习的教学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高科技的知识产品,受法律保护,我们不能随便复制别人的软件作品。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三、巩固: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照计算机说出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的主要用途。
四、作业;
完成练习题 1-4 。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读懂本课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2.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使用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小黑板、计算机。
教学思路及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小结,过渡。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课件1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肢体语言理解
3)在实际生活中理解
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3.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
4.小结,过渡
三、协作学习,解决疑难。
1.默读课
文,试着自己读懂课文。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
4.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再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a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b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c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2.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3.师生共同归纳问题。
老师随即打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为什么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到底神奇在哪儿?(出示课件3)
4.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辅助工具,例如投影仪,可出示课文内容,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
5.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篇课文给你了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3.老师出示宽带网,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网站,学生也可以自主查阅更多网站,亲身感受宽带网带来的神奇。
4.把自己的知道的网络用处写下来,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交流。
四、板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
建立联系
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产生、现状和发展。
2. 能力目标:收集有关机器人各个方面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辑整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从小树立爱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机器人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
能较快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介绍机器人的演示文稿、照片、录像资料等。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分成:知道机器人一词的由来、知道机器人的种类、了解机器人结构特征和不同功能、畅想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等几方面。
由于学生对机器人的感性认识往往是通过电视、书籍等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机器人就是像人一样的机器,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等。在处理教材时,可以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来交流:“你知道什么是机器人吗?”“机器人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出示有关机器人的幻灯片,较系统、完整地介绍机器人的由来、种类、特征、发展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本课要重点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史,介绍它们在各行各业中的“杰出”表现,同时让学生思考体会:机器人不一定是人形的样子!
教学建议:
通过谈话引入新课——生活中你看到过机器人吗?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一些机器人资料,一上课就先来交流展示。
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互相交流,围绕现在的机器人都能做哪些事情、机器人代替人类有什么好处等来谈。让学生来感受体会,发表个人见解,交流互动。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可以适时展示事先准备的有关机器人发展史的图片、录像资料,在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笔记的同时,也积极思考:什么样的才叫机器人呢?你能给它下个定义吗?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小结。
第三个环节,让全体学生畅想:未来的机器人又将如何发展呢?布置本次课堂作业:画一幅机器人的科幻画。学生上机操作。
最后,教师小结,点评作业。同时,开始安排全班分组,一般以4~5人小组为一个单位,共同学习,使用一套教学机器人。也可以就刚才学生未完的话题继续展开讨论。
练习建议:
1. 上机作业:我心目中的机器人,要求画一幅机器人科幻画。
2. 课外作业:收集机器人的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Word简报。巩固本次课堂教学效果,为下节课作铺垫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