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最新6篇)

时间:2016-05-06 01:32: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一

一、教案概述

本节课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方程式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会列一元一次方程;

3.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一共花了15元,每个苹果多少钱?

2. 概念解释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未知数、系数和常数项的概念。

3. 解题方法

解释如何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找出未知数、系数和常数项,然后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4. 解题示例

通过几个例子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整数解和分数解。

5. 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应用

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 总结与反思

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问题中。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数学教材》;

2. 板书:相关公式和解题步骤。

六、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评价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实例演示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入实际问题和生活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二

一、教案概述

本节课主要围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展开,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整数解和分数解;

3. 培养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一个有趣的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如:小明和小红一起画画,两个人一共用了3个小时,小明比小红多用了1个小时,每个人画画的速度是多少?

2. 概念解释

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资源,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未知数、系数和常数项的含义。

3. 解题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参与,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包括整数解和分数解的求解步骤。

4. 解题示例

通过多个例子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实际问题的转化和方程的列写。

5. 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讨论和解答问题。

6.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时间计算等。

7. 总结与反思

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问题中。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资源: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

3. 练习题:教材配套习题、自编习题。

六、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评价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实例演示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入实际问题和生活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三

  知识技能

  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

  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

  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

  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知识回顾

  解下列方程:

  1.3x+1=4

  2.x-2=3

  3.2x+0.5x=-10

  4.3x-7x=2

  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

  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问题探究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

  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尝试提问)

  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1.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数和已知条件。(独立回答)

  2.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3.列代数式:x参与运算,探索运算关系,表示相关量。(讨论、回答、交流)

  4.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学生回答,教师追问)

  5.列方程:3x+20=4x-25(1)

  总结提问: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时,要经历那些步骤?书写时呢?

  教师提问1:这个方程与我们前面解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教师提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2)

  教师提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教师提问5:解这个方程,我们经历了那些步骤?列方程时找了怎样的相等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关注:

  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设未知数,列代数式,列方程,是否清楚?

  在参与观察、比较、尝试、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究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三解法运用

  例2解方程

  3x+7=32-2x

  教师:出示问题

  提问:解这个方程时,第一步我们先干什么?

  学生讲解,独立完成,板演。

  提问:“移项”是注意什么?

  学生:变号。

  教师关注:学生“移项”时是否能够注意变号。

  通过这个例题,掌握“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验“移项”这种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规范解题步骤。

  活动四巩固提高

  1.第91页练习(1)(2)

  2.某货运公司要用若干辆汽车运送一批货物。如果每辆拉6吨,则剩余15吨;如果每辆拉8吨,则差5吨才能将汽车全部装满。问运送这批货物的汽车多少量?

  3.小明步行由A地去B地,若每小时走6千米,则比规定时间迟到1小时;若每小时走8千米,则比规定时间早到0.5小时。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师按顺序出示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而生练习。

  教师关注:

  1.学生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2.x系数为分数时,可用乘的办法,化系数为1。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困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

  巩固“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反馈学生对解方程步骤的掌握情况和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

  2、3题的重点是在新情境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活动五

  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那种变形?它有什么作用、应注意什么?

  提问2:本节课重点利用了什么相等关系,来列的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回答交流,相互完善补充。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提炼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果不能,教师则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布置作业:

  第93页第3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典型实际问题的分析,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在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在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指引下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2、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增强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以积极的态度与同伴合作,从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等式的性质,理解掌握移项法则

  3.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昂成(数字系数),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4.能够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重点:

  解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结合课本112页知识结构图和回顾与思考中的问题,复习本章的知识点,形成框架,巩固重点知识

  二、典例回顾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1.试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1).x=5(2).x2+3x=2(3).2x+3y=5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

  判断下列x值是否为方程3x-5=6x+4的解.

  (1).x=3(2)x=3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4.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例5: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下共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号,得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12x=24

  系数化为1,得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本题的关键是要人均效率与人数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基础训练:课本第113页第1.2.3题.

  四、综合训练:课本113页至114页4.5.6.7.8

  五、达标训练:3.7

  六、课堂小结:收获了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再学习?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展,它进一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同时又渗透了函数与不等式的思想,为以后内容学习奠定了必要的数学基础,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数学模型,领悟到“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总之,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数学思想方法上,都是十分很好的素材,能很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二)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方程的建模思想学生还是初步接触,寻找相等关系对学生来说仍相当困难,所以确定“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为本节的难点之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最终目标是运用方程的解对客观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是本节的难点之二。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目标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会在独立思考后与他人合作,结合估算和试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节的三个实际问题,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其合理性.

  (2)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目标分析

  (1)本节的内容就是通过列方程、解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估算与试探的思维方法也很重要,这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七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建模还比较陌生,建模能突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又是课标所大力倡导的,因而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过程目标

  1.目标内容

  在活动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

  2.目标分析

  利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有用的数学方法,学生在前两节的数学活动中,有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但是更接近生活,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则需要师生合作,探索解决。

  (三)情感目标

  1.目标内容

  (1)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

  2.目标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求知心切.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品质,这是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关键.

  三、教材处理与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拟定两课时完成,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探究Ⅰ、探究Ⅱ).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本节课采用探索发现法进行教学,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演示,增强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课中以设疑提问、分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主动获得知识。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