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
原文:
一天,小明在树下抓到一只蝈蝈,它的身体呈鲜艳的绿色,小明觉得非常好看。小明心想,我要把这只蝈蝈送给盲婆婆,让她也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小明来到盲婆婆的家里,把蝈蝈小心翼翼地放在她的手心上,盲婆婆摸着蝈蝈的身体,微笑着说:“小明,谢谢你送给我的礼物,虽然我看不见,但是我能感受到蝈蝈的温暖和活力,我觉得自己好像也回到了童年。”
小明听了盲婆婆的话,非常开心。他觉得自己的举动是正确的,也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读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篇文章。
2.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学生能够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故事原文。
2. 相关图片和道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道具,引起学生对蝈蝈和盲婆婆的兴趣。
2. 阅读:带领学生一起读原文,注重理解文章的情感和主题。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4.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送礼物给他人的喜悦和满足感。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6. 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心他人,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反思:
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同情心和善良的品质。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送礼物给他人的喜悦和满足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关爱意识。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身边的需求和帮助他人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情感体验和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三
【#二年级# 导语】《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简短的诗歌,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1.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原文
乐呵呵地提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的时候,
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领您走进山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
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
咯咯,咯咯,咯咯……
2.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
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你()邻()古()
盲()您()郊()居()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3.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简短的诗歌,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歌的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太多的讲解,我把重点放在了读和感悟上,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悟出应懂得的道理。在感悟的过程中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如在读第四小节时,我提出了下面的问题:蝈蝈代替小朋友来陪伴盲婆婆,听着蝈蝈欢快的歌声,婆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的五花八门,其中不乏让我惊叹的话语。
有的说:婆婆不会觉得孤单了。
有的说:婆婆想,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还有许多人关心我!
有的说:这么多人爱我,生活是美好的。
说的的是杨然:听着蝈蝈的歌声,想着大家对自己的爱,婆婆的眼前一片光明。
能说出这样的答案,也就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儿,感悟课文的目标自然而然的就达到了。
课堂中觉得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发言比较少,还需要多多鼓励他们,勇敢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