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 雪》教学教案【经典4篇】

时间:2012-08-09 08:28: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 雪》教学教案 篇一

标题:《沁园春 雪》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沁园春 雪》,使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对雪的独特描写,感受到雪的美丽和寓意。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沁园春 雪》的诗歌内容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和表达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写出自己对雪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

1. 导入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雪的形象有初步了解。

2. 合作探究法: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分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点。

3. 情感体验法:通过韵律朗读和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雪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雪的特点和美丽。

2. 学习诗歌:听读《沁园春 雪》,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 分析诗歌: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意境、描写手法和情感。

4. 表达感受:学生根据自己对雪的感受,写下自己的诗句或段落。

5. 朗读交流: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交流表达雪的美丽和寓意。

6. 拓展延伸:通过讨论和阅读其他与雪相关的诗歌,拓展学生对雪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达水平。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诗句或段落是否能够表达出对雪的独特感受和诗意。

七、教学资源

1. 课件:雪的图片或视频。

2. 诗歌材料:《沁园春 雪》诗歌原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 雪》教学教案 篇二

标题:《沁园春 雪》诗歌鉴赏与写作实践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沁园春 雪》,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沁园春 雪》的诗歌内容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和表达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写出自己对雪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

1. 导入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雪的形象有初步了解。

2. 鉴赏分析法:学生个人或小组分析诗歌的内容、结构、意境和情感。

3. 创作实践法:学生根据自己对雪的感受,进行写作实践。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雪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雪的特点和美丽。

2. 鉴赏诗歌:学生个人或小组阅读《沁园春 雪》,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和情感。

3. 鉴赏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对雪的感受,进行写作实践,写下自己的诗句或段落。

5. 作品分享: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表达雪的美丽和寓意。

6. 作品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鉴赏能力和表达水平。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诗句或段落是否能够表达出对雪的独特感受和诗意。

七、教学资源

1. 课件:雪的图片或视频。

2. 诗歌材料:《沁园春 雪》诗歌原文。

3. 纸笔:供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 雪》教学教案 篇三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把握词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二、出示目标

  1、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2、朗读并背诵词的上阕。

  3、把握上阕的基本内容

  4、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

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自测

  1、听范读,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朗读;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3、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惟余莽莽

  ②理解意义:风流人物折腰风骚红装素裹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四、讨论答疑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明确: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6、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7、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8、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六、当堂达标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 雪》教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词,感受诗词的思想感情。

  2、走进诗词意境,感受词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教具准备:幻灯片、朗读素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让学生回忆描写雪的美妙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至1976年),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

  写作背景

  沁园春是词牌名。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诵读

  1、老师范读或播放该部分的录音

  2、学生朗读

  3、纠正读错的字音。如分(fèn)外

  4、根据课文注释,把握本阕词的大意: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

  5、学生背诵、默写

  展示问题:

  1、作者望见哪四种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

  (作者望见了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处是雄伟壮丽或雄浑壮阔。)

  2、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山河的赞美)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以动写静)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文带给你的感受

  作业布置:

  1、课后研讨与练习

  2、背诵并默写本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 雪》教学教案【经典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