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大全(经典3篇)

时间:2019-03-04 01:36: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大全 篇一

科学教案一: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

2.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冰块、水、水壶、玻璃杯、热水。

2. 实验工具:温度计、放大镜。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冰块和一杯水,问学生两者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水和冰块的状态是不同的。

Step 2: 引导探究

1. 老师向学生提问:当冰块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2. 老师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询问学生水的温度是多少。学生回答。

3. 老师向学生提问: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度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Step 3: 实验观察

1. 老师将一杯水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学生描述水的状态。

2. 老师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学生描述冰块的状态。

3. 老师将水壶中的水烧开,让学生观察。学生描述水蒸气的状态。

Step 4: 总结归纳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并记录在黑板上。

Step 5: 小结复习

老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水的三态变化,并进行相关练习。

Step 6: 实践应用

老师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家中观察水的三态变化现象,并记录下来。

Step 7: 拓展延伸

老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其他物质的三态变化,并进行相关实验观察。

科学教案二:探索自然界中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铃铛、木棍、弹簧。

2. 实验工具:竖琴、示波器。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老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是如何产生的。

Step 2: 引导探究

1. 老师向学生提问:当我们敲击铃铛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2. 老师用木棍敲击桌子,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声音的产生。

3. 老师向学生提问:声音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学生回答。

Step 3: 实验观察

1. 老师用弹簧振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声音的产生。

2. 老师用竖琴拉弦,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声音的产生。

Step 4: 总结归纳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和特点,并记录在黑板上。

Step 5: 小结复习

老师与学生一起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并进行相关练习。

Step 6: 实践应用

老师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

Step 7: 拓展延伸

老师与学生一起探索其他物体产生的声音,并进行相关实验观察。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大全 篇三

【#教案# 导语】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准备了《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大全》,供大家参考!

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三)板书设计:

  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我看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流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流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学习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学习流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

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科学是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小组讨论。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视频,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视频,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2、学生准备。

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投影)

  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二)探究活动

  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

  (五)小组合作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片草地

  教学要点:

  让孩子们坐在一片草地上,观察并记录他们所见的东西。

  教学目标:

  1、了解一片草地的植物和动物。

  2、研究技能:使学生描述他们的所见,使观察变得敏锐。

  3、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敏锐度。

  4、要求学生保持安静且反应迅速。

  5、讨论垃圾问题。

  教学准备:

  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1、引入

  带孩子们到“研究”区。

  师:看这片草地,你们认为这里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呢?今天我们就弄明白这些问题!

  2、指导学生在各自周围半径一米的范围之内,观察并记录尽量多的植物和动物。(强调这不是比赛,不必追求分辨出每种动植物的种类,而是一项观察游戏)。可将不知道的动植物名字编号,如:小草1、小草2。

  活动开始。

  3、汇报交流

  a、在草地上发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

  b、将学生在草地中发现的动物和植物的总数合计。

  c、讨论交流:非生命物体(基层—泥土、石头)、植物和动物。

  4、小结

  正如同学们在研究中见到的那样,任何有草的地方都有“大自然”—许多植物和动物生活在草丛中,它们的量实际上要比同学们列举的多,诸如生活在地下的那些动物。这片草地本身就是一个群落。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大全(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