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生果》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探索长生果的特性和利用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长生果的特性和营养价值。
2.学会正确选择和保存长生果。
3.掌握长生果的常见利用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篮子长生果,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都喜欢吃长生果吗?你们知道长生果有哪些种类吗?
二、探索长生果的特性和营养价值(15分钟)
1.组织学生观察长生果的外观、颜色、形状等特点,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让学生尝试品尝不同长生果,并讨论它们的味道和口感。
3.介绍长生果的营养价值,如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等。
三、学习选择和保存长生果(15分钟)
1.讲解如何选择新鲜的长生果,包括外观、质地、气味等方面的判断。
2.教授正确的保存方法,如存放温度、湿度和通风等要求。
四、掌握长生果的常见利用方法(20分钟)
1.介绍长生果的多种利用方法,如生吃、榨汁、制作沙拉等。
2.组织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种利用方法,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3.学生互相品尝并评价不同利用方法的口感和味道。
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
1.总结学习内容,强调长生果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展望下一节课:学习制作长生果沙拉。
教学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鼓励和肯定。
2.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和品尝,评价学生对长生果利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1.一篮子新鲜长生果。
2.长生果的营养价值介绍资料。
3.用于展示和品尝的刀具和盘子。
教学延伸:
1.让学生自己带来自己喜欢的长生果,并分享其特点和喜好。
2.组织学生进行长生果的色彩分类,了解不同颜色的长生果对健康的益处。
《我的长生果》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制作长生果沙拉
教学目标:
1.了解长生果沙拉的制作步骤和常见配料。
2.学会选择和切割不同长生果。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长生果的特性和利用方法。
2.提问:你们喜欢吃长生果沙拉吗?你们知道长生果沙拉的制作步骤吗?
二、了解长生果沙拉的制作步骤和常见配料(10分钟)
1.讲解长生果沙拉的制作步骤,如选择长生果、洗净切割、调制酱料等。
2.介绍常见的长生果沙拉配料,如生菜、坚果、蜂蜜等。
三、学习选择和切割长生果(15分钟)
1.讲解如何选择适合做沙拉的长生果,如成熟度、质地等方面的判断。
2.教授正确的切割方法,如去皮去籽、切片切块等。
四、制作长生果沙拉(30分钟)
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几种长生果和配料进行沙拉制作。
2.指导学生按照制作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卫生和安全。
五、品尝和评价长生果沙拉(10分钟)
1.学生互相品尝和分享自己制作的长生果沙拉。
2.让学生评价沙拉的口感、味道和外观,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
1.总结学习内容,强调长生果沙拉的营养价值和制作技巧。
2.展望下一节课:学习制作长生果冰淇淋。
教学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生的品尝和评价,评价学生对长生果沙拉制作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1.各种长生果和配料。
2.制作长生果沙拉的工具和器皿。
3.沙拉制作步骤和食谱。
教学延伸:
1.让学生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长生果沙拉,并进行创新和改进。
2.组织学生进行长生果沙拉的比赛,评选最佳创意和口感的沙拉。
《我的长生果》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有一种果子叫长生果,你们见过吗?(板书:长生果)
2、说实话,老师也没有见过,不过在神话中听说这种果子吃了能让人长生不老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阅读课文──我的长生果(完成课题板书)
3、齐读课题。
4、课题中的长生果打上了引号,可见它并不是指真的长生果,那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⑴ 课题中长生果指的是。
⑵ 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_____和____的几件事。
2、遇到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交流。
(板书:读书 作文)
三、自读自悟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边读边画,把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板书:
饱览香烟人画片《秋天来了》
看图书
阅读文艺书籍《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读中外名著
3、从作者所读的书籍中你看出了什么?
(读书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深,从中得到的知识越来越多)
书的类型:我对书的情感、香烟人画片、看图书、阅读文艺书籍、读中外名著。
4、作者是怎样读书的呢,他对书倾注了哪些情感?仔细阅读写他读书的段落,在书上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完成如下表格:
书的类型 我对书的情感
香烟人画片
看图书
阅读文艺书籍
读中外名著
四、交流,教师点拨
1、读自己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例如:如醉如痴、津津有味、牵肠挂肚、囫囵吞枣等。
(贴出小黑板条)
3、点击多媒体,填表。
4、从表上所填的这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作者很爱读书,争分夺秒地读书)
5、像他这样读如醉如痴,废寝忘食地读书,简直就是一个(书迷,书虫,书痴,书狂)
五、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作者就是这样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当作人生一大乐事。正如文中所写:
(点击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2、这段话写得多美呀,他把读书当作人生中的一件美事,所以描绘小时候读书的情景才能写得这么美,让我们自己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吧。
3、指读、评议。
4、师范读。
5、全班齐读。
6、小结:
作者爱读书,他从书中得到了报偿和馈赠。
六、交流
1、作者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多媒体出示道理。
3、学生结合文中事例和自己平时写作谈谈感受,理解词语:呕心沥血。
4、欣赏作者写秋天的作文,理解:别出心裁。
5、作者的作文得了甲优和赞誉都归功于(读书)这就是读书给他的报偿和馈赠。(板书:报偿 馈赠)
七、总结、升华
1、读书使作者一生受益,他成功了,成了一位响当当的作家,有着精彩的人生,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阅读,生命因你而精彩。
2、我们再来看看课题,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是因为(作者喜欢读书,它使人一生受益)正如沙士比亚所说(出示:齐读)所以课文一开篇就说(出示课文第一句话,齐读)
3、分享一首小诗:神奇的书。
4、总结:
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它就像长生果,带给我们一辈子的营养,让我们一生受用!
【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读书 作文
饱览香烟人画片
看图书:报偿《秋天来了》 甲优
阅读文艺书籍:馈赠《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赞誉
读中外名著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很长,如何在一节课内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
我想首先得让同学们运用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快速地阅读,迅速地捕捉文中所传递的信息。
第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既做到以学为主,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三、精心处理教材,紧扣文章主线展开教学,教学线路清晰,重点突出。
这堂课,开篇与结束紧密相连,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给人一气呵成,浑然一体之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大段的老师的话语,看似说得有些过多,挤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但是使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得到了升华,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之情。所以我觉得这些时间花的也是值得的。
《我的长生果》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吧!
二、组内讨论: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要求人人发言,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表达差的学生也能参与,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小组讨论,互听互评,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小组推荐代表参加班交流汇报,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师生共同评议。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如:写自己读书经历中的故事。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四人小组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并说说听后感受。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自己读书的故事并交流读书中的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抒自见。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写作,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好的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方面,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教师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学生试写初稿,要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全班评析。
每小组推荐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全文或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析。
五、布置作业
: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我的长生果》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部分;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继续开展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5、背诵课文中优美的片段。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学法指导:
利用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进行读书学习;
课前准备:
搜集整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长生果”》
2、板书:我的“长生果”
二、学习课文
1、题目中的“长生果”为什么要加引号?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体会:
“我”是怎样“吃”长生果的?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句作答。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a、“我”吃长生果的好处有哪些?
b、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益?
4、交流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①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②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③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④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⑤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三、你现在能够理解题目的含意了吗?
四、作业:
利用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进行读书学习;搜集整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别出心裁 有鲜味
真情实感 自己创造
课后小结:
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懂得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读书的成长,对书的情感以及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作文,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作文,要写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正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
《我的长生果》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的]
1.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2.体会作者对读书的情感态度。
3.培养热爱读书的情怀。
4.形成质疑性阅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性阅读。
难点:质疑性阅读。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任务:理解性阅读。)
一、导入
在当代文学界,有一位女作家,她13岁时第一篇小小说在县报上变成铅字,至今已写作了50年,完成小说集19部,散文集12部,文集3部,出版作品字数达500万字以上。这么一位高产作家,你们想了解她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吗?请我们一起走进叶文玲的文章《我的“长生果”》。
(简洁干脆的导语,既简介了作者情况,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长生果”在文中指什么?(书)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3.作者截取了读书生活的哪几个片断?你怎么看出来的?
提示:读小画片、读连环画、读小镇文化站的图书、读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共四个片断。从表示时间的词语“最早”、“后来”、“上初中后”可以看出。
(此环节为粗略感知课文。把握内容、理清思路应注重从“整体”着眼,同时,要让学生关注与文章结构思路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三、研读
“读书”对“我”有哪些作用?
第一,请学生把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
1.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
2.对文学发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
3.作文常居全班之首。
4.大大扩展了想象能力。
5.悟出了“作文贵独创”的道理。
6.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
7.悟出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的道理。
8.使我发表了第一篇作品。
(此环节为定向搜索信息。要求学生扫描全文,快速筛选相关信息。)
第二,以上几条中,哪些在文中表达得比较鲜明突出?哪些是一笔带过?
提示:第4、5、6、7、8条较详细,其余简略。
(信息在文中所占的份量与比重,关系到文章主旨的定向。)
四、品读
“我”对“读书”是什么情感态度?你从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看出来的?
1.教师示例:读小画片。
①情感态度:热爱。
②相关词句:美差、抢、眼羡、卖力、饱览。
③品味词语:用替换法,比较表达效果。如:
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事情)往往被男孩抢了去。
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看)那一大叠画片。
(语言文字的背后有情感。对语言的品味,只有达到“情感”层次,才能真正感受到其内涵。而“细读”则是其必要手段,没有细腻的品读,就不可能体验到情感内涵,更不可能有欣赏和评价。教师的示例,只是一个引子,为学生引路。)
2.学生活动。
依次找出读连环画、读文化站图书及读图书馆图书内容中表示对读书情感的词语,并作点评。
读连环画:痴迷、想入非非、泪落如珠、忘吃忘睡、扎进、迷醉。
读文化站图书:绿洲、奔、囫囵吞枣、牵肠挂肚、如饥似渴。
小结:这些词语生动地写出了“书”对“我”的吸引,也写出了我读书的迷醉感、愉悦感。你应该有这种感受吧!
(在品味中学习品味文学语言的表现力,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感受,逐步形成品味语言的习惯与能力。)
3.讨论。
第2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提示:概述读书的感受,总启下文。“愉悦”为文眼。
(关注关键句。如果把l_2自然段视为“观点”的话后文就是“材料”。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两段与后文的内在联系。这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4.背诵第2自然段。
(精彩片段,要引导学生适当积累。)
第二课时
(任务:质疑性阅读。)
一、导人
名家也可能有误笔。《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向我们传授了极为宝贵的读书经验。不过,这篇文章也有瑕疵。我们试挑几根刺吧。
二、收集学生意见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它可能在教师预设之外,但仍然是教学中不可多得的最宝贵的资源,要充分开发利用。
1.质疑一:标题。
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本文以“我的‘长生果’…”为标题,你认为拟得好吗?说说你的理由。
(此环节引导学生审视文章标题。好的标题,或者涵括全文,或者精练生动,或者含蓄隽永,或者发人深思。增强学生拟题意识。)
附师生讨论结果:该标题很形象地写出了书的作用。但有几点值得商榷。其一,标题的话题是“书”,而文章的话题中心是“读书”,标题不能涵括正文。其二,正文中只有一句话照应标题,标题有悬空之感。其三,作者完全可以把“读书”的作用与长生果对人的滋养联系起来,使标题与正文有机融为一体,使“长生果”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更加深入读者之心。
②你怎样修改标题?
2.质疑二:部分材料的运用。
①提问: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观点统帅材料,材料支撑观点。
②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提示:读书有乐趣,有作用。
(确定了文章的观点,才能审视材料的选择、运用是否得当。)
③审视文中关于三次作文的材料。这三个材料都是先写“经历”,后写“感悟”。“感悟”实际上是文章的小观点,“经历”就是支撑小观点的材料。请思考:
a.从局部看,相应材料是否能支撑小观点?
b.从整体看,小观点是否能支撑全文的大观点?
(观点与材料是阅读中永远要关注的内容。能够发现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是阅读水平较高的标志;能够发现文中观点与材料不和谐现象,是阅读水平更高的标志。此环节,有利于切实磨砺学生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附师生讨论结果:
关于作文《秋天来了》材料:
①“感悟”与“经历”脱节,或者说“经历”并不能证明“感悟”。因为从第9一ll自然段看,我悟出“独创”意思并不是课外读物的馈赠,而是我因为“不安分”——大家都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所谓“独创是课外读物的馈赠”这一观点缺乏相应材料做支撑,是一个空观点。
②整体看第9一12自然段,主要意思指向“课外阅读的好处”,这与全文的主旨相符,文气也贯通。 关于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材料:
①“感悟”与“经历”仍然脱节。“经历”主要说明“我作文是有了课外读物的借鉴才“大显身手”,而“感悟”却扯到了“真情”和“创造”上,突然转移了话题。
②从全文看,“感悟”应围绕“读书”写。比如可写成:读书使我在作文时有了文学的借鉴。这样,文气也贯通。不应该枝蔓话题,游离中心。
③“经历”也有枝蔓情况。应该重点写平常看过的词语“全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这样也与上文第13自然段“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相关联,相照应。嵌字运用这一例子很典型。但有关“真情实感”的叙述,纯属多余。
关于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材料:
“感悟”很好,可以支撑全文的大观点;但“经历”部分仍然与“感悟”联系不紧密。
①如果要修改这三处,你怎样改?
(让学生亲自动手修改,强化实践环节。修改后再反思,是否没有问题了?观点与材料是否成为有机的整体了?)
五、布置作文
根据课堂讨论,结合自己进一步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可以维护作者的写法,可以质疑作者的写法;可以写成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参考题目(也可自拟):
1.名家也会有误笔。
2.第一次质疑。 t
3.我对《我的“长生果”=》一文的质疑。
4.《我的“长生果”》指瑕。
5.为名家辩护。
6.给叶文玲的信。
(此环节将进一步巩固质疑性阅读的成果,也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练笔机会。优秀作品可推荐给报刊发表,激励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