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教案 篇一
音乐教学教案: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自由地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包括音乐元素、音乐节奏、音乐动态等。
2. 学生能够通过声音、乐器和身体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表达技巧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明显情感表达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概念讲解:介绍音乐的表达方式,包括音乐元素、音乐节奏和音乐动态等概念。通过举例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声音、乐器和身体动作等方式表达不同的情感。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表演他们的音乐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反思。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音乐表达技巧。
5. 创作:学生个人或小组自由创作一首音乐作品,运用所学的音乐表达技巧。学生可以选择使用声音、乐器、身体动作等方式进行表达。
6.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反馈。老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1. 音乐播放器和音乐素材:用于导入和概念讲解。
2. 乐器:用于学生的音乐表达练习和创作。
3. 音乐作品参考:用于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参考。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练习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音乐技巧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
2. 学生的音乐作品展示和评价,包括评估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
教学延伸:
1. 继续探索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如音乐节奏的变化、音乐动态的运用等。
2. 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表达视野。
音乐教学教案 篇二
音乐教学教案: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音乐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美感和情感,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音乐鉴赏。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2.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美感和情感表达,包括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发表自己对音乐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概念讲解:介绍音乐欣赏的基本概念,包括音乐元素、音乐风格和音乐表达等。通过举例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欣赏活动: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等。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4. 分享和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感受,进行讨论和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5. 评价和评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和评分。老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6. 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欣赏经验,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选择使用乐器、电脑软件等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资源:
1. 音乐播放器和音乐素材:用于导入和欣赏活动。
2. 音乐作品参考:用于学生的欣赏参考。
3. 乐器和电脑软件:用于学生的音乐创作。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学生的观点和感受等方面。
2. 学生的音乐创作展示和评价,包括评估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教学延伸:
1. 继续探索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视野。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音乐分析和评价,培养他们的音乐批评能力。
音乐教学教案 篇三
第一讲i[A]
授课内容:上编中国古代音乐(远古——公元1840年)
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
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
教学目的:
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的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
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1音乐的起源
首先是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发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
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
2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
①异性求爱说
②语言扬抑说
③摹仿自然说
④信号说
⑤巫术起源说
2先秦乐律学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
3三分损益法
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
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
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律管加上其自身的三分之一长,便又产生出一个新的律管来。这样延续的一损一益,便产生出十二律。?三分损益法?每臸出新的律管与原律管的音高都是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又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的关系,但需要再按音高次序调整排列,才能得出十二律,所以它又叫?五度相生律?,亦有称之为?五度相生法?。《管子〃地圆篇》中的相生方法是先?益?后?损?。
三分损益法的意义
三分损益法?理论是世界上最早臸定的?十二律?的理论,比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律臸?要早一个世纪左右。
作业:1名词:三分损益法
2说出十二律各律的名称;
3为什么说音乐起源于劳动?说出关于原始社会音乐起源的主要观点,并能进行简要的分析;
4葛天氏之乐向我们说明了什么?
后记:
课后预习:
第三节远古和先秦乐舞
第四节西周的礼乐臸度
第五节《诗》和《楚声》
第二讲
授课内容:
第一节远古和先秦乐舞
第二节西周的礼乐制度
第三节《诗》和《楚声》
掌握原始社会时期?乐舞?的出现的主要原因,重点掌握三代乐舞的内容;应掌握我国周代?六代乐舞?的内容、用途,了解西周时的礼乐臸度实际上就是等级臸度,以及《诗经》和《楚辞》在音乐上的特点和贡献;
重点、难点:六代乐舞、西周的礼乐臸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三节远古和先秦乐舞
1葛天氏、伊耆氏之乐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天氏部落的乐舞: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帝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礼记〃郊特牲》载:
?伊耆氏始为蜡,蜡者也,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曰: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2“三代乐舞”
黄帝部落的乐舞叫《云门》,歌颂唐尧的乐舞叫作《咸池》,歌颂舜的乐舞叫作《箫韶》。
3“六代乐舞”:
云门—————黄帝————祭天神
咸池—————尧—————祭地神
箫韶—————舜—————祭四望
大夏—————禹—————祭山川
大濩—————商—————祭先妣
大武—————周武王———祭先祖
第四节西周的礼乐制度
作为音乐臸度,包括乐县、舞列、用乐等都有其森严的规定。在祭祀、宴享、朝贺等场合的礼节仪式中,都规定了与之相配合的各种音乐。
如宫廷祀天神?奏黄钟、歌大吕、舞《大夏》?;祭地示?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举行大飨时?两君相见,楫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楫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升歌清庙,下管象武,夏籥序兴……客出以雍彻振羽?(《礼记》)。
诸侯宴使臣时,可用小雅《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关于乐队、舞队的编臸,《周礼〃大司乐》中载有:?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的规定,可见其等级的森严。
第五节《诗》与《楚声》
1《诗》
《诗》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选集,编辑时间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西汉初期被统治者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据记载,《诗》共收编了诗311篇,其中有6篇?笙诗?有?声?无?词?,
编排是按照乐曲的不同被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有?十五国风?,共有诗160篇,全部属于地方曲调;
?雅?有?大雅?、?小雅?,共有诗105篇,属于朝廷的?正乐?;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40篇,属于伴舞的祭歌。
时代:《诗》包括了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即从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作品。
地域:主要产生在黄河流域,也远及长江、汉水一带。
作曲技巧方面:《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也显露出很高的水平。我国著名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曾总结、归纳出在?国风?和?小雅?中存有十种不同的歌曲形式,比较重要的有:
①同一曲调多次反复的歌曲。如《周南?桃夭》
②带有副歌形式的歌曲。如《豳风?东山》
③还有被我们后世称之为?号子?、?夯歌?一类的劳动歌曲和?山歌?一类的抒情民歌。这些民歌在演唱时采用了有?歌?有?和?的形式(?歌?即领唱,?和?即帮腔)。
在曲式方面,?国风?的曲式虽然简单,但这时已经有了在曲尾加上?乱?的音乐了。
?十五国风?中影响较大的是?郑风?。
?十五国风?在演唱时,大都是无乐器伴奏的?徒歌?。但也有用?缶?、?埙?、?篪?等乐器来伴奏的。当这些民歌在后来进入宫廷演唱时,其伴奏乐器便日益丰富起来。有时用竽、瑟、悬鼓等乐器组成小型乐队伴奏演唱。用在君主起居时的,称之为?房中乐?,用编种、编磬等大型乐器伴奏演唱并用于宫廷宴会的,称之为?钟鼓之乐?或?燕乐?。
《诗》中的第二类?雅?是奴隶主贵族文人在学习了民间歌曲之后所创作的乐章。?大雅?多为朝会宴飨之作;?小雅?乃为个人抒情之作。
《诗》中的第三类?颂?是周代统治者祭祀宗庙祖先的乐舞,其中舞的部分更多所表现的是舞容、舞姿、舞的步伐和动作。一般很少为人所重视。它虽然主要是歌颂统治者的?文德?和?武功?,强调了祭祀的神圣,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精神风貌。
总之,一部《诗》包含了民间歌曲和奴隶主贵族的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国风?和?小雅?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后来我国民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2“楚声”
《楚声》是指战国时代,在楚国兴起的用楚国民歌曲调填词的专业创作并由屈原开始的骚体类作品的总称,在音乐上称?楚声?,也叫?南音?。楚声中的九歌
《九歌》是?楚声?的一部代表作,其歌词被保存在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和属于他的流派作家们的诗歌集——《楚辞》之中。《九歌》这部作品原是一套民间歌舞,传说是夏王?启?从?天帝?那取来的,这当然是神话,但也能说明它是一种古老的乐歌。这一古老的乐歌采用了载歌载舞的形式。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祀鬼神的乐歌基础上,为宫廷举行大规模的祀典而创作,并取古代乐歌为名,这部作品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大都是恋歌。不仅有歌有舞,其中还有故事叙述,可以说是一套完整的大型歌舞曲。它共
有11首,其标题如下:
①《东皇太一》;②《云中君》;③《湘君》;④《湘夫人》;⑤《大司命》;⑥《少司命》;⑦《东君》;⑧《河伯》;⑨山鬼》;⑩国殇》;⑾《礼魂》。
楚声的乐器
记载中,《九歌》使用的乐器是钟、鼓、琴、竽、篪等。
楚声的曲式
屈原在创作中,并不是原型照搬,他创造性地加进了一些我们今天看来与曲式结构有关的因素,如?少歌?、?倡?与?乱?。
楚声的意义
?楚声?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音乐,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以相和歌为代表的两汉音乐产生了极为重要影响。
作业:1葛天氏之乐、楚声、九歌
2简述西周的礼乐臸度及其意义
3简述《诗》在音乐方面有哪些代表性的曲式?有何意义?
后记:
课后预习:
第六节乐器与器乐
第三讲
第六节乐器与器乐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能对从原始社会到先秦的中国乐器产生的原因、
种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重点、难点:埙、琴、筝和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在我国音乐历史上的意义教学过程:
1?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转载于:)
9世纪初,最早出现的复调音乐类型是奥尔加农(organum),它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基础,在其旋律的上加入新的旋律(声部)的复调形式,也多半是即兴演唱。
(1)平行奥尔加农:在已有的圣咏旋律的下方加入相距四度或五度的平行声部,它还有复合的形式,就在两个声部各自叠置八度。德彪西擅用这种古音程,突出中空效果,作为一种和声上的色彩(中古调式)。平行奥尔加农的变化形式,看谱例15,同度到四度再到同度。
[欣赏]《平行奥尔加农》
(2)定旋律奥尔加农:12世纪初,奥尔加农产生新的变化,法国利摩日的玛夏尔修道院的一些手稿中有新风格的奥尔加农出现。原来是圣咏曲调作为低声部并已发生了变化,音变得长了,曲调已不十分明显,仅有支撑声部的作用。它作为低声部,是音乐的基础,称为“持续声部或定旋律”。高声部则是华丽、宽广、条约定旋律,一个音节对一连串音符。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12、13世纪多声部音乐的发展,主要来自法国,尤其是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由修士和一些二流、三流的作曲者所领导,因而音乐史上将他们称为圣母院乐派,他们使中世纪音乐发展至顶峰。以作曲家莱奥南和佩罗坦为代表,他们俩是中世纪复调音乐中两位重要的人物。
(1)第斯康特(discant)
奥尔加农的花腔旋律从自由的节奏改为按照确定的节奏来演唱,就产生了新的复调形式(风格)——第斯康特。两个声部(圣咏定旋律和上方添加声部)都按照节奏模式来组织旋律,从而形成上下声部几乎同时进行的一音对一音的织体,而且上方声部的曲调更为灵活、更加突出。
(2)孔杜克图斯(conductus)
它最早是单声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多声部的孔杜克图斯。特点在于低声部不象奥尔加农、第斯康特使用圣咏曲调,而是由作曲者自己创作的,并且有灵活的节奏组织;织体有二到四个声部的类型,三声部较为常见,声部进行具有统一性,基本为音对音的第斯康特风格;歌词为拉丁文,但不象奥尔加农使用的散文体式的礼拜仪式用语,而是音节式有格律的诗体,一般为非礼仪性内容(宗教题材和世俗题材)。
[欣赏]孔杜克图斯《赞美至贞的圣母》
(3)回旋歌
(4)克劳苏拉(clausula)
二声部的宗教歌曲,低声部是圣咏固定歌词,歌词只有简短的几个词,高声部无歌词,旋律装饰性较强,节奏较活跃。
3.经文歌(motet)
13世纪产生的上方声部(一个或两个)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是广为传唱的三声部的宗教歌曲,在克拉苏拉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低声部为拉丁文演唱的、节奏话的圣咏固定歌词,上方两个声部添加宗教或者世俗的不同歌词,用本国语的世俗内容,这样就形成了旋律较活跃,歌词超出宗教范围的体裁类型。它是宗教音乐受世俗音乐影响的典型。
13世纪后期,上方两声部为不同歌词的三声部经文歌较为常见,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更多的变化形式。一条定旋律可以配以不同的上方声部,从而会创作出多种多样新的二声部、三声部和四声部的经文歌。经文歌中仅存的一些宗教成分,被越来越丰富多变的世俗因素所同化,在很多情况下,经文歌成为了世俗环境中的流行音乐体裁,而没有更重要意义的定旋律常常变成乐器演奏声部(法文经文歌常用这样的形式),它可以说是器乐正式介入声乐的开端。
经文歌在节奏上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了“新艺术”时期等节奏经文歌的繁荣,并且在复调创作的理念上开始有更多的创新。
[欣赏]三声部经文歌《有些人嫉妒-爱情伤害人心-慈悲经》
4.弥撒曲
弥撒是基督教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仪式,它在西方音乐史早期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文艺复兴时期更成为了宗教音乐中重要的体裁。
(1)分类:
A、常规弥撒曲(ordinary):是固定的,内容和顺序在每次进行时都不变。
B、专用弥撒曲(proper):是可变的,不是每次都使用所有的部分,而是根据不同节日有选择的使用,歌词可变
四、教会音乐的理论
音乐理论仍包含两个方面:美学理论和技术理论
1.音乐美学
中世纪非常有影响是罗马的波埃修斯,他的音乐思想在很大部分来自于古希腊(柏拉图),他的著作《音乐的体制》就以古希腊一些思想家的音乐理论编著而成,强调音乐的道德力量和教育作用,强调音乐对人的性格影响。把音乐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宇宙音乐(“天乐”),即行星运动、四季变化中体现出的宏观的和谐,这被认为是最高等的音乐;二是人的音乐(“人乐”),来自灵魂深处,人的身体、灵魂及各部分的和谐;三是乐器音乐(“器乐”),被认为是低等的,乐器(包括人声)制造的可听音乐。
2.音乐实践理论:
最早提出字母记谱的是波埃修斯;
最早论述多声部音乐实践、线谱的是僧侣胡克巴尔德;
贡献最大的是意大利的规多,提出了四线谱,发明了“规多手”的记忆法,以左手的各关节代表各音。专著《音乐艺术法则浅论》
五、中世纪的记谱法与调式
1.记谱法
记谱法的发展在音乐史中的非常重要的。最早记录出现在瑞士。
(1)纽姆记谱法:
抄写圣咏的教士们发明的,有了音乐的长短和旋律的大致走向,后来开始用彩色横线指明半音的位置。红色表示F音,之前标以F(演变为F谱号,就是低音谱号);黄线
代表C音,之前标以C(演变为C谱号)。格里高利圣歌纽姆谱手稿,11世纪纽姆谱,原谱中C线为黄色,F线为红色
(2)四线谱:
后来规多又增加了两根黑线,成为,在线谱记谱法上的贡献极其重要。按三种谱号(F,G,C)基本确立,确定了音的唱名do到la,规多以此形成唱法体系。
(3)有量记谱法:
13世纪下半叶,它更为完善,由教士弗朗科提出的。它表明单个音符之间时值比例,有四种音符(都是黑色的):倍长、长、短、倍短,节拍并不是我们现在的二等分,而是三等分,他们认为二是不完美的,三才是最完美的,它代表至高无尚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和圣灵)。
到14、15世纪,音符的时值逐渐朝细分的方向发展。
2.教会调式
中世纪教会调式的形成是以对格里高利圣咏整理、归类为标准的,主要依据是结束音、吟诵音和音域,因而形成八种调式: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空符头带双杠的是结束音,不带双杠的是吟诵音。这里调式的名称沿用古希腊的调式名称,但内容完全不同,二者毫无关联,音阶排列是从下至上。(至16世纪,瑞士理论家格拉瑞安提出12种教会调式,在此基础上加上伊奥尼亚(现在的自然大调),副伊奥尼亚和爱奥尼亚(现在的自然小调),副爱奥尼亚。形成大小调的调性体系)
具体调式见书本P26-27
【学生讲授部分】
六、两类世俗音乐的状况
1.民间音乐
2.骑士音乐
七、“新艺术”时期的音乐
1.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
2.作曲家:马肖
[欣赏]马肖《圣母弥撒曲》
八、欧洲最早的作曲学派
1.尼德兰乐派的概述
2.作曲家:杜费、班舒瓦
[欣赏]杜费《脸色苍白》
第四章恢复人的尊严——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各乐派的代表人物和发展特点
2.理解世俗声乐体裁
3.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概述
2.难点:宗教改革对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学生讲述。
相关教学内容:
【教师讲授部分】
一、历史文化背景:
从14世纪,中世纪末期,欧洲的社会开始了一些新的变化,封建主义制度开始衰退,十字军东征而带来的骑士阶层文化的繁荣逐渐变得落寞,神圣不可侵犯的罗马帝国和教皇的统治开始变得动摇,因为以城市为中心的中层阶级开始发展,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飞跃,尤其是在精神方面,经院哲学所宣扬的基督教神学遭到蔑视,人们的视线开始从神那里转到人自己的身上,开始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于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给予了人类文明一段新的历史,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大致的历史时段是从1300-1650年。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有双重含义:
1.狭义上讲是复兴古代文化,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和艺术价值。从古代文化那里找到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本来属性。
2.广义上讲是人的思想上的“复兴”。
人文主义成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者主张人的主观创造力,人的价值和力量,人要逐渐从宗教中解放出来,要求个性解放,主张理性。抨击禁欲主义,肯定人可以追求世间的欢乐和幸福,荣誉和财富。这就标志着欧洲社会从专一的宗教倾向向世俗方面过渡,从一个绝对信仰和神秘主义的时代向理性信念和科学探索时代的过渡。带着这种渗透人性的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方面,出现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达·芬奇三位杰出人物;科学方面,哥白尼(否定地心说,创立日心说,自然科学突破神学的进步)和伽利略(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成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文学方面,塞万提斯、乔叟和莎士比亚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音乐方面,出现了尼德兰乐派、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并鼎立于当时的乐坛。所有这些成就都远远超越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因此说文艺复兴的意义不仅是在于复古,更重要的是创造。
二、文艺复兴音乐概况
(一)世俗复调音乐体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宗教复调音乐因受到社会人文主义思想和世俗生活与艺术的冲击,发生了许多变化。
1517年由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一方面是对抗罗马教会,提出一些对政治和神学的异议;另一方面,其改革的性质却又并不是完全推翻前人成果,创建新的理想模式,而是在保留传统的某些因素基础上作进一步的革新。换言之,以路德为首的新教仍与罗马天主教保持一定的联系,从教义到宗教仪式都承袭了天主教的传统。
音乐教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一、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
二、表演《洛列莱》
三、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乐于主动了解本课所选作品的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
二、能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列莱》。
三、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能听辨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及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四、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编创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点
准确指导学生学唱旋律选段,准确哼唱并学习旋律的特有韵味.
教学难点
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编创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教具准备
钢琴、三用机、多媒体
教材分析:
《洛列莱》是与海涅同时代作曲家西尔歇用海涅的同名诗,铺成的一首叙事歌。已成为德国最著名的一首艺术歌曲。
《魔法师的弟子》又译《小巫师》。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黄鹤的故事》是根据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改写的。
教具准备:
音乐教材、电子琴、电教媒体课件、录音机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演唱《洛列莱》
1、师简介歌曲背景。歌曲是c大调的,带变化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的一首歌。曲调带有很浓厚的德国民歌特色,朴实无华。
2、师讲个故事。
3、播放歌曲范唱。
1)随琴声有感情的读歌词。
2)轻声试唱歌谱。
3)唱词。
4)完整演唱。
5)有感情的演唱。
4、师弹琴。
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聆听《魔法师的弟子》感受那优美奇妙的音乐。
2. 指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指导学生学唱>,准确视唱并学习旋律的特有韵味.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导言.
二. 基本部分:
1.完整聆听范唱音乐.
2.随音乐打拍子.
3.仔细听范唱曲旋律.
4.分段进行模唱.
5. 注意正确演唱.
6.唱好音乐的强.弱.
三、聆听《魔法师的弟子》全曲分成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序奏速度较慢,谐谑曲主题使人仿佛看到兴奋的魔法师的弟子更为起劲的念咒语,结尾表示魔法师回来了。
1、师简介乐曲背景。
2、师讲故事。
3、播放乐曲。
4、师请生谈感受。
5、再次播放乐曲,问;主题在全曲中出现了几次?
主题每次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结束部分:
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 聆听《黄鹤的故事》 10-1
教学目标:
1.聆听《黄鹤的故事》感受优美的乐曲曲调。
2.指导学于进行音乐创作,加强学生的音氏不素养,提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准确指导学生学唱旋律选段,准确哼唱并学习旋律的特有韵味.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
4.节奏训练.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介绍乐曲.
2.完整聆听乐曲《黄鹤的故事》.
3.说一说听乐曲的感受
4.反复聆听
5.一段段的模唱.
6.正确的进行模唱.
7.复唱《罗列莱》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音乐教学教案 篇五
音乐课《小小雨点》教学设计
教育艺术的真谛在快乐。当孩子们感到快乐时,他会自己走入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置身于音乐的海洋,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课堂气氛活跃。
一、理解教材,挖掘快乐因素;
《小小雨点》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充满着天真浪漫的儿童情趣。歌曲的节奏密集,旋律欢快,充满活动,描绘了小小雨点从天空上落下来时,小花朵与小麦苗高兴异常的情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体会小花朵和小麦苗的快乐,我将教材的配套课件和自制课件进行了融合,加入了雷公公的歌声和创编等环节,努力挖掘音乐的内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设计了“云妈妈和小雨点的故事(导入)——和雷公公唱歌(练声)——和小雨点去旅行(听赏)——感受小雨点的快乐(学唱歌、编身势动作)——带小雨点去旅行(创编)——请小雨点歇一歇(展示、评价)——做快乐的小雨点(结束)”的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化身为小雨点,感受小雨点活泼跳跃的音乐形象,设计了律动、创编等教学环节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技能。让孩子们不仅学会唱歌,而且能在唱歌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演唱歌曲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二、视听结合,留住快乐心情;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接触任何一个音乐作品“感受歌曲”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小雨点要去旅行”的教学情境后,让孩子们听赏歌曲《小雨点》的动画视频,在欢快的音乐中孩子们跟着小雨点去旅行,来到花园中花儿绽放出可爱的笑脸,来到田野里,苗儿慢慢往上爬……可爱的动画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乐呵呵的模仿着小花、小苗的形象。这时,不仅让孩子们走入了音乐,而且也为学唱后的身势动作创编做好了铺垫。
在随后的学唱中,教师让孩子们多听感知歌曲。第一遍视听了解歌曲内容;第二遍边听歌曲边做二拍子的身势伴奏,感受歌曲节奏;第三遍听,用小雨点快乐的声音“la”模唱歌曲;第四遍听感受演唱者轻快、跳跃的声音表现。多次的聆听让孩子对乐曲更加熟悉,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多种教学形式,让快乐保鲜;
快乐也是需要保鲜的。孩子们的年龄小,注意力难以整堂课保持,学习兴趣也会随着孩子们的注意力而随之转移。因此,教师要多选用适合孩子们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来保持孩子们的兴趣。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读谱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但为孩子们创设“帮小雨点找伙伴”的情境后,孩子们参与读谱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在多次聆听后,孩子们已经发现了歌曲的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的旋律基本相同,教师再与学生进行乐谱接龙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读谱,模唱旋律。让孩子们不因为有知识技能的学习影响快乐的学习心情。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使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双早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小雨点》这首歌曲的歌词短小、富有童趣,非常适合孩子们的再创作。在孩子们学唱后,教师先提出了“小雨点还会到哪些地方去旅行呢?”让孩子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说一说,再按照填空的形式让孩子们填空创编歌词,并提醒他们一定要注意节奏。当孩子们创编的非常合适时,教师除了语言上的鼓励,还请全班学生演唱新创编的歌词,让孩子们感受的成功的喜悦,激发其他孩子的再创作。
四、自信展示,快乐参与。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本课的歌表演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表演,我让孩子们再次听赏《小小雨点》的动画,画面上动感的的花儿开放、小苗成长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启发。当教师要求孩子们自行创编时很多学生都能动起来,但再请学生表现时,孩子们却缺乏自信,不敢独立表演。于是,教师就请全班学生一起来表现,教师从中发现创编的比较有新意的学生。再请这些孩子上台展示,先给他们奖励,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再让“小观众”评一评他们的表现好在哪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有了之前的表扬和示范后,孩子们参与的兴致更高了。
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为了鼓励孩子们的表现,教师自己也参与展示,让孩子们体会到表情、身势与歌声的配合,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快乐。当我在展示时,孩子们一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表情也随着我的表情变化,教室里充盈着快乐。课后,有孩子对我说:“老师,你的样子真可爱,说话的语气和我们一个样!”只有和孩子处在平等的关系上,孩子们才会主动与你交流。当孩子们爱老师时,自然也会爱这位老师教的课,她的学习过程也是快乐的。
课堂中的快乐无时不在,但要每个老师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本节课我采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通过听、说、唱等活动,进行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使学生通过艺术体验,初步感受了大自然的奇妙。在对大自然的追寻中,了解、喜爱自然,更加热爱生活。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课堂,快乐的学习。
音乐教学教案 篇六
教学要求:
1.教歌曲《我家有几口》,初步学会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2.复习歌表演《来把门儿敲》,要求幼儿声音自然,不喊叫。
3.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VCD《健康舞》、图片一张(爸爸、妈妈、我)、布娃娃一只。
2.录音机、音乐(磁带)《我是小班小朋友》、布娃娃、《小小手》、《来把门儿敲》、《我家有几口》。
3.小姑娘一名扮燕子姐姐布娃娃一只、房门一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爸爸、妈妈、还有我也就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引导幼儿用拍手、点头动作来表现出休止符和间奏。
教学过程:
(一)幼儿在《我是小班小朋友》的音乐声中自信地跳入活动室,和教师、小朋友一起尽情欢跳,能按照音乐节奏做简单的动作,初步体验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
(二)复习歌表演《来把门儿敲》。
1.幼儿扮作小尾巴跟着老师来到小姐姐家门口。
来‘小尾巴’们,快跟着王老师,我带你们去拜访一位小姐姐,嘘,别让小姐姐听到了。(放音乐《布娃娃》)
2.哎呀,小姐姐家的门还关着呢,怎么办呢?(幼儿回答)
3.教师提示:嘭嘭、嘭嘭、嘭嘭嘭,来把门儿敲,这首歌的题目是(幼儿回答)让我们用最动听的歌声来告诉小姐姐,我们来了好吗?
4.放音乐,幼儿边唱边敲门《来把门儿敲》。
5.小姐姐从门后迎出:欢迎、欢迎,欢迎小弟弟、小妹妹来到燕子姐姐家做客,请坐请坐。(放音乐《小小手》,幼儿拍手入座)
(三)新授歌曲《我家有几口》。
1.老师:燕子姐姐,你的家真大,你家有几口?
2.燕子姐姐缓慢地说:我家有几口,让我扳指头,爸爸、妈妈、还有我(拍手,再加一个布娃娃,呦,有四口。(在多媒体上出示图片)
3.师:噢,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燕子姐姐家有四口,有四口,有哪四口?
4.幼儿回答:(爸爸、妈妈、还有我)再加一个谁呀?(幼儿回答)
5.老师再次提问:来,让我扳指头,燕子姐姐家有几口。(幼儿回答)
6.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念二遍歌词。老师拍手:噢,太棒了,让我们一起说一说我家有几口。
7.燕子姐姐清唱二遍《我家有几口》。
燕子姐姐,你来给小弟弟、小妹妹们唱一唱《我家有几口》。
8.燕子姐姐真能干,让我们也来唱一唱《我家有几口》。幼儿跟老师唱二遍。
9.现在我请会扳指头,会唱歌的小朋友上来一起唱《我家有几口》。请个别幼儿上来。(放音乐伴奏)
10.你们学得真快,还会拍手,表演了,现在我请小妹妹唱一唱《我家有几口》。小妹妹演唱二遍。
11.小妹妹们唱得多好啊,那小弟弟们也来表演一遍好吗?请小弟弟唱二遍。(拍手、嘿嘿、你真棒)
12.现在,我们一起唱给客人老师听《我家有几口》。
(四)韵律活动《健康舞》。
1. 今天我真开心,开心得不得了,不得了,了不得啦,我们都学会了一首新歌《我家有几口》,你们呢?很开心很开心很开心那怎样办呢?(跳舞)好,来放音乐。
2.师生一同跳健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