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公开课教案 篇一
红色文化公开课教案
教案名称: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教学目标:
1. 了解红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弘扬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潜能。
教学重点:
1. 红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 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 创新与红色文化的结合。
教学难点:
1. 如何将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2. 红色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3. 创新教育相关的案例或故事。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红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5分钟)
1. 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向学生介绍红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红色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意义是什么?红色文化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步骤二:介绍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0分钟)
1. 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核心,向学生介绍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2. 通过案例或故事,让学生理解红色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步骤三:创新与红色文化的结合(2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2. 通过创新教育的案例或故事,向学生展示红色文化与创新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潜能。
3. 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开展小组讨论、设计创新方案等活动。
步骤四:总结与延伸(10分钟)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分享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 提供相关的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红色文化,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得到了提高,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比较有限,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红色文化和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红色文化公开课教案 篇三
活动目的
利用清明节扫墓的契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争做文明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发奋学习的精神,使幼儿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活动地点:
烈士陵园
活动时间:
20xx年4月xx日上午
参加人员
活动对象:大班年级
外出人员配备:
1、每班2名教师、1名保育员、1名行政人员、1名实习生
2、校医随行,带好药箱
3、2名保安护送幼儿至亭林公园后返回学校
活动准备
话筒、花圈、录音机、人手一朵小白花
活动程序
1、全体师生步行前往烈士陵园
2、仪式开始
主持人清明扫墓致辞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我们站在哪里吗?(烈士陵园)
你们看,这块高大的石碑上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这块石碑后面安歇的烈士(介绍一下烈士),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贡献永远被我们所铭记,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们的灵魂永垂不朽!而将来,建设、保卫祖国和家乡的重任就落到了我们小朋友的身上,等你们长大了能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每个小朋友都很有志气,只要我们从小努力学好本领,长大了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是不是?
3、幼儿代表献花圈
为了表示对烈士们的崇敬与怀念,每年的清明节期间,我们都要来烈士陵园扫墓,今天我们xx幼儿园的大班年级组的老师小朋友聚集在这里缅怀革命烈士,下面,请小朋友代表敬献花圈。
4、默哀3分钟
让我们一起向革命烈士表示由衷的致敬,全体默哀3分钟。礼毕!我们小朋友还亲手做了礼物要送给烈士们,下面请老师和小朋友依次献花。
5、近前瞻仰纪念碑、参观烈士塔、敬献小白花
6、清明扫墓活动结束,集合队伍
注意事项
①穿着整洁,行为大方。
②不准在烈士纪念碑下嬉戏打闹。
③要以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了解烈士事迹。
④讲卫生,不准在烈士陵园里乱吃零食,乱丢垃圾。
⑤不要乱跑,不破坏绿荫草地。
红色文化公开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背景,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交融的特点。
2、体会语言中饱含的悲壮慷慨之情,讨论黄花岗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庄子》云: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碧玉赋性坚贞,显示着刚烈的气质。黄花在文学上专指菊花,它的傲霜节操,千古同赏,常被用来比拟节烈。碧血和黄花连用,是对烈士最崇高的称颂。广州有个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史迹。黄花岗烈士的英概,就称得上这个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民主先行者——孙中山写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章。
事略,传记文的一种,用来记叙人物(若干人物)事迹大略的一种文体。《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是为邹君海滨所辑录的《黄花岗烈士事略》所作的一篇序文。
请大家找出作者写这篇序文的目的。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翻译:我做这篇序文,既用来哀悼逝者,也把它当作勉励读这本书的国人。
三、朗读第1、2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来痛悼逝者的。
1、翻译:
清朝末年,国民党革命人士,历尽艰难险阻,凭着坚定果敢、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与人民的敌人战斗,受到的挫折不止一次,而牺牲的惨重,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总督衙门的战斗为最多。(在那次战斗中)我党的中坚分子完全毁灭了,那损失可说是大到了极点!然而这次战斗啊,革命者的碧血飞溅,浩然正气充满四面八方,草木为它饱含悲痛,风云因它改变颜色,全国久不觉醒的人心,这才大大兴奋起来。(对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好像汹涌澎湃的洪水冲出山沟,不可阻止,不到半年,在武昌爆发的辛亥革命因而成功!那么这次战役的价值,简直可以使天地震惊,使鬼神悲泣,同武昌起义的战役一样永垂不朽。
但是自从民国开始建立,各种变乱就纷纷出现,(致使)黄花岗上的烈士坟莹仍然在荒烟蔓草中埋没着。拖延到民国七年,才有坟墓碑揭的修造;民国十年,才有烈士事略的编纂。然而对这七十二位烈士,却又有的有记载但说得不详细,有的仅有姓名而无事迹的记叙,甚至(有的)连姓名也不可查考,就好像史书记载田横的事,即使像司马迁那样善于给游侠作传,也不可能为五百壮士(人人都)写出传记来,这就更加(令人)悲痛了。
2、第一段用来赞扬黄花岗烈士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请找出表达作者沉痛哀悼并竭力赞扬的句子。想想,这句话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对偶、夸张、拟人——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烈士们的冲天豪气和他们不畏死亡,正视鲜血的精神。
这段文字以抒情为主,兼有记叙和议论。
3、第二段写出了作者痛悼逝者的原因。请同学们来归纳一下有哪些原因。
时局动荡,烈士的英雄事迹没有得到应有的流传。
4、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一个典故来类比,请同学找出来并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运用类比,表达了作者对烈士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的痛惜之情。
这段文字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四、朗读第3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勉励国人的。
1、翻译:
邹君海滨,拿他编辑的黄花岗烈士事略请我写序文。当时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率军队。看看国内形势,敌人的气焰正盛,(国家)倾危不安,比清朝末年还要厉害,而我三十年前所倡导的、为各位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努力争取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还像以前一样没有得到实行。那么我这次行动肩负的责任,更比三十年前加倍重大。如果全国人民都以各位先烈的牺牲精神为国家努力奋斗,协助我完成这一重大责任,实现我们理想的真正的中华民国,那么这一部开国血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就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不然的话,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使它发扬光大,仅仅对这些遗事空发感慨(不付诸行动),这实在是后死者的莫大羞辱啊!
2、这段文字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在这里反复勉励国人,号召国人起来战斗。看看作者是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
先记叙邹君求序的事,再陈述时局艰难,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
五、小结。
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书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或介绍、评价书的内容。这篇序却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世,借序以“勖国人”。
红色文化公开课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一、领会本文笔锋中饱含强烈感情,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二、掌握本文中一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三、理解作者写这篇序的主要目的,学习革命烈士们为民主主义革命牺牲的伟大精神。
教学设想
一、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然后进行译成现代汉语的口头练习,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
二、本文的重点是着重赞扬先烈的革命精神,勉励国人继承先烈遗志和完成革命事业,难点是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关于黄花冈起义的经过和烈士的事迹,只宜简略介绍,目的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作者写这篇序时的时代背景的教学,可结合讲读第3段进行。
三、课前布置预习作业;看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将“思考和练习”题二做在练习本上。
教学时数
2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点。
解题,介绍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口译第1段和第2段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结合注释
①解题,介绍课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记叙了烈士生平和死难的大略情况。孙中山为该书写的序,着重表达由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所引起的感想。
鉴于从1895年以来,起义屡次失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对黄花冈起义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召开会议,计划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决定4月13日(农历3月15日)首先在广州起义,然后向北进军。但是快到起义的日期了,海外捐款还未寄到,机械也未运齐,不得不延期于4月17日(农历3月29日)举行。因为起义领导方面多次变动命令,清军闻讯,先有准备,革命党人寡不敌众,终于失败。起义虽然没有成功,却奠定了武昌革命的胜利基础。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不久,清帝被迫退位,中华民国成立。
参加起义的都是革命党人的优秀分子,林觉民烈士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由日本回国的途中曾说,这次起义如果失败,死伤一定很多,但是自己所以愿意牺牲一切,无非是希望感动国人,同心奋起。如果这个目的能够达到,那就虽死犹生了。起义时,他与方声洞等领先袭击总督衙门,受伤被捕,从容就义。他在给父亲的绝笔书中写道:“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充满了为国牺牲的革命精神,表现了革命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指定三位学生分别朗读3段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三)检查订正预习作业。
让一位学生将答案抄在黑板上,要求书写清楚、整齐,评议、订正后明确: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引申义就是本来义引申、发展出来的词义,意味着语言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
(四)补充注释:
末造、肇造:两个“造”,都是建立的意思,说一个朝代的末期为“末造”,含有衰乱的意思。
碧血横飞:革命者的血四处飞溅。传说周朝的苌弘是个忠义的人,无辜被杀害,后来他的血变成青色的美石,所以后人称忠义人的血叫“碧血”。
史载田横事:史书记载田横的事。秦朝末年,原齐国的贵族田横自立为齐王,参加反秦斗争。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田横带领500壮士逃到海岛上去。刘邦叫他入朝,他不敢不来,但是又不愿意做汉朝的官,快到洛阳时他自杀了。留在海岛上的500人听到这一消息,也都自杀了。
(五)口译第1段和第2段。
学生读、译,教师点拨、纠正。
死事之惨:牺牲的惨重。不宜译成“惨状”或“悲惨”。
语焉不详:说得不详细。焉,助词。
甚者且姓名不可考:(材料缺少得)更严重的是,有的连姓名都查不出来。注意把语意补充完整。
滋可痛已:越发令人痛心了。已,同矣,语气词。这里主要是对材料缺少这件事,不宜译成“悲痛”或“哀痛”。
(六)布置作业:
1写出各段的大意。
2思考:“思考和练习”题一。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口译第3段,讲析课文,朗读全文。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口译第3段:
指定学生读、译,教师点拨、纠正。
丐于余:请求我写篇序文。
“而余……也如故”;而我在30年前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就是为先烈们不惜牺牲生命来争取实现的这些主张,没有得到实行,还像从前一样。要明确“争”的是什么,注意落实。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并且用来勉励读这本书的人们。
(二)讲析第1段:
提问段意,明确:第1段,赞扬黄花冈烈士为革命牺牲的伟大精神。
要求学生根据感情变化划分层次。
提问。明确:“然是役也”之前为第1层,其余部分为第2层。
讲析:文章开始,作者以凝练的语言,追述中国革命经历的艰难曲折的路程,笔锋自然地转入正题。“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凝聚着作者对烈士牺牲的无比沉痛、对革命党的损失无比痛惜。
问:第1段的两层,哪一层的感情更为强烈?为什么?
讲析:“然是役也”一句,急剧转入第2层,表示作者的感情并不停留在悲痛上。黄花冈起义,革命党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条件下,仍然不顾一切地奋勇苦战,流尽最后一滴血。这种为革命牺牲的伟大精神,使人深深感动。所以作者抑制不住悲壮激昂的心情,热烈地赞颂他们:“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这组对偶句盛赞烈士的忠义壮烈。“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这一组对偶句极写起义震动之大,影响之深。起义如惊蛰春雷,召唤国人同心奋起,终于迎来了不可阻挡的民主革命的洪流。作者对起义的评价极高,说是“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因为起义虽然失败,却为武昌起义奠定了胜利基础,理所当然地应当同武昌起义一起载入史册。作者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揭示了两次起义之间的必然联系,评价令人信服。
第2层,先赞烈士精神,后昭烈士功绩,或用对偶句铺陈,或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抒写,使赞颂的感情极为强烈。
(二)讲析第2段:
问:既然烈士们精神伟大,功绩卓然,为什么拖到10年之后才编纂他们的事略呢?
学生回答。讲析:
第2段,说明了《事略》迟编的原因。
先说由于时局混乱(变乱纷乘)。作者沉痛地指出,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中华民国,建立虽然已经10年,以致“黄花冈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连用两个“始有”,是作者对烈士的追怀和对时局的愤慨之情。
后说材料短缺。“或……或……甚者……”,说明材料短缺的三种情况;又以史载田横事作类比,说明《事略》不能详细记述烈士事迹,也同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不能为500人立传有同样的苦衷,这就使作者更加痛心了。
(三)讲析第3段:
指定学生朗读作者写《序》时的时代背景部分,再指定学生朗读作者对国人的希望和告诫部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2层意思归纳段意。
提问。明确:第3段,反复说明写作目的,指出当前国内形势混乱,勉励国人继承先烈遗志完成革命事业。
问:第3段的2层,哪一层直接体现写作目的?
明确:第2层。
问:为什么要先写第1层的内容呢?
明确:作者指出当时的国内局势,“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这就是说,武昌起义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并未根本动摇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各地军阀在帝国主义的主使下互相倾轧,长期混战,局势之混乱,较清末更甚。在这种情况下,“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的,也就是作者“30年前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当然无法实现了。这就从形势严峻和革命主张没有实现两个方面,说明这次“讨贼督师”的革命任务,确实“尤倍重于三十年前”,说明当前革命的任务尤重于30年前。
第1层对时局和任务的精辟分析,正是第2层对国人提出希望的有力根据。
问:第2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议论。明确:
作者先从正面提出希望,勉励国人学习先烈们为革命牺牲的伟大精神,帮助他“完成此重大之责任”,接着从反面发出告诫,如仅对先烈遗事空发感慨,而无投身革命实践的实际行动,则有负于烈士,无益于革命。文章连用两个感叹号,前者显示希望之殷切,后者显示告诫之郑重。这一层与上文一样都是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只是赞颂之情显得更内蕴了,也更深沉了。
最后,作者语重心长地说:“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从这里,可见作者写这篇序的真正目的,也可见作者当时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了。
(四)小结:作为一篇书序,当然应与《事略》一书有紧密联系。第1段赞颂烈士精神,与《事略》的主要内容有关,第2段说明迟编与《事略》的编纂经过和困难有关。第3段对国人的勉励,则与如何读《事略》有关。全文3段,贯穿赞颂之情,而又因势利导,归结于写作目的。该序可谓:忧国忧民,饱含激情;顺理成章,层次清晰;卒章见志,观点鲜明。
(五)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
学生集体朗读,要求读音、句读正确,并注意读好饱含强烈感情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笔译第1段和第3段的第2层。
红色文化公开课教案 篇六
活动目的:
通过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岩精神。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红岩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
让学生大量阅读有关书籍,准备诗歌、故事、演讲等。
活动过程:
甲:尊敬老师、同学们
乙:大家好
合:缅怀革命先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先烈在用鲜血和生命为后人争取民主自由的历程中,铸就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乙: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
甲: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
乙:红岩精神:是革命前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甲:红岩精神: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
合: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一、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岩精神
甲:又一个11月27日即将来临。
乙:五十七年前的11月27日,歌乐山上的腥风血雨,染红了每一株草、每一朵花,二百多位勇士在那里用热血捧出一轮朝日,用生命殉了他们的信仰。
合:11月27日,是一个让重庆人自豪,又悲伤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缅怀在11.27大屠杀中殉难的烈士吧!
(一)故事演讲《英勇就义为大众》
甲:假如革命先烈们能亲眼看见我们今天自由自在地学习、幸福地生活,他们一定会为他们当初的选择感到自豪和欣慰。
乙:先烈们就义前,在监狱中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甲:让我们一起来吟诵烈士们写下的不朽诗篇吧!
(二)烈士诗抄大比拼(每小组背诵一首)
1小组:《我的“自白”书》(陈然)
2小组:《囚歌》(叶挺)
3小组:《把牢底坐穿》(何敬平)
4小组:《留得清白上九霄》(宋绮云)
5小组:《宣誓》(古承铄)
6小组:《就义诗》
乙:像傲霜的红梅一样,江姐用她生命的花朵,引来百花齐放,请听《红梅赞》
(三)小合唱《红梅赞》
甲:黎明前的黑暗,阻挡不了希望的曙光,革命胜利了,狱中也得到了消息
乙:看:女牢里正在绣红旗呢!
二、红岩精神激励我成长
甲:先烈们不朽的英灵,让我们深受启迪,也更意识到身上肩负的重担,请大家听一听同学们的心声吧!
(一)观《红岩》有感
乙: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们要感谢《江姐》,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使我们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
(二)读《江姐的故事》有感
甲:正是因为先烈们的英勇斗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乙:他们的精神将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合:这就是------红岩精神!
(三)演讲《红岩精神激励我成长》
甲: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继承红岩精神,接过先辈们手中的火炬,建设一个美好的新中国吧,(全班齐)我们将珍惜今天,努力学习,无愧于伟大的先烈,无愧于伟大的时代,让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三、结束部分
合:缅怀革命先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