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3篇)

时间:2019-03-08 07:46: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一

音乐教案:音乐的基本元素与乐器介绍

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

2. 掌握乐器的分类和基本特点,能够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音乐的基本元素和乐器的分类。

2. 乐器的声音特点。

教学难点:

1. 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如何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教学准备:

1. 音乐教材和乐器图片。

2. 录制不同乐器的音频。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向学生简单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这些元素的存在。

Step 2:学乐器分类(10分钟)

向学生展示不同乐器的图片,介绍乐器的分类,如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和键盘乐器。让学生观察和辨别不同乐器的外形特点。

Step 3:学乐器声音特点(15分钟)

播放不同乐器的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通过比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乐器声音的理解和感受。

Step 4:巩固练习(15分钟)

让学生分组,组内互相演奏不同乐器的声音,其他学生根据声音猜测所演奏的乐器。通过互动的方式,巩固乐器分类和声音特点的学习。

Step 5:欣赏音乐(10分钟)

播放一段经典音乐,让学生欣赏并描述所听到的音乐特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Step 6: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总结音乐的基本元素和乐器的分类,以及乐器声音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二

音乐教案:音乐的历史与文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拓宽学生对音乐的认知。

3. 学习欣赏不同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优秀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2. 如何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1. 音乐教材和音乐作品。

2. 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Step 2:学习音乐的历史与文化(15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如古希腊音乐、古罗马音乐、中国古代音乐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对音乐的影响。

Step 3: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20分钟)

通过播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记录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通过比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感受。

Step 4:欣赏音乐作品(15分钟)

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向学生讲解其背景和创作特点,并引导学生仔细欣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对优秀音乐的欣赏能力。

Step 5:学习音乐与文化的互动(10分钟)

通过讨论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例如,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乐器和舞蹈,了解音乐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Step 6: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总结音乐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和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发展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三

【#教案# 导语】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一、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二、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是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教学过程:

  一、前置补偿:

  1、复习歌曲《游击军》2、做休止符节奏练习

  二、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配合国庆典礼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三、出示目标:

  四、新授教学:

  1、咱们班有会唱这首歌曲的吗?(找几位同学分别演唱)

  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几位同学所存在的问题。

  3、学习歌曲

  A:师示范演唱歌曲

  B:生跟琴视唱歌曲
  C:完整演唱歌曲

  D:及时纠正

  (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国”“家乡”“人民”

  (3)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4)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

为学习歌曲做铺垫。进入情境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根据原来的欣赏自己学习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虚心欣赏跟随老师认真学习。认真纠正和练习容易唱错的地方附点节奏的掌握休止符节奏的掌握速度的掌握)(这是学生活动)

  E:听音乐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F:处理歌曲的感情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主题思想:歌唱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热情奔放、乐观自豪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五、巩固训练

  1、分组比赛,看那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的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2、给学生做合唱录音,找出缺点以后在练习过程中多注意

  六、音乐知识

  1、二段体A+B例:《游击军》

  2、三段体A+B+A或A+B+C 例:《歌唱祖国》A+B+A

  七、布置练习作业,总结下课!

  (学生讨论歌曲,并分析其情绪并结合到歌曲当中歌曲情绪的处理演唱巩固练习学习音乐知识总结)(学生活动)

《飞来的花瓣》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轻柔的声音与含蓄而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飞来的花瓣》。

  2、感受弱起拍子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旋律的强弱起伏。

  3、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及对老师深深的依恋之情。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音乐中步入教室)

  师:这首歌都会唱吗?一起唱一唱。

  在这首歌曲中你回忆起了曾经教过你的哪一位老师?以及这位老师感人的真实故事?并请你说一说。

  今天就让我们满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来学唱另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飞来的花瓣》

  2、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整体感受作品的意境。思考:

  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讨论并回答。

  3、再次听录音,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4、学唱歌曲:

  (1)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生分角色朗读。

  (2)听录音轻声跟唱歌词,注意引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去演唱。

  (3)视唱歌谱,提醒学生边唱边打拍子,注意强调弱起节奏。

  (4)请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并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5)渐强渐弱的处理并体会对作品情感的作用。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注意引导学生用歌唱的情绪、感觉去演唱。

  6、学生小组合作,对歌曲进一步艺术处理。

  7、小组进行展示演唱,师生评价。

  三、课堂拓展:

  用自己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知心的话想要对老师说吗?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刻,除了这首歌曲,你还会演唱其他歌颂老师的歌曲吗?或者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吗?

  1、学生讨论准备。

  2、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上台展示。

  3、生生互价,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感受或收获

《在那遥远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通俗音乐文化。

  (2)以聆听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3)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

  二、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四、教学过程:

  1、师交流,引出课题:造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教学内容做准备;让学生分辨清楚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通俗音乐四个音乐种类,

  2、新流行曲风介绍。师生交流,归纳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

  3概述:通俗音乐,一般指结构短小、轻松活泼、通俗易

  4、通俗音乐的特点:通多个音频片段对比、介绍通俗唱法、嗓音特色。

  5、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对比

  (1)古典音乐“精华”

  (2)通俗音乐“糟粕”:歌词取材、社会影响与社会价值

  (3)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紧密联系,体现“通俗性”。

  五、课后小结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