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案模板【实用6篇】

时间:2018-05-01 08:12: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校教师教案模板 篇一

教案模板的重要性及使用方法

教案是高校教师备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安排的文件。使用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进行备课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案模板的重要性

1. 整合教学资源: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整合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提高备课效率:教案模板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教学规划框架,可以引导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备课,减少重复劳动和时间浪费,提高备课效率。

3. 促进教师反思:教案模板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和分析,这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案模板的使用方法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2.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教师应该合理选取教材、参考书和多媒体资源,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全面、客观的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总之,教案模板是高校教师备课和教学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规范备课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案模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教案模板 篇二

如何制定高效的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是高校教师备课和教学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规范备课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制定一个高效的教案模板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反思。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案的核心,决定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

二、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和参考书,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四、安排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在制定教学评价方案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和工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全面、准确。

五、灵活运用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工具,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案模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可以参考其他教师的教案模板,借鉴其优点,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改进。

总之,制定一个高效的教案模板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反思。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案模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高校教师教案模板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习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3、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老师综合归纳:

  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读描写莲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4)结构精巧:(多媒体展示)一条线索:两个衬托:三种类型: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二、教师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高校教师教案模板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高校教师教案模板 篇五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三、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四、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

  二、以文中春草图为重点,经过老师对春草图的示范讲解和分析,学习春花、春雨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尾一段的三个比喻句是深化题旨、寓意深刻的一部分,是本文的难点。

  本文宜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之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反复朗读课文,弄清全文的段落结构,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

  二、精讲“春花图”。引导学生阅读、书面分析“春草图”。略讲“春风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由学生领读生字拼音:润、嫩、眨、晕、酿、巢、脆、蓑、笠

  二、导入新课:

  用唐诗导入课文,即创造了课堂讲读的意境,又激发了学生的感情。至使课堂活跃起来……

  师:朱自清先生以什么心情去迎接春天?(用叠句、短语)

  生:喜悦、渴望心情、板书(盼春)追问:(望春)、(迎春)、(等春)

  师: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对春天进行了怎样的赞美?

  生:比喻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象小姑娘、象健壮的青年。

  师:(板书:赞美)追问:颂春、绘春、赞春,本文重点描绘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色?

  生: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五幅美丽的画图。

  师:总写:采用排比修辞法:山上,林木抽芽,山草变绿;河里,冰雪融化,春水溶溶,天空,春日暖融融。作者以远、近、高、低不同角度观察、写景,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山、春水、春日。春天多么可爱啊!

  三、指导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春》,范读前提出思考题: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小结:第一段,从“盼望着……脚步近了。”写久盼春天的来临。第二段,从“一切……有的是希望。”写春到人间的各种景象。第三段,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我们上前去。”热情地赞颂春天。

  2.齐读第一段课文。

  师:文章的开头写得很好,体会体会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议论,教师追问:一般人写文章总是爱抽象地简单地说:“春天快来了”或“渴望已久的春天终于要来了!”试比较课文开头的句子,哪句写得好呢?

  学生议论,回答。

  教师补充:开头一句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东风来了”,“东风”借指春风,它是春天的报讯者,“脚步近了”把春天比拟作人。从盼望到感到春风来了,到仿佛听到春天的脚步声,步步逼近,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另外,开头短短一句还做到了落笔紧扣题旨,点明了春的到来。从文章的结构上来看,有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五幅春景图的描绘是这句话的具体表现。这样的开头值得我们学习。

  3.生:朗读课文第2小节。

  师:这节写的什么?

  生: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的总写。

  师: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呢?是用“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来表现的。“一切”是指的万物,对大自然的总观。“睡醒”“张开了眼”是比喻,也是拟人。这个句子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师:“一切”这是泛指整个自然界,接下去写了些什么?

  生:写了自然界中最大的、引人注目的山、水、太阳。

  师:春天的山、水、太阳又有什么特征?课文用什么词来写它们的呢?

  生:山用“朗润”,表示明朗、润译。因为春天来了,春草出土,树叶翠绿,所以山是朗润的。

  师:“水”又为什么用“涨”来说明呢?

  生:因为冬天常用“水瘦天寒”来形容,到了春天,冰雪融化,春雨落地,它们汇入江河,水不是“涨起来了”吗?

  师:“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阳光由冬天的斜射慢慢变为直射,大地上的气温开始升高,仿佛太阳离人间近了,亲昵地向人们靠近了,连模样也看得更加清楚了。可见用“朗润”“涨”“红”三个词语描绘春天的山、水、太阳的特点是再精确不过了。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精确运用词语来表现事物的特征。以上这几个句子只不过给春天的景色勾画了一个轮廓,也只不过为下面五幅春景图着点底色。对于春天各种景象的描绘,还是下面的春景图。

  师:看看第3节到第二段末,作者一共描绘了几幅春景图呢?

  学生阅读,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生:读“春草图”。

  师:春天来了,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呢?

  生:“偷偷”这个状语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中,不声不响地生长的动态。用“钻”而不用“长”,使人产生小草破土而出的形象,而且也显示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嫩嫩”写出了初生小草的鲜嫩可爱,“绿绿的”写出了小草悦目的色彩。它们都是草的后置定语。作者不靠华丽的词藻和人工的粉饰,而是用常用的极普通的词语恰到好处地把小草写活了,突出了春天的特征。我们写作时也不要堆砌华丽的词藻,用词既要鲜明生动,又要朴实、精当。

  师:这节第一句写了小草的嫩和绿,第二句写了草的什么呢?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多。”

  师:“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说明草很多。但是,如果这样写:“园子里,田野里,瞧去绿茵茵的全是草。”你们说好不好?

  学生议论,小结:这个句子单独地看还是好的,但是在课文里就不大好了,因为前面一句已有“小草”“绿绿的”两个词语,“绿茵茵的全是草”,用词就重复了。原句用“一大片一大片”修饰“满是的”,虽然有园子里、田野里全是草的意思,但这草不是连成一片的,中间可能还有树木、小路、田地间杂着,因此说“一大片一大片”,比说全是绿草确切。

  师: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草啊!它招来了许多人。这里作者写了一系列人的动作。哪些动作呢?

  生:坐、躺、滚、踢、跑、捉。

  师:从这些动作,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些什么人?

  生:是孩子。

  师:这是作者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在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的。写儿童的活动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而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气。结尾一句“风轻悄悄的”这是借风衬草。

  师:这句与上下文有联系吗?指出:照应了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风伏笔。从这两处可以看出文章结构的严谨。

  师:请一名女同学朗读春草图。

  生:默读课文第4节,参照小黑板上的提示,作分析“春花图”的准备。

  师:出示小黑板。

  师: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顺序地描绘这幅春花图的?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的?

  课堂书面作业:《一幅百花争妍,蜂忙蝶舞的春花图》要求学生写400字分析短文。(学生作业附后)

  师:请男女同学各一名上讲台读对春花图进行分析的短文,其余同学要作扼要记录,自由发言,指出他们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够。作者自己补充修正。

  个人阅读第5节,再指名有表情地朗读,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议论。

  教师提示议题:这节写春风。风是无形的,肉眼看不到,手碰不着。但平日我们却能够感觉到风的强弱大小,这就要借助其他的事物。请大家议议,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

  学生阅读、议论后指出:作者首先用了一个比喻,直接写春风的柔和,接着第二句写各种气味:“泥土的气息”,“春草味儿”,“花的香”,它们都是通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鼻里,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煦。三四两句写声音:鸟鸣、流水、短笛声随风应和,在耳边鸣响。

  师: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

  生:小鸟的鸣声写得最详细。

  师:用哪些词语写的呢?

  生:用“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活泼、愉快的情态,用“清脆”、“婉转”描写鸟鸣声的动听、悦耳。作者就这样借助于各种气味、各种音响来表现春风柔和的特点和它给人以愉快的感觉。

  教师补充:“吹面不寒杨柳风”,请看课文注解,现把志南和尚整首诗抄给大家。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四、课堂巩固练习:

  1.默字:润、霞、眨、酿、巢、晕、蓑、笠。

  2.解词:欣欣然、酝酿、繁花、呼朋引伴、卖弄、婉转、朗润、润湿。(答案见课文注解)

  五、课外作业。

  背诵第1-5节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在上一课分析的基础上,书面分析“春雨图”,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作者描写的各种雨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略讲“迎春图”。

  二、理解结尾一段的深刻含义;学习本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通过对各种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季节的特征,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步骤:

  一、检查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第1-5小节,先由两人背诵,然后全班齐背一次。

  2.指名学生读出写草的句子,并说说怎样写出春草的特征。

  生:齐读第6节,要求学生书面完成《我对春草图的分析》(400—500字)。

  请两名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教师听后小结:从哪些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写乡村雨景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如撑着伞慢慢走在田间小路和小河石桥上的行人,披蓑戴笠的不误农时冒雨耕作的农夫,稀疏地在雨中静默着的村舍。这是一幅多么迷人,浓淡相间的村舍农田山水画啊!它的重点是写春雨的滋润。(学生作业附后)

  生:读第7节。

  师:前几幅是写景物,这幅写的什么?明确:写人,画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画。写天上的风筝到地下的孩子。从孩子又写到成人(从小到老),从城市写到农村。所有的人都出来迎接春天了。作者用哪些词句写人们迎春的心情?归纳:“舒活”“抖擞”两词的重叠,反映了人们度过寒冬,纷纷从房舍里走出来,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各做各的事”,又反映了勤劳的人们正利用大好春光创建自己美好生活的积极奋发的精神,绘出了人勤春早的生气勃勃的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写春天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建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生:齐读本节课文。

  女生:齐读第三段。

  师:结尾三个比喻句的意思懂了吗?开始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

  生:这个比喻点明了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她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师: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

  读课文注解。小结: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天的“美”。

  师:为什么又比作“健壮的.青年”?

  生答,教师补充:这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它激励着人们向前走。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强”的特性,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主题。

  师: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主题思想: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努力,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二、课外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2.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校园秋色》。

高校教师教案模板 篇六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

  ②搜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心的小故事。

  ③准备录音机和《掌声响起来》这首歌的磁带。

  第一课时

  播放歌曲,营造气氛

  ①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

  ②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

  揭示课题,初次质疑

  ①老师出示课题:掌声

  ②提问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呢?掌声有什么含义?

  初读课文,再次质疑

  ①指名读课文,读的过程中相机纠正读错的字音。

  ②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可以自读,可以与同座合作读。

  ③学生默读课文,再次对课文进行质疑。要求学生边读边做记号。

  ④小组内交流质疑的问题。

  要求组长负责,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最后每一组提出一两个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是小组内特别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把握各组所提问题的价值。

  创设擂台,相互挑战

  ①各小组寻找挑战对手,并互相交换所进提出的问题。

  ②各小组合作探讨对方所提的问题,设法解答对方的提问。

  这一过程,各小组组长要负责协调,注意整理好发方的稿子。教师要注意了解动态,及时给学生帮助。

  读读写写

  ①熟读课文。

  ②练习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打擂释疑

  ①小组讨论回答对方问题的方式。

  可以是讲的方式,也可以是读的方式,还可以是读讲结合的方式,形式不拘。

  ②各小组互相解答对方的问题。

  一人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发言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问问对方的解答满意不满意,还有什么要质疑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掌声的含义。

  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审时度势,把握机会,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其他组学生可以做裁判,最后评出最佳表现小组。

  听写词语

  ①读、记、抄词语表中的评语。

  ②听写、订正。

  交流故事,加深认识

  ①你搜集到了哪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故事?

  ②请学生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

  实践活动

  请学生把搜集到的故事剪下来或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供同学们阅读。

高校教师教案模板【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