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我看》这篇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观点。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各种不同的画作,引起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预习导入
通过观看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与艺术相关的名词和概念,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3. 理解课文
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 单词和短语讲解
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掌握。
5. 阅读理解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写作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观点,并进行互评和修改。
7.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我看》这篇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阅读理解练习和写作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同时,我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写作训练中,我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和修改,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入,对于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课文的讲解和讨论,加强对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讲解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还会更加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写作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观点。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教学反思,我发现了这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三
【#教案# 导语】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1.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
一、教学目标1.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3.学习和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二、教学重点: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诗人们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又或者,会发出另一种声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
【设计意图】
同为1938创作的诗歌,却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诗境上有所差异。艾青与穆旦分别作为“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诗也恰巧体现出两种诗派的差别,在比较阅读的同时,也可借此让学生对诗派有所认识。
(二)诗歌感受及层次划分
教师语言:既然是倾听诗人的声音,便要以你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理解穆旦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首诗,并且完成任务:
【课件出示】
①诗歌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
②诗歌可以如何划分层次?
学生活动:朗读,完成任务。
明确:
①浪漫的、闲淡的、荡漾的……
②1~2节: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图景;3~5节:议论与抒情,抒发憧憬与深情。
教师语言:请在这两个部分中,任选你喜欢的一部分尝试进行朗诵,可以在课本上标注好重音、停连和语气,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朗诵。
学生活动:朗诵,分享。
明确:(示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
【设计意图】
诗歌的篇幅较长,且有一定的层次,可以进行分节的研读,在此之前先以朗诵来带动理解。
(三)根据旁批讨论思考
首先
让学生根据旁批的阅读指导进行讨论和思考,再由教师进行引导分享。品读1-2节
教师语言:“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提示:从意象、修饰词和动词着手分析)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分享。
明确:
①画面:春风吹拂下的春水荡漾着青草,一片绿油油的晚春图。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②意象: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和大地。
③修饰词和动词:“丰润”的青草、“深远”的晴空,给人安宁与浪漫的感受;“揉过”“吸入”形象生动,丰沛与辽远之感;“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品读3-5节
教师语言:
问题一:品读第三节,这里的“你”指什么?“你”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分享。
明确: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问题二: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分享。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等。
问题三:品读第五节,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分享。
明确:作者萌发出想要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的愿望。可以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等词语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借助旁批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讨论,剖析诗歌的意境与艺术特色。
(四)主旨探究
教师语言:我们已经知道本诗写作于1938年,①你是否能从诗中读到一些时代的影子呢?②穆旦是否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呢?
学生活动:思考,分享。
明确:①作者心中的“忧戚”与“哀愁”。②抒发了热烈的情感,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
(课件补充:艾青和穆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诗歌流派,具有不同的特色。七月诗派:现实战斗性,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以及对侵略者、统治者的恨的时代内容;对历史、人生的思索,以及对理想、光明的追求。九叶诗派:内容上既坚持了30年代新诗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传统,又保留了抒发个人心绪波澜的自由,而且力求个人感受与大众心态相通,力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把思想、感情寄托于活泼的想象和新颖的意象。)
【设计意图】
置于时代背景下,看待穆旦的这首诗歌,同时将其与其他两首同期诗歌进行一定的对比,认识到整个时期诗歌发展的多种色彩。
(五)课后活动
选择本单元认识的五位诗人中最喜欢的一位,找到他/她的另一首诗,自主进行批注和赏读(200字以上)。
【设计意图】
落实自主品读诗歌这一目标能力,能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赏析陌生诗歌,并阐述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2.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习重点
1、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法指导
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
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这就是人类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诗人穆旦在《我看》一诗中写到:“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将人的喜怒哀乐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怎样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穆旦,去读一读这首诗吧!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和翻译家。中学时即开始写诗著文。1949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回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主要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
枉然(wǎng)飘逸(yì)摇曳(yè)
2.理解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丰润:指丰茂滋润。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把握节奏、重音、情感。
2.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环节三
一、朗读诗歌,感悟诗境。
1.诗歌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请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
我所看:大自然的美
我所思:人生的意义
2.前两节诗以“我看”领起,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怎样的图景?
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作者写风,写鸟,写云,写大地,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3.第三、四节诗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折?有什么作用?
眼前美好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忧思,不由心生感叹:大自然的美好枉然在眼前掠过,鲜活、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如何不叫人悲哀?
作用:即景生情,是作者诗情的缓冲,也为下文浪漫、潇洒的抒情蓄势。
4.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融入自然,在自然中感悟、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既有“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那样自由、潇洒、快乐,又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忧戚。
二、再读诗歌,赏析语言。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揉”字得妙,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吸入”写出平展翅翼的静鸟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
3.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欢笑是生命的永恒旋律,如同大自然的美好。
4.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熄灭”也是一种自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盛开一样)。
三、归纳写作特点。
这是一首优美、流畅又略带伤感的生命之歌。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体现无遗。
1.意象大气而深远。
诗人的目光是充满激情的,第一节写风、草地,从面前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大地。第二节与天空、晚霞、飞鸟,由天空到大地,用词典雅高明。
2.抒情明快而酣畅。
在美好自然面前,诗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抒情明快,不见一丝悲伤。激情与理性的融合,不仅增加了诗的韵律和美感,而且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体验。
环节四
文章主旨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由衷的咏赞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思索。
板书我看:自然之美
我看欢乐与哀愁是永恒的旋律
穆旦我思:人生意义
环节五
阅读穆旦的《春》《诗八首》《青春》,感受其诗的特点。
3.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穆旦的相关情况,诵读全诗,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文学常识
1.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穆旦”这一笔名是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他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哀国难》等。
2.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3.诗歌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范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3.学生朗读比赛后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5分钟
四、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1.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2.“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春风吹拂下的春水荡漾着青草,一片绿油油的晚春图。
3.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4.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5.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6.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7.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8.品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五、情感升华,拓展迁移
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六、写作特色
1.强烈的抒情性
作者在诗中的抒情是真挚而强烈,虽然不仅直接喊出自己的激情,如“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而且用了一些充满激情的迹象,来表现情感,如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这些意象都包含着热烈的情感,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
2.用词准确生动
“ 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揉”字让人联想起春风如同母亲温暖的手,揉了揉你的秀发。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一个“燃”字,极富动态感,鲜活的表现了花儿盛开时,如火焰般热烈的情态,很有画面感。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七、小结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为孩子写的一首赞美诗。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4.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情,估计听过金庸大名的人不在少数,对于穆旦可能比较陌生。因此,在讲述课程之前,先导入金庸和穆旦两人的原名及其他们笔名的由来,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和兴致,从而引入诗歌的学习。根据注释,让同学们勾画关于穆旦的简介并适当补充。穆旦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荐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我看》这首诗作于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一首春的赞歌,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他正值20岁青春时代的色彩,是20岁的诗人对生命的咏叹!
教学中,首先熟读诗歌,了解五节诗歌分别表现的内容,并可以将它适当进行分层。
第一层(1-2节)“我看”--描绘景物
第一节:风吹草低,绿水荡漾
第二节:飞鸟晴空,流云醉地
第二层(3-5节)“所思”--直接抒情
第三节:描画自然,万物勃发
第四节:哲人咏赞,生命飘逸
第五节:生命漫游,自然合流
其次,通过旁批的几个问题来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的: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副什么样的图画?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看领起的四句分别在诗的第一,二小节,描绘出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从内容上看,诗人首先描绘春天特有的。景物,春风,青草,春水,飞鸟,天空大地。构成了一幅春日夕阳图;从形式上看,“我看”反复使用,照应诗题,形成反复的韵律,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2、这里的“你”指什么?有何特点?
(“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特点有①包容一切,给人带来欢乐,驱除烦恼②带来心灵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③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勃发”等词表现出来。)
3、作者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诗人热烈的渴盼“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就像花朵随着季节荣枯一样,欢笑和哀愁都是生命的重要部分,“我”也应该欣然接受生命所赋予的一切。)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因为本诗写于抗战的第二年,所以作者生发出愿中国大地只有鸟语花香,生机勃发,远离战争的愿望。)
再者,通过两个问题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1、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诗歌中选取一系列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如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树木,花朵。让人产生自然的联想,以营造出悠远而深邃,典雅又富含勃勃生机的意境,用大气的意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流露出自然真切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九月诗派”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所以本诗在遣词造句上较多的使用了“语言陌生化”的手法。比如写春风“揉过丰润的青草”中的“揉”字就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好像人的轻轻揉动,而使青草丰润起来。又如,结尾的“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中,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看似不合理,却让人感受到花朵的荣枯,生命的变化。这种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
最后小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行总结和概括全诗的主旨,即:诗人借大自然的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喜的思想感情。
课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进行赏句的练习,比如修辞手法或语言特点,让学生找出一些句子,自己进行分析,锻炼其语言分析能力。
5.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学反思
《我看》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学习借鉴中的第五篇课文。这是一首现代诗。根据单元目标和编者意图,本节课教学主要想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难点是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们打破了要求学生逐句讲解诗句的满堂灌模式,而是按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模式进行教学,我只是引导和点播,把握课堂节奏,整个课堂能抓住诵读的环节,通过品读体会情感和诗的美。抓住诗人所捕捉到的意象,层层展开,一步步欣赏这首诗。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参与度高,学习轻松,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不足之处:穆旦的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学生讨论很热烈,但理解可能不够到位。
改进措施:学生讨论会的不点拨,学生理解不到位或没有讨论结果的的要及时引导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