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 篇一
标题:《小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读课文《小燕子》。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3.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熟读课文《小燕子》。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1. 课文《小燕子》的复印件。
2.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
3. 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如盆、水杯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小燕子》,提问学生对燕子的印象,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Step 2:预习课文(10分钟)
1. 分发课文《小燕子》的复印件,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2.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Step 3:朗读课文(15分钟)
1. 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正确的语音语调。
2. 学生分组练习朗读,互相帮助纠正发音错误。
3.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4:理解课文(1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和逻辑。
2.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Step 5:拓展活动(10分钟)
1. 利用道具模拟课文中的情节,让学生参与到角色中,体验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2. 分组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编写一段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和建议。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 篇二
标题:《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读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3.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熟读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1. 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复印件。
2.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
3. 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如小兔子的玩具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小兔子的形象和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Step 2:预习课文(10分钟)
1. 分发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复印件,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2.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Step 3:朗读课文(15分钟)
1. 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正确的语音语调。
2. 学生分组练习朗读,互相帮助纠正发音错误。
3.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4:理解课文(1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和逻辑。
2.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Step 5:拓展活动(10分钟)
1. 利用小兔子的玩具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角色中,体验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编写一段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或者绘制一幅与课文相关的插图。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和建议。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 篇三
《小蝌蚪的妈妈》
【备课构想】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⑴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⑵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⑶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结合学习课文
1、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⑴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⑵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
(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⑶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⑷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
(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⑵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⑶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⑷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变→长出两条后脚。
找→鲤鱼
⑸师: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⑹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⑺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⑴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⑵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⑶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⑸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⑹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⑴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⑵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
(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⑶师:小蝌蚪叫了什么?
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⑸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⑴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⑵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