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实用3篇】

时间:2012-06-01 06:17: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篇一

标题:认识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读出0-100的数;

2. 能够正确写出0-100的数。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熟悉0-100的数的读法;

2. 让学生掌握0-100的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

2. 黑板;

3. 白板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认识0-100的数字,并带领学生一起读出这些数字。

Step 2: 认识数的读法

1. 教师用黑板上的白板笔写出一个数字,例如23,然后读出这个数字,让学生一起读。

2. 让学生自己写下一个数字,例如56,然后读出这个数字,让全班一起读。

Step 3: 认识数的写法

1. 教师读出一个数字,例如45,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这个数字。

2. 让学生自己读出一个数字,例如89,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这个数字。

Step 4: 练习与巩固

通过数的读写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Step 5: 总结与小结

总结整个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强调数的读法与写法的重要性。

篇二

标题: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比较0-100的数的大小;

2. 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熟悉0-100的数的大小关系;

2. 让学生掌握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

2. 黑板;

3. 白板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回顾和认识0-100的数字。

Step 2: 认识数的大小关系

1. 教师用黑板上的白板笔写出两个数字,例如35和49,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并用手指指出哪个数字更大。

2. 让学生自己写下两个数字,例如72和56,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并用手指指出哪个数字更大。

Step 3: 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比较数的大小

1. 教师读出一个数字,例如67,然后让学生写下一个比67大的数字。

2. 教师读出一个数字,例如32,然后让学生写下一个比32小的数字。

Step 4: 练习与巩固

通过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Step 5: 总结与小结

总结整个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强调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篇三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三、互换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四、强化零时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时刻。

  2、讨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始。

  3、小组讨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五、回顾与质疑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谈谈收获。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

  六、应用

  1、讨论银行营业时间。

  2、讨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七、游戏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
  (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录像、、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10秒。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3、游戏活动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梁祝”。)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三、练习、感受,加深认识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学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和一些口算题,还有半张空白的纸。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作实验。

  四、课堂小结

  10秒我们有这么多收获,那如果只给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学生交流。你们认为1秒干不了什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410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1秒之内,(出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祝贺大家今天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

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

  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

  (6)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草原上要举行运动会,第一项田径项目是竞走,参赛运动员是喜羊羊与懒羊羊,懒羊羊走长方形的路线,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线。都走一圈,看谁走的快?懒羊羊说:“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家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看看懒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吗?
  引导:喜羊羊和懒羊羊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喜羊羊和懒羊羊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提问:他俩所走的路程到底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请同学们动手量出所需的数据,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2、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
  (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3、提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4、请同学们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练习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两种:(板书)
  (1)5+5+5+5=20(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5×4=20(厘米)边长×4=周长
  提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提问:懒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12米,宽是6米,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6、解决了懒羊羊的问题,那我们就来帮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9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7、同学们比较一下谁走的路长?(一样长)
  8、谈话:原来,他们俩走得一样多,经过科学地计算,懒羊羊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
  三、巩固练习
  1、请你量出需要的数据,并计算它的周长。
  2、如果绕篮球场走一圈,要走多少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试一试: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使25厘米,他的周长是多少?
  它的周长是100厘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四、拓展延伸:
  课下练习:
  一根长24米的绳子
  (1)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2)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是9米,宽是几米?
  想一想:如果长不是9米,还能围成哪些长是整数米的长方形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围成的图形)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周长的有趣的问题,只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去仔细发现,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