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教案反思 篇一
在我作为数学教师的教学生涯中,我曾经设计过一份针对初中生的数学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份教案的一些不足之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和教训。
首先,我发现这份教案在内容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在教案中安排了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我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我意识到,在设计教案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另外,我发现这份教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存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而忽视了一些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反思中,我意识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风格来灵活运用。比如,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或实际应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最后,我发现这份教案在评价和反馈的环节上存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也没有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我意识到及时的反馈和全面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评价和反馈的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对这份教案的反思,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地反思和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因此,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
数学教学教案反思 篇二
在我的数学教学生涯中,我曾经设计过一份高中数学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份教案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我发现这份教案在内容的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在教案中列出了一系列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我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我意识到,在设计教案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另外,我发现这份教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存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而忽视了一些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反思中,我意识到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风格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可以采用图示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最后,我发现这份教案在评价和反馈的环节上存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也没有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我意识到及时的反馈和全面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评价和反馈的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对这份教案的反思,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地反思和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因此,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
数学教学教案反思 篇三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掌握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1、兔子卡片3张,分别为1只、2只、3只。
2、分别有1、2、3个点的房子卡片。
3、六个萝卜卡片。
活动过程: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兔宝宝。
师:小朋友们数一数有几张卡片?看看卡片上有谁?卡片上的兔宝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哪张卡片上的兔宝宝最少?是几只?(1只)这张呢?(2只)(带幼儿点数,说出总数)这张呢?(3只)请幼儿点数验证。
2、送兔宝宝回到与之点数相应的房子里。
师:“这里有什么?”(出示点数房子)数一数有几间房子?每间房顶上都有什么?有几个点?这些黑点告诉我们哪只兔宝宝应该进哪间房子?
请个别幼儿操作,指一只兔子的卡片“你怎么知道要送这只兔宝宝进这件房间呢?”(一只兔宝宝住一个点子的家)“这两只兔宝宝呢?三只兔宝宝呢?”(两只兔宝宝住两个点子的家……)引导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说:一只兔宝宝,我送你回一个点子的家。
师:小朋友看一看,几只兔宝宝住在最前面?几只兔宝宝住在他的后面?几只兔宝宝住在最后面?
3、喂兔宝宝吃萝卜。
师:兔宝宝很饿了,请小朋友每只兔宝宝喂一个萝卜。一边喂也一边说:一只兔宝宝请你吃一个萝卜,一边送一边说:“一只兔宝宝请你吃一个萝卜”,萝卜送完了,再说说,几只兔子我送了几个萝卜。
教师重点听幼儿操作时的语言表达,看他们对操作材料的理解情况。
活动反思:
根据中班小朋友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数学教学教案反思 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的产生
2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学具:
水果图片若干,实物(4个苹果),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分数的产生)
1.出示4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2个)
2.出示2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1个)
3.出示1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半个或1/2个)
这里的1/2是什么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常就会用到分数。分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叫做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题)
二教学新课
1引探分数的意义
刚才老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2个。(板书:贴苹果图片,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1/2)
现在老师要让你们随意说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板书:大饼3份1份/2份1/32/3
刚才我们分的都是一个物体,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条线段,如果我把它平均分成五份,那么其中的一份,表示几分之几?其中的4份呢?
指名回答,板书:—————5份1份/4份1/54/5
小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2份、3份、5份等等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板书:若干份一份或者几份
2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出示苹果图片(4个),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并演示把4个苹果装进一个袋子里,问:这表示什么?(一袋苹果)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板书:4份1份/2份1/42/4
2份1份1/2
这里的2/4是几个苹果?1/2是几个苹果?
2/4和1/2表示的苹果个数相同,意义相同吗?(不同)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归纳分数的意义
(1)单位“1”
看来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拿来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拿来平均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它取名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谁能说说单位“1”的含义?
(2)完整概念
什么叫做分数?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出来?板书:叫做分数
(3)练习
教材76页练习十三第3题
4理解分数各部分意义、写法
刚才我们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1/5,4份是4/5,那么3份是几分之几?板书:3/5
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说出各个名称表示的含义
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写分数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用手指描描
拿出笔来写写分数,任务是8个。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问:你写了几个?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你任务的完成情况吗?请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他人猜其写了几个。
三巩固练习
1教材74页练一练
2教材76页练习十三第一题
3摘桃子游戏
(1)把6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请一
名学生随意摘几个桃子,其他人说摘了几分之几
(2)师说一个分数,请学生上来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分数个部分名称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材76-77页练习十三第四题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其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力求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节课,我所选的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学生喜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尽量让学生结合各种操作活动,讲透和理解透,让学生多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如在教学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时,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4个苹果,把它放在一个袋里,这里的“一袋苹果”就可以看作“单位1”,这里就让学生很好地突破了这一知识点。这里形象的引导操作使学生非常明了,所以一下子使学生举了好多例子。
3、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在让学生探究分数意义时,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如在摘桃子游戏中,一学生到前面摘桃子,其他学生能根据前一位学生摘的桃子个数很快说出表示哪个分数,且方法多样。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精神。又如在总结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没有把书上完整的概念出示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归纳、修正、完善概念,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里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数学教学教案反思 篇五
设计理念:
平均分配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平均分配就是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孩子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平均分配的意义,便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平日的生活中去。活动中,我遵循《新纲要》精神,能够将数学教育生活化,创设了去小熊家参观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玩玩、想想、分分、吃吃中轻松学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和操作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平均分配的现象,初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2.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尝试不同的平均分配方法。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对数量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材料准备:
(1)各种颜色的糖果若干,点心若干。
(2)活动PPT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次接触平均。
1.参观新家今天小熊搬新家,邀请我们去参观,想去吗?
2.感知数量小熊家到了,请每个小朋友找小椅子坐下来,坐6组,要求每组的人数要一样多。
二、初步操作,学习分配。
1.集体操作,感知平均分配
(1)小熊给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点心,我们看看是什么呀,数数有几个?
(2)请小朋友将这些点心分一分,每人分的要一样多?
(3)幼儿讲述。
2.逐一添加,体验平均分配
(1)小熊发现这么多点心太少了,再给你们添一点,让你们吃得更饱一些!(教师添加点心)
(2)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3)我再添一些点心给你们,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要求每个小朋友分的一样多。
教师小结:原来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叫平均分配。
三、分享糖果,巩固平均分配。
1.出示糖果
(1)小熊除了邀请我们来做客,还请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可是它遇到了难题,想请你们帮个忙请你们把这些好吃的糖果也分给他们,用不同的分法让他们的糖果一样多!
(2)集体交流
2.分享糖果现在我们就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好吃的糖果吧!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平均分配的意义,也能对人事物进行平均分配。首先我不是凭空讲课,使幼儿理解更困难。而是以实物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能更明了的学到知识,理解平均分配。最后以操作题的方式,让幼儿对平均分配进行巩固练习。
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由于家长在孩子旁边,孩子们就会有一定的注意
力分散,所以导致了孩子们上课时的注意力不够,就直接影响到了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孩子对概念还不是很够理解,平均分配还不够着重突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进不足,努力把教学工作做到更好。
数学教学教案反思 篇六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