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领略故都的秋色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故都秋季景色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故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故都的秋季景色特点;
2. 分析故都秋季景色的原因;
3. 学生观察故都秋季景色,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故都秋季风景的照片,引起学生对秋季景色的兴趣;
2. 介绍故都的秋季景色特点:古老的建筑与红叶的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景观;
3. 分析故都秋季景色的原因:悠久的历史使得故都拥有许多古建筑,而秋季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也使得红叶色彩更加鲜艳;
4. 学生观察故都秋季景色:组织学生去故都的公园或古建筑区域,观察秋季景色,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
5. 学生分享观察和感受: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景色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故都的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评价:
1. 学生观察和感受的记录;
2. 学生的写作作业。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或摄影的方式,将自己观察到的故都秋季景色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通过写信或写文章的方式,将自己对故都秋季景色的感受表达出来;
3.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活动,合作完成对故都秋季景色的研究和呈现。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故都秋季景色的特点和原因,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都秋季景色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写作能力和对故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教学延伸部分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更多的方面和更广阔的领域中体验和表达故都秋季景色的美。
《故都的秋》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感受故都秋意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景色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故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
1. 欣赏故都秋季景色的诗歌;
2. 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学生写下自己对故都秋季景色的诗歌。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欣赏一首描绘故都秋季景色的诗歌,引起学生对秋意的感受;
2. 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词语和句子结构,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3. 学生写下自己对故都秋季景色的诗歌:学生根据自己对故都秋季景色的观察和感受,写下自己的诗歌;
4. 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学生可以朗读自己写的诗歌,或者将诗歌贴在教室的展示板上,与其他同学分享。
教学评价:
1. 学生写下的诗歌;
2. 学生的朗读和展示。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对故都秋季景色的感受表达出来;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活动,合作创作一首描绘故都秋季景色的合唱诗。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故都秋季景色的诗歌,还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都秋季景色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故都的文化。教学延伸部分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更多的艺术形式中表达对故都秋季景色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故都的秋》教案 篇三
《故都的秋》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都的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的:
1、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课时:一课时。
重点:加强朗读,品味语言。
难点:课文朗读和
自学能力的培养。步骤: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出示投影片1)
二、理清思路,划分段落
1、课文分四个部分:思秋、绘秋、议秋、恋秋。
2、绘秋部分有五幅图画:破屋秋色、街头落蕊、室内蝉鸣、桥头秋雨、庭院秋果。
三、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1、讨论分析破屋秋色图。(出示投影片2)
(1)听录音,找出描写对象、景物色彩和人物动作。(出示投影片7)
(2)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3)归纳品味语言方法:
1、找出关键词语。
2、讨论分析街头落蕊图。(出示投影片3)
(1)听录音,找出关键词语。
(2)品味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句。
(3)归纳品味语言方法:
1、比较不同句式。
2、讨论分析桥头秋雨图。
(1)学生朗读、品味。
(2)归纳品味语言方法
四、归纳总结,布置练习
1、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品味语言的其他方法,如:品味语言方法,诵读精彩文段等。
2、归纳品味语言的四条方法:(出示投影片8)
找出关键词语;比较不同句式;体会深层含义;诵读精彩文段。
3、要求学生课后诵读,继续品味其他精妙语言,并总结出更多品味语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