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经典3篇】

时间:2015-09-06 02:24: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篇一

标题:利用实物模型教授平面图形的性质

引言:在七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学习了关于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定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本教案设计了利用实物模型教授平面图形性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模型的引入,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平面图形的几何特征,从而加深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平行线、垂直线和四边形的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概念和定理解决与平面图形性质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1. 实物模型:平行线模型、垂直线模型、四边形模型。

2. 教学素材:课本、练习题、实物模型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实物模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将实物模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实物模型,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性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探究和讨论。

3. 概念引入:根据学生的探究和讨论结果,引入平行线、垂直线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物模型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性质。

4. 深化理解:通过举例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行线、垂直线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拓展应用:利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垂直线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交通等领域。

6.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和总结,梳理平行线、垂直线和四边形的性质,并与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补充。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 检查学生在练习和应用中的表现,包括解题思路、答题准确性和解题速度。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利用实物模型教授平面图形性质的感受和理解程度。

通过利用实物模型教授平面图形的性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垂直线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物模型的引入,数学课堂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得到提升。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篇二

标题:利用游戏化教学提高学生对代数的理解和兴趣

引言:在七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开始接触代数的概念和运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代数,并培养他们对代数的兴趣,本教案设计了利用游戏化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应用代数,加深对代数概念和运算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代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代数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1. 游戏素材:代数卡片、代数方块。

2. 教学素材:课本、练习题、游戏规则的说明。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的代数概念和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参与,温习所学知识。

2. 游戏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设计不同的游戏环节。可以是配对游戏、拼图游戏、抢答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代数解决问题。

3. 探究和讨论:在游戏环节中,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代数的规律和性质。通过游戏的结果,让学生理解代数的运算法则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4. 深化理解:通过举例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代数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拓展应用: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代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数学建模、密码学等领域。

6.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和总结,梳理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与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补充。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游戏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游戏环节中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参与度和解题能力。

2. 检查学生在练习和应用中的表现,包括解题思路、答题准确性和解题速度。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游戏化教学的感受和理解程度。

通过利用游戏化教学提高学生对代数的理解和兴趣,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应用代数。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游戏规则的设计和游戏环节的引导,确保学生在游戏中真正理解和运用代数的知识。通过游戏化教学,数学课堂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得到提升。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篇三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章 有理数

  (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

  根据上面的记录,问:哪几天生产的摩托车比计划量多?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多少辆?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多少辆?

  夯实基础

  (1)序号为几的零件最接近标准?

  ④-(-) 0.025.

  第2课时 加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2.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适当进行推理训练.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思考: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有哪些运算律?它们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一两个例子来?那这些加法运算律还适用于有理数范围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计算:20+(-30)与(-30)+20两次得到的和相同吗?

  得出结论:20+(-30)=(-30)+20

  换几组数去试:得到加法交换律:a+b= (学生填).

  其实,学生在小学中就已经接触到运算律,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小学中除了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还学习了加法的哪种运算律?(结合律)

  计算:(1)[8+(-5)]+(-4);

  (2)8+[(-5)+(-4)].

  得出结论:加法

结合律:(a+b)+c= .

  【例1】计算:

  16+(-25)+24+(-35)

  【例2】课本P20例3

  说明:把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结合起来相加,可以使运算简化,这种方法是使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总结: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在下列情况下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①有些加数相加后可以得到整数时,可以先行相加;②有相反数可以互相消去,和为0,可以先行相加;③有许多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可以先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即正数和正数相加,负数和负数相加,再把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3】 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计算,使运算简便.

  (1)(+9)+(-7)+(+10)+(-3)+(-9)

  (2)(+0.36)+(-7.4)+(+0.03)+(-0.6)+(+0.64)

  (3)(+1)+(-2)+(+3)+(-4)+…+(+2003)+(-2004)

  【例4】某出租司机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道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如下:(单位:千米)+15,+14,-3,-11,+10,-12,+4,-15,+16,-18.

  (1)他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该司机与下午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若汽车耗油量为a公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公升?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本节课我们探索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会使运算简便.一般情况下,我们将互为相反数的数相结合,同分母的分数相结合,能凑整数的数相结合,正数负数分别相加,从而使计算简便.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计算(+6)+(-18)+(+4)+(-6.8)+18+(-3.2)最适当的是( )

  A.[(+6)+(+4)+18]+[(-18)+(-6.8)+(-3.2)]

  B.[(+6)+(-6.8)+(+4)]+[(-18)+18+(-3.2)]

  C.[(+6)+(-18)]+[(+4)+(-6.8)]+[18+(-3.2)]

  D.[(+6)+(+4)]+[(-3.2)+(-6.8)]+[(-18)+18)]

  2.计算:(-2)+4+(-6)+8+…+(-98)+100.

  提升能力

  3.小李到银行共办理了四笔业务,第一笔存入了120元,第二笔支取了85元,第三笔支取了70元,第四笔存入了130元.如果将这四笔业务合并为一笔,请你替他策划一下这一笔业务该怎样做?

  4.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为:+10,-3,+4,+2,-8,+13,-2,+12,+8,+5.

  (1)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路程耗油0.2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第3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会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察温度计:

  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比-3℃高出多少度吗?

  学生普遍能直观地看出4℃比-3℃高7℃,进一步地假定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那么温差(减最低气温,单位℃)如何用算式表示?

  按照刚才观察到的结果,可知4-(-3)=7 ①,而4+(+3)=7 ②,∴由①②可知:4-(-3)=4+(+3) ③,上述结论的获得应放手让学生回答.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观察、探究、讨论:从③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

  结论:减去-3等于加上-3的相反数+3。

  (三)类比探究,总结提高

  如果将4换成-1,还有类似于上述的结论吗?

  先让学生直观观察,然后教师再利用“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去验算.

  计算(-1)-(-3)就是要求一个数x,使x与-3相加得-1,因为2与-3相加得-1,所以x应是2,即(-1)-(-3)=2 ①,

  又因为(-1)+(+3)=2 ②,

  由①②有(-1)-(-3)=-1+(+3) ③,

  即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试一试:如果把4换成0、-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5)-(-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加上+3的结果相同吗?

  让学生利用“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得出结果,再与加法算式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的结论.

  再试:把减数-3换成正数,结果又如何呢?

  计算9-8与9+(-8);15-7与15+(-7)

  从中又能有新发现吗?

  让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如下结论: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归纳:由上述实验可发现,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a-b=a+(-b).

  (在上述实验中,逐步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

  (四)例题分析,运用法则

  【例】计算:

  (1)(-3)-(-5); (2)0-7;

  (3)7.2-(-4.8);(4)-3-5.

  (五)总结巩固,初步应用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