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 篇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杜牧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世繁华的忧伤。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这首诗的美妙之处。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创作风格;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
3. 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培养学生对自然山水的赏析能力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 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的含义;
2. 理解诗人对自然山水和人世繁华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天姥山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山水的美妙,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通过共读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述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并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手法。
3. 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4. 讨论诗人的态度和思想
引导学生围绕诗歌中的自然山水和人世繁华展开讨论,探讨诗人的态度和思想,培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能力。
5. 欣赏其他相关作品
通过欣赏其他描写自然山水和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对自然山水和人生哲理的欣赏和思考能力。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 篇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杜牧创作的一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世繁华的忧伤。本教案旨在通过诗歌赏析和创作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创作风格;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3. 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山水的赏析能力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 创作相关作品,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诗人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世繁华的忧伤;
2. 创作相关作品,发表个人情感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天姥山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山水的美妙,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赏析
共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创作活动
让学生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作品,表达对自然山水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4. 分享和讨论
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他人的作品。
5. 欣赏其他相关作品
通过欣赏其他描写自然山水和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创作活动,学生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了对自然山水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 篇三
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把课文熟读成诵,了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相关背景。
2 赏析诗歌的巧妙构思,理解诗作的主题思想。
3 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 鉴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鸳鸯蝴蝶梦》歌曲:“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
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熟悉的旋律响起,学生兴趣调起,教师借机发问,歌词化用了哪位诗人的诗?学生答,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学生齐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这首诗作为古体诗的特点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的特点,由此明确古体诗的特点。
二 古体诗的特点: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 简介李白及写作背景。
由以下几句李白的诗串接介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十五好剑术”“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素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志,盼望有一天能由“布衣”而“卿相”。
长安三年,占尽了风光,终被赐金放还。此次辞别东鲁诸君,准备南游吴越,本文为离别前梦游,也就是真正“南游吴越”之前的梦游。
四 诵读课文
1 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诵
强调字音、语调、情感。
2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诵读提示)
3 学生齐读课文(字音正确,有气势就行)
五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指正读法,同时理清思路,弄清诗歌大意。
问:1 题目中说是“梦游”,诗中写梦游的部分是第几段,梦游的高潮又在哪里?
2“梦游”之外的内容又是写什么的?
由此可以明确脉络:
入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时分——留别语
六 指导诵读,品味鉴赏
1 品析第一段
第一段,交错使用五七言,长短多变化,强调诵读节奏,前四句应轻读,语气稍带夸张,后四句要雄浑有力,气势贯通。欣赏表现手法:起兴、夸张、烘托,体会其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掌握本段内容:入梦缘由。
2 品读第二段
学生齐读第二段
诵读指导:开头两句应轻读,“飞” 字可稍重些,以下四句应读得轻快些,读出作者的轻松愉悦欢畅之情。“千岩… …惊层巅” 四句应为一个小高潮,语气厚重夸张些最好,这也是为了与下一句的“平静”形成对比,使情感显出起伏。当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一句的轻、慢、抑,就是为下文“仙境”出现蓄势,“列缺霹雳”两句,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极好的烘托了仙境的到来。奇幻、瑰丽的仙境到来,让人惊叹自然界的神力,语速应放慢些,尽可能夸张些,以表现诗人的无限惊喜之情。然而,当美梦化为泡影,当理想回归现实,作者是怅然若失,长叹不已!最后四句应放慢语速,融入深情以表现梦醒时分的怅惘之情。学生按以上指导,再读、品第二段。
重点鉴赏仙境
要求:学生依据诗歌,通过合理想象,用现代散文的语言再现诗中意境。
参考例文:闪电划过天际,惊雷震响长空。山峦崩塌,大地动摇。仙境的石门轰然一声从中间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云中的神仙们披着彩霞作为美丽的衣裳,架着长风当作自己的宝马,纷纷赶来,参加盛大的宴会。你看,那弹琴的是温柔的老虎,那架车的是妩媚的鸾鸟。仙人们济济一堂,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赏读部分学生佳作。
3 品味第三段
当美梦顷刻间化为尘烟,所有的希望都已成为泡影,诗人是感慨万千。人间之士长思神仙之世,或许这本身就是很荒谬的。与其空度流年,何如及时行乐!那青崖间的白鹿是我最忠实的伴侣,何不骑上它去寻访名山大川!此生宁愿与山水为伴,清白一生,快乐一生,也不能折腰侍奉污浊的权贵!
4 整体把握全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游”为核心,从自然环境起始,到社会环境结束;以写景始,以抒情终。
第一部分用起兴、夸张、烘托的手法极言天姥之高大,隐含向往之情,以为梦游的缘起。
第二部分开头两句和结尾的四句是由现实到梦幻,又由梦幻回到现实的连接点。中间集中渲染梦游
,又可分为两部分,浅层次写山景,诗人从不同的时间、角度、方位、感觉等方面有声有色地描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和奇特;深层次是写仙境,“列缺霹雳”起,景色为之一变,金碧辉煌、壮丽无比的天上宫阙,云中诸神即刻现身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三部分写梦幻破灭后的心情,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七 探究思考:
本诗是一首留别诗,作者没有用自己的天才来抒写离愁别绪,而是极力渲染梦游仙境的壮美,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李白“梦游”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虚无缥缈得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吧,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放达乐观的精神。
“留别”有“留赠”之意,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地作别”之意。
李白是一个集儒、道、侠于一身的诗人,儒家的积极用世,道家的消极避世、不事权贵的思想,游侠的反抗恶势力与豪迈飘逸的精神,在这首诗中均有体现。
八 指导背诵,深入体会李白创作的基本特色
1 依据诗歌的思路,引导背诵,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特色。
(第二段为重点)
2 总结诗歌的艺术风格。
(1)想像、夸张手法的运用
(2)神话传说的运用
(3)词语的大胆运用
这一环节,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以上三点,然后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实例,或者从以前所学的诗歌中寻找例子。这样可以避免纯粹理论的解说,理论联系实例,学生更容易理解、领会。
九 结束语
李白的诗歌是我国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他的诗是盛唐气象的折射,是个性光辉的闪光,是横溢才华的外化,是崇高追求的心声。希望大家课下选读李白的其他诗作,用心感受这课伟大心灵的跳动!
十 作业
课后练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