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最新6篇)

时间:2016-09-07 02:32: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主题:古诗词教学——《静夜思》

教学目标:

1. 了解《静夜思》这首古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境。

2. 学习掌握《静夜思》的词意和基本朗读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理解《静夜思》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2. 学习正确朗读《静夜思》并体会其诗意。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黑板。

2. 课文《静夜思》的印刷版。

3. 相关练习题和活动。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

教师展示一幅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月亮的形状和颜色。然后,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在晚上看到过美丽的月亮?你们有没有想过写一首诗来形容月亮呢?”引导学生思考。

Step 2 学习课文

教师将课文《静夜思》展示给学生,并朗读课文一遍,然后让学生跟读。随后,教师解读课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 学习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习课文,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发音和语调。

Step 4 课文朗读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并评价朗读者的语音语调是否准确。

Step 5 创作练习

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自己的《静夜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写出自己对夜晚的描述。

Step 6 课文欣赏

教师播放一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静夜思》的吟诵。学生可以跟随音频或视频一起朗读。

Step 7 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静夜思》这首古诗词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学会了正确朗读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创作练习中,学生还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朗读和课文欣赏,学生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互相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实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主题:儿童文学教学——《小狗钱钱》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狗钱钱》这本儿童文学作品的作者、内容和故事结构。

2. 学习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理解《小狗钱钱》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学习正确朗读《小狗钱钱》并体会其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黑板。

2. 课文《小狗钱钱》的印刷版。

3. 相关练习题和活动。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

教师简单介绍《小狗钱钱》这本书,并展示书的封面和插图。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思考。

Step 2 学习故事

教师将故事《小狗钱钱》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观察插图。随后,教师朗读故事一遍,然后让学生跟读。教师解读故事的内容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 学习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学习故事,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学生跟读故事,并注意发音和语调。

Step 4 故事朗读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朗读故事的一部分。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并评价朗读者的语音语调是否准确。

Step 5 讨论和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然后,教师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练习。

Step 6 故事欣赏

教师播放一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小狗钱钱》的朗读或动画。学生可以跟随音频或视频一起阅读或观看。

Step 7 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小狗钱钱》这本儿童文学作品的作者、内容和故事结构,学会了正确朗读故事,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练习,学生还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并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达。在故事欣赏中,学生还能够通过音频或视频的欣赏,培养音乐或艺术欣赏能力。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实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词语。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熨帖”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对比欣赏,激发兴趣:

  1、激趣揭题

  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走进一条水泥道。通过原始水泥道和铺满金色叶子的水泥道比较,感受水泥道奇妙的变化,感受落满叶子的水泥道的美,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板贴,认识梧桐叶。

  2、指导书写“铺”。

  指导“铺”的读音,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1、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

  下面咱们读读课文,可以吗?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

——画出你认为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2、生自由读课文。

  3、师板书:熨帖,凌乱

  “粘在熨帖”这两个词语指导认读。等楼梯的方式认读词语: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小雨靴。4重点指导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重点指导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难懂得词语,刚才我看到好多同学都画了,熨帖、凌乱,其实还有一个词语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看板书:明朗。课文里是这样写的:抽生读第1—3自然段。“明朗”什么意思啊?总结方法:借助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

  (2)小结:同样一个词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的。三、细品:学习5—7自然段

  重点学习5—7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5—7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画下来,喜欢的词语用圆圈圈出来。

  2、与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1、学生根据要求学习。勾画,交流

  2、分享你都画了哪些词语和句子,体会秋景之美。

  (1)抓词语“闪闪发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下过雨,叶子上的水珠还在发光,好美呀!指导朗读。(老师范读,生读,齐读)

  (2)抓句子“我走在……路的尽头……”比喻手法,把水泥道比作地毯,把落叶比作图案,师范读,生跟读。体会的好,你们才能够读的好。

  (3)抓词语:“金黄金黄”重点强调叶子的颜色,体会到了色彩之美。图文结合感悟美:金黄金黄的叶子,带着体会再读一遍。有了理解就读的更美了。

  (4)联系上下文理解“熨帖”“凌乱”。“熨帖”就是粘在,紧紧地粘在(联系上文),联系下文就是平展的粘在。(师板贴,联系上下文。)

  “凌乱”,用学过的方法说一说你的理解:不规则,联系上文,也可以借助词义理解。“凌乱”就是杂乱无章,这个词有点贬义的,可是为什么放到这里来形容落叶的美啊?(自然,不死板,是一夜秋风也是一夜秋雨,更是美丽的大自然。)学生上讲台把凌乱的落叶铺到水泥道上来吧!欣赏图片,再次感受凌乱之美。

  指导朗读:他们排列的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生齐读。你们体会到了这凌乱,感受到了这份自然之美,这份秋景之美,(师板书:美)

  3、指导写作方法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整体的这三段,作者是如何把这秋景之美,自然之美呈现给我们的呢?完成练习纸第二个学习内容。

  (1)学生完成第二部分学习内容,汇报:一片片是数量,金黄金黄是颜色,小巴掌是形状。同学们,你们看有光泽,有数量,有形状,有颜色,你们认为作者怎么样?(喜欢秋天,带着这种喜爱之情他把叶子观察的非常细致,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想象,就依靠这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作者把这秋色之美写的多好啊,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秋景之美读出来。找三位小小朗读者,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欣赏这秋景之美。

  (2)师创设情境引读: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我发现:(接读5自然段)。这湿漉漉的水泥道啊,是秋天里最美的风景(接读6自然段)。这小小的落叶,每一片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接读7自然段)。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如果是你就走在这条水泥道上,你想做些什么呢?

  (生说)

  四、学习最后一段,收尾呼应

  为什么说“第一回”,因为以前都没有留意过,今天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有心发现,有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五、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上学、放学路上的美,下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细心感受把你们上学放学路上的美写下来。

  教学感悟

  秋天,是一个如诗如画、多姿多彩的季节。风儿吹过、叶儿飘落,天气也渐渐转凉,街道上的行人纷纷裹紧自己的上衣,匆匆忙忙的赶着去上班。而就在此时,“我”正背着自己的小书包,穿着“我”最爱的棕红色小雨靴,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蹦跳着、歌唱着……

  是什么让“我”心情愉悦?是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不得不说,张秋生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确实让我惊艳,这梧桐叶经历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的折腾,不仅没有影响美观,还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了一番。

  雨过天晴后的天空很亮,映射在地面上形成亮晶晶的水洼,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这时的水泥道已经有点意思了,显得非常特别。可是在作者眼里,这还完全不够,当“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呈现在眼前的水泥道,像是铺上了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道路的尽头……

  它们排列的一点儿也不规则,可在张秋生的眼睛里却产生了一种凌乱的自然美,这样的美让人无法轻易的将注视的目光移向别处。我跟随着作者的步伐走着,一步一步小心的走着,生怕踩坏了一片落叶;我像作者一样仔细的数着,一片一片仔细的数着,不肯错过一片落叶。那些金色的小巴掌,就这样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而“我”棕红色的小雨靴就像是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地穿梭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慢悠悠的走着,毕竟“我”也舍不得这短暂的美好。

  可是这平常普通的水泥道,在“我”的眼中为何如此之美呢?

  原来呀,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物质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要学会像作者一样不仅能发现平常普通的水泥道的美,还能够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大自然充满热爱,要是有了这样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啊,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这是一篇写景叙事散文,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通过对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字里行间的流露出了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仿佛身临其境。我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细细的读,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有哪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如6、7、8自然段的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喻,这个也是显而易见的,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就是在仿照“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的叶子”这样的词语形式去模仿描写时,可能稍稍有点难度,不过主要也重在平时的积累。

  总之,这篇课文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使学生学会如何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去发现美,并能尽其所能的将这些美好用细腻的文字表达出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与《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两首描写祖国风光的诗,重点是学生体会到从诗句中所反应出的意境,学习诗人的观察及表达。所以在同年级的老师问我怎么讲,我就想先让学生读读诗大概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再看图体会作者看到的景物美,再读诗,用自已的话说说诗人看到的景物,我想如果学生能说出来,并体会出美,那么学生就肯定已经理解了古诗,再带着感情反复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诗,说不定学生也能作诗了。所以课堂上我也这么做了,学生确实能自已悟出来,并比我想象得还要好,所以一节课就把两首古诗全部学习了,但课尾就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已练习作诗了,只好留在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已试着把祖国那美丽的山河之景用诗的语言表现出来。虽然我没有给学生讲诗的写法,因为自已实在也是个笨手,但我想学生学了不少诗歌可以比葫芦画瓢,说不定会有人写出更好的句子,到时可以让大家学习。下课后想想自已不禁脸红,学生也是刚学,我为什么不可以和他们一起来学诗,一起来写,说不定我还能因此学会写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六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积累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相当于”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1)你乘过电梯吗?你能说说电梯的样子和作用吗?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新型的电梯。(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看了这个课题,你会想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成三个问题:①自动人行道是什么样的?②自动人行道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③我们什么时候也能用上自动人行道?

  为了真正了解自动人行道,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轻声通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按自己的方法理解“大型”、“峡谷”、“增添”、“便利”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3)检查反馈。

  ①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读流利。

  ②读一读下列词语,读准字音,并说说带点字的部首。(投影出示)

  电梯大型峡谷增添

  迅速发展旅游目的地都市

  ③说说你分别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学生不懂的词语可在随后的课文学习中理解。)

  ④口头练习(投影出示)。

  判断:

  a、自动人行道是一种大型自动传送带,可以上下升降。()

  b、我国香港及世界一些先进的大城市里已经有了自动人行道。()

  c、自动人行道只有慢速道,每小时走5千米,相当于步行的速度。()

  d、自动人行道可以让人们更省力、更舒心地去购物、旅游、办事。()

  3、学习第1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这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课题是自动人行道,为什么要写普通电梯?指名回答。(这段共有2句话,第1句写电梯上高楼又快又省力,第2句引出了平躺在马路上的电梯。通过与普通电梯的对比,自动人行道更容易使人理解。)

  那么这种平躺在马路上的电梯——自动人行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出示问题:①自动人行道是什么样的?)

  4、学习第2自然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来读读。

  (2)随机出示学生找出来的句子,仔细体味自动人行道的特点。

  ①“它是一条大型自动传送带,有人叫它平面电梯。”

  说说从这一句中你体会到自动人行道有什么特点?

  (录像出示自动传送带的运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传送带”。)

  ②“它像一条长龙穿行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给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出示句子:“长长的自动人行道穿行在高楼大厦之间。”与原句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更好?为什么?说一说:原句让你读懂了什么?(自动人行道很长,穿行高楼大厦间,给城市增添了美感。)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赞美、欣喜的语气)。齐读第2自然段。

  5、小结:跟随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它除了给城市带来美感,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些什么好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两遍。

  2、完成作业本中的第1、2、3、5题。

  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科技给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2、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相当于”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1、复习导人。

  (1)说说你了解的自动人行道有什么特点?

  (2)导语:同学们不但想了解自动人行道,更想了解它给人们带来多大的好处,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看看。(出示问题:②自动人行道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2、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2)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体会。

  重点强调:自动人行道的快速道、慢速道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明白快速道、慢速道的不同功用。

  (3)出示句子,对比学习:

  快速道每小时可走25千米,相当于公共汽车的速度;慢速道每小时走5千米,与步行差不多。

  快速道每小时可走25千米,等于公共汽车的速度;慢速道每小时走5千米,与走一样快。

  ①指名读句子,找出两句中意思相近的一对词。

  ②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③用“相当于”、“差不多”练习说话,并完成作业本的第4题。

  (4)导语:自动人行道的好处真大啊,它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呢?

  我们来学习第4自然段(出示问题:③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自动人行道?)

  3、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4段,读后说一说你的想法。

  (2)学生发表想法,教师适时引导: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快,自动人行道就离我们越近。我们小学生要从小立志刻苦学习,长大了为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3)学生满怀激情齐读第4自然段。

  课外延伸

  播放知识小短片《现代交通工具纵横》,看后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