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精彩5篇)

时间:2019-05-06 05:41: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一

朱元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以朱元思的《青玉案》为例,探讨其在文学教案中的应用。

《青玉案》是朱元思的代表作之一,该诗以描写一对相爱的男女被迫分离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这首诗的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与坚持,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限制和男女之间的困境。在文学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青玉案》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首先,在教案中,我们可以介绍唐代社会的女性地位和婚姻制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男女主人公的遭遇。在唐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婚姻是家族利益的体现,女性的婚姻自主权非常有限。通过分析诗中女主人公被迫嫁给他人的情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唐代女性的命运和婚姻观念的变迁。

其次,我们可以探讨诗中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守和思念之情。男主人公虽然被迫娶妻,但他对心爱的女子仍然深情不渝,这种坚守和执着让人动容。通过分析诗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兴和意象,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爱情的深情表达,培养学生对真爱的理解与追求。

最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义和价值。《青玉案》虽然描写了一段悲伤的爱情故事,但它也反映了人性中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通过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并引导他们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通过将朱元思的《青玉案》引入文学教案,我们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人性,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同时,通过对朱元思作品的研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影响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二

朱元思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而闻名。本文将以朱元思的《春夜喜雨》为例,探讨其在文学教案中的应用。

《春夜喜雨》是朱元思的代表作之一,该诗以描写春雨的降临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悦之情。这首诗的描写细腻、意境优美,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在文学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春夜喜雨》来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首先,在教案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诗中描绘的春夜景色。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春夜的真实描绘和表达。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写景的练习,让他们自己去感受春夜的美丽和神奇。

其次,我们可以探讨诗中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悦之情。在《春夜喜雨》中,朱元思通过描绘春雨的降临和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通过分析诗中的意义和情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主题和价值。《春夜喜雨》通过对春夜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通过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通过将朱元思的《春夜喜雨》引入文学教案,我们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通过对朱元思作品的研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三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简单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

  2、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读通大意。

  3、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关键句子,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汇,把握景物特点。

  2、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突破方法:在整体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圈点批注重点词汇,完成“诵读一一感悟—一品析”的学习过程,把握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通过美读,品析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人法: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气氛,激发学习趣味。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理解美、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的高洁情趣。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结合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对比阅读,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并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一)

  有一首赞美富春江的诗歌:

  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这首小诗短短明句28字,写尽了桐庐风景,写活了富春江的风韵。

  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仪用144字也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旎风光,这篇如诗的短文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骈文家吴均的这篇《与朱元思书》。

  设计(二)

  我国有无数名山大川,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歌唱。浙江富春江一带让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前来游历,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中杰作,后来人们把它叫做“唐诗之路”。

  唐代诗人憧憬着这一带的山水,不仅因为富春江一头连着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有“归来不看岳”之誉的安徽黄山,恐怕还得益—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的淋漓尽致的描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领略富春江的无限风光。

  设计(三)

  利用多媒体出示富春江的视频或者图片,来领略富春江的迷人风光,现在富春江沿途被誉为“黄金旅游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吴均一千多年前给我们描绘的富春江美丽风光。

  二、尝试句读,初读课文

  1、尝试给本文加标点断句。

  多媒体展示: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乌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2)尝试给原文加标点。

  加标点的过程,就是初步理解的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原文的标点。

  看课本,明确标点答案。

  (3)认识骈文,了解作者。

  加标点的过程里,我们有没有发现该文的句式特点?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如下列句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所以本文读起来音节和谐铿锵有韵。

  吴均就是一位著名的骈文家。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新,韵味隽永。

  多媒体出示吴均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清。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4)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讨论探究,师生交流明确。’

  三、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孑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寓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

  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学生齐读第1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学生明确:第2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

  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急湍猛浪水之急学生齐读第2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学生明确:第3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商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竟上”

  “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宥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1s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中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教师

  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负势轩邈山之势泉鸟蝉猿山之音息心忘反山之力横柯疏条林之密学生齐读第3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四、学生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课文(多媒体显示)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写景文字。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准确、熟练朗读全文,基本达到熟读成诵。

  2、借助页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3、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趣美等,获得美的享受。

  二、教学重、难点

  1、文言文重在朗读,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提高其审美能力。

  3、正确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所抒发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各位同学,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知识和感悟。今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

  请大家先看一幅古代的山水画卷:你看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高山危耸……这就是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所画的《富春山居图卷》,图中所画的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为之倾倒的美丽的富春江!今天,我们就到这美丽的富春江来游山玩水!

  2、在正式开始这趟快乐之旅之前,我先给大家找了一个导游——吴均。下面就让我们紧跟着他的脚步走进文章《与朱元思书》,去领略美丽的富春江山水风光。

  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指导朗读

  ①请学生给下列字词注音:

  缥(piǎo)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líng)

  嘤(yīng)转(zhuàn)鸢(yuān)戾(lì)窥(kuī)

  ②教师请一位同学试着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尤其注意听其在重音、节奏、语速、情感等方面的处理是否正确。

  学生评价,教师归纳,明确朗读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

  a、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b、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c、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2、学生仔细听录音示范朗读,尤其注意体会其在重音、节奏、语速、情感等方面的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3、学生根据刚才归纳出的朗读注意点以及录音示范朗读齐读课文,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三)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二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并用现代汉语口头解释课文语句,画出疑难词句。

  2、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用实物投影交流练习二的词语解释,请两个学生用现代汉语口头解释课文语句的意思,其他学生评议。

  4、各小组提出本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班级共同讨论解决。

  (四)反复吟诵,赏析其“美”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意境、情趣等内容。

  1、揣摩语言,体会作品的语言美

  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提问:请谈谈朗读本文时感觉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明确:

  ①本文的语言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本文的语言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③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表扬)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2、对照课文,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重点揣摩课文第二小节写“水”写“山”的语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天公作美,导游吴均给我们选择了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去富春江游山玩水。这一去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了——奇山异水

  a、请结合文中描写“水”的语句思考: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字来写水的?

  提示:文中写“异水”的部分,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b、请结合文中描写“山”的语句思考:文章是如何抓住“奇”字来写山的?

  提示:文中写“奇山”部分,首先从形状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其次从声音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泉声、鸟声、蝉声、猿声,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最后从明暗的角度写山林中“在昼犹昏”以及“有时见日”的神奇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3、悉心体会,感受作品的情趣美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

  a、学生反复品味课文,思考: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

  提示: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情趣。

  作者在描绘“奇山异水”的景色时,插入了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话不仅从侧面衬托出“奇山异水”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b、我们身处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提示:感受因人而异,富春山水能使政治上失意的吴均产生退隐之心,但更应该使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产生积极进取之心。

  (五)归纳、结束

  今天的旅行一定收获不少吧!既饱览了这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美景,又结交了这位热爱自然、厌弃尘俗的朋友吴均。

  读他的《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他的《与朱元思书》,如同赏一幅好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请学生在理清文章整体布局,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内容想象富春江的美景,稍作准备后齐声背诵全文。

  (六)布置作业

  1、准确背诵并默写课文。

  2、运用从第一单元学习到的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把本文改写成一篇游记散文。

  探究活动:补写一封结构完整的书信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无头无尾的文章,但与晋宋时期简牍体的比较分析来看,其风格极为合拍。当时的书简体大都信笔拈来,随兴而止。而且这种文体直到清末依然不衰,是为四六体的典范。但是,既然是一封无头书,就有他的可利用之处。为此,可要求学生"用现代书信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语气,语调,补出全文的开头和结尾,写成一封结构完整的现代书信"。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写信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难的是基于这篇原文而把一封古今结合的信写好。

  元思兄台鉴:

  当阳一别,忽忽数月,不甚思之。前日余自富阳沿江而下,观两岸之景甚美,笔录之,与君共享。

  惜时光匆匆,美景不再,望兄珍重。

  弟叔庠敬上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五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一篇精美散文。作者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吟诵此文,但觉景

美,情美,辞美,章法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教学目标

  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学习层次分明,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物者,窥谷忘反”一句的含义。

  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音乐起,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和着优美的音乐我们彷佛置身于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间。仰望:层峦叠嶂,俯视:流水淙淙。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忘怀得失。

  这里的水很清,可见锦鳞游泳,当风乍起时,可卷起千堆雪;这里的山很高,遮天蔽日;这里的树很茂盛,直入云霄。这就是喂鱼钱塘江上游的富春江。它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三条江河风光游览线”。富春江到底有多美,现在我们就随吴均游一次美丽的富春江。

  二、简介作者并解题

  吴均,吴均南朝梁,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只留下这段优美文字。当时人们写信都习惯开篇描写一下景色,以烘托自己的心情,并达到打动对方的目的。就像我们现在的环境描写一样。

  三、解析全文:

  1、读文。明确读音和句读

  2、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3、学生读文并质疑。

  4、文有文眼。本文的文眼时哪个词语?(奇山异水)

  5、文章那段写奇山?哪段异水?为什么不先写山后写水?第一段和后面两段是什么关系?

  6、概括总结水的特点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正侧结合)

  7、读这段文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你联想到哪些诗句?(知识拓展)

  8、山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哪些手法写的?

  9、读这段文字应什么语气?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0、怎样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想。(联想“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1、可见吴均是个什么样的人?再预见一下,他写信的内容。(当时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当时的情感。)

  12、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此时你想对那些仍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说些什么?

  13、为什么不把最后写景的那句话搬到抒情句前?(言有尽而意无穷。像电影片尾展示的越来越远的景物镜头)

  四、小结全文,总结手法。

  骈散相间,动静互见,正侧结合

  富春江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感谢吴均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小品文,让我们认识了富春江。有机会希望大家能够亲游富春江,感受一下山奇水异,天下独绝的富春江。

  五、作业:

  给吴均写几句话—————书想书之言。

  板书:

  水(异):清深急

  山(奇):山高 树寒 鸟鸣 禅啭 猿鸣

  感想:息心忘返

与朱元思书教案(精彩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