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一、历史背景
文成公主,唐朝第二位公主,是唐玄宗的第十三个女儿,她在公元641年出生。当时,西藏地区正处于乱战之中,唐朝希望通过嫁妆公主的方式来稳定西藏地区,加强与西藏的联系。
二、意义与影响
文成公主进藏的嫁妆之路,被誉为“一条通往天堂的道路”。这次婚姻联姻不仅为中央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文化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契机。文成公主的进藏嫁妆不仅有利于唐朝的政治稳定,也促进了唐朝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推动整个西藏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传承意识;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
1.教学内容
(1)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
(2)文成公主进藏的意义与影响。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述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唐朝与西藏的关系;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文成公主进藏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3)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情况。
五、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参与情况,以及学生的小组讨论的成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通过展示来评价彼此的学习成果。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文成公主进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意义
一、传统文化
文成公主进藏嫁妆中所带去的文化,主要包括佛教、汉字、书籍、壁画、绘画等。这些文化传承至今,成为了西藏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财富。
二、现代意义
文成公主进藏不仅是历史的一页,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文化的传承。她的进藏嫁妆不仅促进了唐朝与西藏的交流,也为西藏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她的进藏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象征,对于加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意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
1.教学内容
(1)文成公主进藏所带去的传统文化;
(2)现代意义与影响。
2.教学方法
(1)阅读法: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成公主进藏的现代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相关文化遗址和博物馆,深入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实地考察,可以评价学生对文成公主进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展示和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展示和写作来评价彼此的学习成果。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透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之后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资料,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资料,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此刻,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明白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状况:透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3.边读边思考,把对吐蕃使臣和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2.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透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3.交流疑问:
(1)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必须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2)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
(3)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尝试复述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样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
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做出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板书设计:
30*文昌公主进藏
答应求婚进藏途中做出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四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资料,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资料,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带给的文章〗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资料简要地讲述,你想怎样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之后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最之后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四、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能够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A、B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资料,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A案
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明白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这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透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必须是文成公主"?
能够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样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样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样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能够帮忙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先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B案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此刻,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能够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能够体会到)
4.十分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能够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能够体会到)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实录
一、初读理解,感知"动人"
师:这天,我们一齐用心来感受一位伟大的女性。
生:文成公主。
师:这样的一位女性,我们心底里为她骄傲。那么,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读一遍举一个手指,读两遍举两个)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自由读,教师巡回。
二、建立专题,感受"动人"
师: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1:动人。
生2:美丽。
生3:动人。
师:是的,这是一个动人、美丽的故事。文中就有一句子说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们你找到了吗?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说起他俩,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哩!
师板书(动人)
三、研读专题,探究"动人"
师:好,让我们再次读课文,用""划出你认为最动人的地方,并用序号标出,并想一想动人在哪?
生按要求自由再读课文,找出句子,并体会。
师:此刻让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你找到几处说几处。
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地方。
生1:要离开家乡和亲人……
生2:文成公主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进行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生3:来了!来了!……
生4:她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多年……
师:看来文中处处动人,的确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但是光说动人还不行,说话得有根据,接下来我们就选其中自认为最动人的地方去研究研究,可根据幻灯片上的学习步骤: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展示--朗读深化。并注意结合当时的情境去体会。
生自主探究,同学之间展开讨论交流,师巡回指导。
师:哪些同学研究"要离开家乡和亲人……"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1:(读句子)她愿意远嫁他乡,建设西藏。
生2:她为了民族的团结,忍痛离开家乡和亲人。
师:谁有补充,或是有更深的感受?
生3:为了民族的团结,忍痛远离开家乡和亲人,到遥远、陌生的西藏去。
师:是啊,西藏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更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师:你们昨日透过上网,你们了解到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有多远?"陌生"在哪?
生1:空气稀薄……平均海拔近4000米。
生2:干季雨季分明,……
生3: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生4:西藏距长安有3000多公里,一路上……
师:还有那些方面和我们那里不同?
生1:饮食习惯上不同…………
生2:生活习惯上不同……
生3:风俗习惯上并差异很大…………
师:是啊,到这么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去,……可她当时只有16岁,这么小的年纪,就承担了如此沉的重任,多么的不容易啊!文中说,这么远……,可文成公主"乐意"地理解了,当时,她的心里会作怎样的心理斗争呢?
生1:为了民族团结,……
生2:要顾大局,就要离开亲人和家乡……
师:是啊,文成公主年纪虽小,却是这么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实在令人感动。请你们用读来展示你们的感受,好吗?
生练读。
生的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你为什么要这么读?你从她的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谁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你能否给她提个推荐?(友情提示)
师:好,你们是真正的从内心读出了你们的感受,此刻我们能否概括一下"动人"在哪?
生1:远嫁他乡。
生2:乐意远嫁他乡(自愿的,为了民族的团结牺牲自己,动人在"乐意"。)
师板书(乐意远嫁他乡)
师:还"动人"在哪里?
生1:文成公主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进行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师:动人在哪呢?
生1:一般的公主出嫁带的是金银财宝,她却带着……
生2:文成公主带着这些东西,为的是西藏的发展和建设。
师补充,生交流。练读,读出感人。指名读,师生评价。
师:一路上,千辛万苦,为了西藏的发展,你们明白文成公主具体带了哪能些东西吗?你们明白走了多久吗?(二年)
生1:种子……生产工具……书籍……
生2:一年多。
师:此刻我们能否概括一下"动人"在哪?
生1:为西藏传播礼貌。
生2:为了西藏的进步,民族的团结,不怕辛苦,带了那么多的……
师板书(不辞苦传礼貌)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动人?
生:来了!来了!……
师:你说动人,说说你的理解。
生1:受到欢迎……互相爱慕……
师:请你读一读。(生评)
生2:不要怕过……不要怕过……
师:是的,那里也让我们动人,让我们一齐用读把这一"动人"的场景表现出来吧!
生1:齐读这一动人之处。
师:那里该如何概括这一"动人"之处呢?
生:受到热烈欢迎。
师板书(受到热烈欢迎)
(简单介绍"生活了四十多年"这一"动人"之处。)
四、推理扩充,想象"动人"
师:是啊,本文讲述的是文成公主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多年,那么在这四十多年里,又会发生哪些动人的故事呢?请根据课文及你上网获取的信息,展开想象,写一写。
同桌交流,编写故事,教师巡回指导。交流:
生1:把中国的文化传给西藏人民……
生2:和一齐培育种子……
生3:和西藏人民一齐挖水渠,兴修水利……
生4:让能工巧匠雕刻……兴建寺宇……
……
五、升华拓展,感悟"动人"
师:这个故事动人,我们也想象了"动人",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
生:文成公主。
师: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板书:乐意远嫁他乡历尽苦传礼貌
受到热烈欢迎,都是为了民族的团结,是的,她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憾。
师:再想想,我们是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她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1:为了民族的团结不怕苦不怕远。
师:只是"苦"和"远"吗?
生2:为了民族的团结和进步,不惜牺牲自己。
师小结,板书(为了民族的团结和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她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女外交家。像这样的伟大人物还很多,像班超、张骞、孔繁森等,有兴趣能够去查查资料,了解他们的动人事迹。
作业:根据已有的资料,(课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网或查资料,写一篇以《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为题写一篇文章。
师:下课。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五
(1)主体教材浙教版第9册选学课文《文成公主进西藏》;辅助教材人教版第8册第30课《文成公主进藏》。(2)上课对象:4—5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会“金碧辉煌、仰慕、能工巧匠”等词语,能用“因为…所以”练习概括性说话;
2、抓住课文主要资料,了解文成公主进藏遇途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走进文成公主乐意进藏的内心世界,感受汉藏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感知人物
1、【媒体、音乐】西藏在我国的西南部,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神圣的地方,也是一个幸福的地方。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朝圣和观光旅游。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唐朝,为了边疆的安定和平,不再连年打仗,朝廷采取“和亲政策”,先后有19位公主嫁给了吐蕃、契丹、吐谷浑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在这些公主当中,最有名的当数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这张照片就是文成公主——看,多么聪明、美丽的姑娘!文成公主的父亲就是唐太宗,名字叫李世民。【唐太宗】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多年,她跟藏族人民一齐,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西藏,做了很多好事。直到此刻,在拉萨的大昭寺内,还供奉着她和丈夫松赞干布俩人的塑像。
3、打开课文,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媒体】
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昭寺。寺内有一男一女两尊塑像,男的是松赞干布,女的便是文成公主。(齐读)
4、读了这段话,发挥你的想象,展此刻你眼前的是一座怎样的大昭寺?
5、这句话中有几个词语,谁来读?【媒体】西藏拉萨大昭寺塑像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指名读;齐读)
谁能用上这些词语,用一句话来概括?越简洁越好。(拉萨大昭寺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两尊塑像。)
二、了解原因,进入内心
1、【媒体】那么,文成公主为什么会进西藏呢?自学第2—3自然段,思考:文成公主为什么会进西藏?
2、检查提问:
(1)“仰慕”是什么意思?找一个近义词?(羡慕)
松赞干布向唐太宗求亲的时候,他心里怎样想的?身边的大臣们会怎样想?(赞成的人怎样说?反对的人怎样说?)
(2)文成公主明白父亲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亲请求之后,心里怎样想?身边的丫鬟会怎样说?
3、【媒体】
松赞干布仰慕唐朝的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便到长安向唐太宗求亲。
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地理解了。
指名读;谁能用上“因为(),又因为()所以()”回答文成公主为什么会进藏这个问题?谁能用“因为(),所以()”简洁地回答这个问题?
三、走进西藏,感知智慧
1、文成公主是怎样进藏的?【媒体“第4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文成公主带了哪些东西?(能工巧匠、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书籍……)
“能工巧匠”是什么意思?(指工艺技术个性高明的人)带了哪些能工巧匠呢?(铁匠、木匠、石匠等);
带了哪些农作物的种子呢?(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
2、再读第四自然段。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打开四年级课文146页,分组快速阅读第6—13自然段。分组阅读有关自然段,完成表格【媒体、音乐】
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
检查,板书:
①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找了一段树干搭成一座桥。
②遇到一片沼泽地——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
③遇见一只乌鸦谎说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屋写血书纪念。
④乃巴山挡住了去路——把乃巴山背到旁边。
3、遇到了这些困难时,文成公主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克服的?【学生板书】
4、文成公主克服了这么多艰难险阻,她心中的信念是是什么?【媒体】
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地理解了。
那里的“乐意”还能够换作其他哪些词语?(高兴、毅然)——这就是美丽的文成公主,不但外表美,而且具有一颗民族团结的美丽心灵!
四、传播文化,感知伟绩
1、【媒体】第7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想一想,藏族人民是怎样怀念她的?(结合第一自然段)
3、如今,成千上百的游客来到拉萨大昭寺,看到文成公主,心里会怎样想?假如是你,会怎样想?
五、作业
1、用“因为()所以()”改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机动)关心时事,想一想:达赖喇嘛说“西藏一向是独立的国家”为什么是错误的?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透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透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潜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资料,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透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明白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状况:透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拉萨路纳乃巴山达尤龙真
使臣求婚绢花青稞沼泽地
豌豆首领松赞干布吉祥如意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
预设二、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进藏——贡献
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书(搭桥过桥过沼泽遇到恶乌鸦遇见神鸟背走乃巴山)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这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预设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话故事中的谁一样?板:神
预设二、不容易: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之后到了西藏。”
三、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明白,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看路线图、介绍地名)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带给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最之后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忙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带给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取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
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之后到了西藏。”
4.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完美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三、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礼貌,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内地桥”、“牛羊肥壮”、树木稀疏、公主脚印)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读:“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板书设计:文成公主进藏
神——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