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篇 篇一
标题:探索物体的颜色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线的反射和吸收所决定的。
2. 观察不同物体的颜色,并能够描述它们的颜色。
3. 探索物体颜色的变化。
教学准备:
1. 多种颜色的小球、积木、纸张等物体。
2. 手电筒或其他光源。
3. 彩色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颜色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
2. 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颜色是怎么决定的?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实验探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首先将一束光照射到一个红色的小球上,观察小球的颜色。然后,将光照射到一个蓝色的小球上,观察小球的颜色。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不同颜色的物体会反射不同颜色的光线。
4.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手电筒照射到物体上,观察物体的颜色。学生讨论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结果总结: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讨论为什么物体的颜色会影响它们的光线反射。
6. 拓展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影响物体颜色的因素,如光线的强弱、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等,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
7. 制作彩色纸:学生使用颜料或彩色纸制作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观察彩色纸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
8. 总结反思: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是否准确。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物体的颜色,如树叶、花朵等,并观察它们在不同光线下的颜色变化。
2. 学生可以了解光的三原色,进一步探究光线的分解和混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篇 篇二
标题:探索空气的存在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间中。
2. 探索空气的存在对生活的重要性。
3. 观察空气的存在和特征。
教学准备:
1. 小球、气球、风车等物体。
2. 一把风扇或吹风机。
3. 空气压缩泵。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是如何存在的。
2. 提问: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周围有没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它是什么?
3. 实验探究:教师出示一个小球,让学生观察小球的特点。然后,教师使用风扇或吹风机吹向小球,观察小球的变化。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小球会被吹动。
4.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使用空气压缩泵将气球充气,观察气球的变化。学生讨论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结果总结: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讨论为什么物体会被空气吹动。
6. 拓展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空气相关的现象,如风的产生、气象变化等,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
7. 观察风车:教师出示一个风车,让学生观察风车在吹风下的转动情况,并与无风时进行比较。
8. 总结反思: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是否准确。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进一步观察和探究空气的存在对其他物体的影响,如气球的浮力、风筝的飞行等。
2. 学生可以了解大气层的结构和作用,进一步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篇 篇三
【#教案# 导语】在现代用法中,“科学”经常指的是追求知识,不但对知识本身的一种方式,它也经常受限于研究这些分支寻求解释物质世界的现象。®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金鱼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流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学习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学习准备】
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学习流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动物的共同特点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流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学习重点】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
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学习准备】
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学习流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5、关注: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6、设计意图: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5、设计意图: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学生在流程中提出的问题。
4、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4、设计意图: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教学目标:了解从古到今科学家的事迹,制作“因果关系卡片”。利用“因果关系竞答”教学法,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观察现象与提出问题的逻辑联系,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从周围世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教学准备:
利用扑克制作“因果关系卡片”。每张卡片的大小象扑克牌一样即可,分别为现象卡、问题卡、结果卡。本单元的因果关系卡一套共33张,其中包括现象卡、问题卡、结果卡各11张,对应教材中出现的11个小故事。将教材图片复印后裁开,或书写在纸条上,分成三种内
容贴在扑克上即可。
第1课时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教学过程:
1.激思引趣,引入活动。阅读教材上大科学家和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成功探究的案例。
2.因果关系卡排序。
同学们,我们经常玩扑克。课前我们已经利用扑克制作了“因果关系卡”。这节课我们对扑克卡片排序。所有的现象卡和问题卡的内容,教材上都已经有了,结果卡的内容依次为:
A、鲁班发明了锯。
B、伽利略提出了物理学上的“钟摆定律”。
C、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与体积的关系。
D、牛顿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E、富兰克林发明了游泳加速器。
F、琴纳发明了治疗天花的方法——种牛痘。
G、王永民发明了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
H、林恒韬同学发明了充气雨衣,获得了第xx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
I、步骄同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她的科学小论文《门前的小树为什么死了》获得了第xx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
J、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美国明尼苏达洲的学生们开始了调查活动,他们的发现和调查数据推动了科学家对畸形青蛙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K、陈凡同学发明了抓鱼手套,获得了第xx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学生按照顺序读书上的故事。
第2课时我也能当科学家
教学过程:
1.因果关系卡竞猜
指名读游戏规则,然后将全班分为4—6组。
a、将混合好的卡片,均分给各组;
b、各组阅读、讨论卡片内容,然后各持卡准备回答;
c、各组依次宣读本组“现象卡”。每宣读一张“现象卡”,其它各组成员(有时是本组成员)应立即找出相应“问题卡”及“结果卡”并宣读(注意,通常每一现象卡含有2—3张相同“问题卡”、和“结果卡”。
d、待各组“现象卡”宣读完毕后,按照其每个现象的因果关系重新分组,各组重新宣读本套“问题卡”、“结果卡”。讨论它们的因果关系。
e、计分方法.各组起始分100分,进行抢答,答对加20分,若不能正确地找到相应的“结果卡”、“原因卡”及“实例卡”应倒扣10分。抢答结束,统计各组的各分,对该次活动的优胜者给予奖励。
2.回顾与反思
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令自己骄傲的“观察与提问”的经历是什么?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3.作业
填写书上85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