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知识点及教案 篇一
《嫦娥》是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为背景,讲述了嫦娥奔月的传说。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这个著名的神话故事,还能够学习到一些语文知识和价值观。
首先,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嫦娥》了解到神话故事的特点。他们可以了解到神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和情节,如嫦娥、后羿、玉兔等,以及关于月亮和月饼的传说。通过阅读这些神话故事,学生们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学生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嫦娥》学习一些语文知识。他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生字词和词语的意思,如“蟾蜍”、“玉兔”、“嫦娥”等。同时,他们还可以学习到一些诗句和句子的表达方式,如“千里挑一”的意思和用法。通过学习这些语文知识,学生们可以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学生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嫦娥》学习一些价值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勇敢是一种美德。嫦娥舍弃了美丽的人间,为了守护神仙的秘密而选择了奔月。这种忠诚和勇敢的精神可以激励学生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一堂《嫦娥》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学习一些生字词和词语的意思;
3.学习一些诗句和句子的表达方式;
4.培养忠诚和勇敢的精神。
教学活动:
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月亮和月饼,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嫦娥》:学生们轮流朗读课文,并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嫦娥为什么选择奔月?”等。
3.词语学习:通过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学生们进行词语解释和造句练习。
4.诗句学习:学生们朗读课文中的诗句,并讨论诗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5.价值观教育:通过讨论嫦娥的忠诚和勇敢的精神,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6.总结:学生们回顾所学内容,并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和价值观。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嫦娥》这篇课文,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知识点及教案 篇二
《嫦娥》是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神话故事。这篇课文以一个美丽的传说为背景,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这个著名的神话故事,还能够学习到一些语文知识和价值观。
首先,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嫦娥》了解到神话故事的特点。他们可以了解到神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和情节,如嫦娥、后羿、玉兔等。通过阅读这些神话故事,学生们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学生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嫦娥》学习一些语文知识。他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生字词和词语的意思,如“蟾蜍”、“玉兔”、“嫦娥”等。同时,他们还可以学习到一些诗句和句子的表达方式,如“千里挑一”的意思和用法。通过学习这些语文知识,学生们可以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学生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嫦娥》学习一些价值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勇敢是一种美德。嫦娥舍弃了美丽的人间,为了守护神仙的秘密而选择了奔月。这种忠诚和勇敢的精神可以激励学生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一堂《嫦娥》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学习一些生字词和词语的意思;
3.学习一些诗句和句子的表达方式;
4.培养忠诚和勇敢的精神。
教学活动:
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月亮和月饼,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嫦娥》:学生们轮流朗读课文,并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嫦娥为什么选择奔月?”等。
3.词语学习:通过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学生们进行词语解释和造句练习。
4.诗句学习:学生们朗读课文中的诗句,并讨论诗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5.价值观教育:通过讨论嫦娥的忠诚和勇敢的精神,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6.总结:学生们回顾所学内容,并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和价值观。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嫦娥》这篇课文,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知识点及教案 篇三
【#三年级# 导语】《嫦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咏叹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知识点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知识点
原文:嫦娥(唐代: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教案
学习目标:1、学习“屏、烛、晓、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诗人和嫦娥图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问题: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
3、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注意听,待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
4、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
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听课文朗读,我们也来读一读。
3、诗人简介
4、你有不会读的字吗?
5、学习生字
6、再读古诗,随时纠正学生读音。
三、再读,读准节奏
采用指名读、范读、分组读,指导朗读节奏。
四、复读古诗,读中理解古诗
1、出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齐读。
(2)读了诗,你有什么收获?
(3)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我们知道了什么?天快亮了
(5)天快亮了,诗人睡觉了没有?
(6)睡不着会感觉怎么样?很孤单,寂寞。
(7)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一说
(8)再读,老师提个醒: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2、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齐读
(2)男女分开读
(3)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吗?
(4)读了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5)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说说嫦娥为什么后悔?
(6)我们来想一想,嫦娥的心情怎样呢?
(7)那你们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8)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心情的理解,再读这句诗。
五、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过渡:月宫上孤栖无伴的嫦娥,人间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但在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所谓同病相怜。一样孤独寂寞!
(1)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2)读这首诗时语速要缓慢一些,语气要低沉一些!再读
(3)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吟诵这首诗啊,好吗?
(4)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把它读一读。
(5)老师和你们合作读:师读4个字,生读3个字。
(6)诗人由于心情孤独寂寞,坐看屏风烛影,仰望碧海星空,于是,他想到了月宫上的嫦娥,让我们轻轻合上书本,仰望星空,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
(7)寻找读诗高手。谁愿意来读一读。
六、课外延伸
那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
七、总结
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
八、作业
回去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或长辈们听!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教案
一、教材1、教材简析
《嫦娥》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八组、第29课《古诗两首》中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内涵丰富,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对《嫦娥》的多义我不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4个生字,并会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的神话传说。
三、教学重、难点:
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神话传说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设境想象法:运用画面再现情境,课文朗读乐曲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重点字词剖析法: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反复诵读古时中积极感悟。
五、学法
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帮助学生学习。
六、教学程序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
3、请学生注意听老师讲一个神话故事,然后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随后板书课题。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读课文来理解她的心情。)
(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
1、让学生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听课文朗读,学生也来读。
3、知诗人:教师简介诗人的情况。
4、学习4个生字。
5、再读古诗,随时纠正学生读音。
(三)再读,读准节奏。
采用指名读、分组读,指导朗读节奏。
(四)复读古诗,读中理解古诗。
1、出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齐读。
(2)理解字、词意思:云母屏风、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3)从字、词理解课文。
(4)从诗句中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5)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6)再读,老师提醒: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2、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齐读。
(2)男女分开读。
(3)理解字、词意思:应悔、碧海、青天、夜夜心。
(4)从字、词理解课文。
(5)从诗句中理解嫦娥的内心感受。
(6)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7)让学生带着对嫦娥心情的理解,再读这句诗。
(五)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过渡:月宫上孤栖无伴的嫦娥,人间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但在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所谓同病相怜。一样孤独寂寞!
(1)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2)读这首诗时语速要缓慢一些,语气要低沉一些!再读。
(3)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吟诵这首诗啊,好吗?(师范读)
(4)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把它读一读。
(5)老师和你们合作读:师读4个字,生读3个字。
(6)诗人由于心情孤独寂寞,坐看屏风烛影,仰望碧海星空,于是,他想到了月宫上的嫦娥,让我们轻轻合上书本,仰望星空,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
(7)寻找读诗高手。谁愿意来读一读。
(六)课外延伸
那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七)总结
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