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推荐3篇)

时间:2018-04-08 07:38: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标题:古代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2.掌握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画纸、彩笔、手工材料等。

学生:教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端午节的常见习俗,让学生提前感受到端午节的氛围。

二、讲解(15分钟)

1.教师通过PPT或讲解,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包括屈原的故事、吃粽子、赛龙舟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如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每组选择一个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习俗的由来、意义等。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利用教材和其他参考资料,收集相关信息。

四、展示交流(10分钟)

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研究的端午节传统习俗,并展示自己的成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2.全班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问、评论等。

五、巩固提高(10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性和文化内涵。

2.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制作端午节相关手工等。

【板书设计】

端午节

起源:屈原的故事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等

文化内涵:传承传统文化、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并深入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但在巩固提高环节,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端午节的习俗进行拓展,了解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标题:小说《草房子》的阅读与欣赏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草房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草房子》的主要情节。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变化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教材、笔记本等。

学生:教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小说的方法和技巧,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讲解(15分钟)

1.教师通过PPT或讲解,向学生介绍小说《草房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如李秀英的坚强、顾家贞的善良等。

三、阅读与欣赏(2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每个小组分别负责阅读指定章节,并讨论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分享交流(10分钟)

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阅读的章节,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全班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问、评论等。

五、总结评价(10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小说《草房子》的价值和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喜爱和观点。

【板书设计】

小说《草房子》的阅读与欣赏

情节:(简要概括主要情节)

人物形象:(列举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小说《草房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并通过阅读和分享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但在总结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表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小说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草房子》的读后感或书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说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小编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

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1、教师引读第1.8节。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 )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推荐理由: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集中,手段简化,致力于朗读、写字两大语文素养的,由于教者课前布置预习,因此,在教学时通过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作为起点,节约了课堂时间,为下面的初步感受性朗读争取了较大的空间。
第二课时伊始的朗读比赛,巩固了第一课时的朗读,也为下面的“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奠定了基础。三个咀嚼要点则引导学生紧紧扣住文章语言,穿行其中,涵咏其中,悟情明理,体会表达特点,不亦乐乎!

暖流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暖流”是什么意思?本文中的暖流是指天气情况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心情十分激动)为什么会这么激动?(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再读生字词。
   2、讨论识记方法。
   3、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拼音,写词语。
     和蔼 抑扬顿挫 沉浸 阅览 致意 视察
     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第二段,思索:江主席来到了南开,主要做了什么?(具体写了江主席与王辉等同学交谈)
   2、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怎样回答的。
   3、结合课文谈感受。
    (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
      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
    (2)分组朗读、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程序: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朗读。
   4、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但并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
   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佩服之情。
  四、朗读全文
   1、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朗读。
  五、作业
   1、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中秋》
   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       2 暖流
           兴奋   喜悦
         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儿童和春天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体会作者对少年儿童的喜爱、期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儿童和春天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设计一:谈话,这首歌熟悉吗?喜欢春天吗?你会到哪儿去找春天呢?
设计二:复习(紧扣课题)谁“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找春天)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寻找春天。找到了没有?快速地阅读,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
二、 感受春天的景美
学生速读课文,找到之后,认真地读一读。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
引导交流:景色如何?可以先说感受,再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先读相关的语句,再加以读论。
(出示海棠图),你可以对着图来介绍一下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吗?“海棠花……”
景色真美,让冰心奶奶“眼睛一亮。”你喜欢吗?你能把自己对海棠的喜爱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练习试读。指名展示。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齐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出示第6自然段)一气呵成,齐读这一段。引读好五六两段。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没有,(找到了,而且是那么饱满,那么烂漫)板书:花儿旺,春光好。
三、 感悟儿童的可爱
(一)过渡设计:花真多,老师不由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花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同样也是寻找春天,杜甫是只拣花儿多处行。而冰心奶奶却只拣儿童多处行(在课题上点出“只”)。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
(三)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书,找出书上反映儿童多的语句。反馈: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说理解,体会多,统一认识,标上序号。
2、儿童真多!儿童多处怎么样呢?你可以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认真地读一读,可以把自己当成冰心奶奶,也可以从少年儿童同龄人的角度。把自己的读后的感受写下来,写在文章的空白处。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巡视
3、提出新的要求:有了自己的感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马上交流的时候,不但要说,还要读。
(四)引导交流:儿童多处怎么样呢?
“怎么样”的参考观点:充满快乐,很自由,我很羡幕他们,很幸福。充满了笑声。很有礼貌,无拘无束,充满活动。朝气蓬勃。
朗读指导重点是第一、第三自然段。
学生的交流方式:我感觉儿童……我要朗读的是……或我读的一句是……我感觉儿童……引导相互评价:你觉得他有没有读出这种感觉?引导相互补充:还有谁也准备了这一段,有自己的感受,也想读这一句的?
大家真了不起,学习语文就要这样用心去读书,读出感受,读好感受。只要是自己用心去读的,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相信自己。
(五)统一主导性体验:调查一下,你作为同龄人,看这样的情景,羡慕他们吗?(欢乐多、活力足)想想冰心奶奶看到这些,心里想些什么呢?
(六)(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可以提供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话)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在冰心奶奶眼里花儿,儿童都是春天的一道风景)
追问:儿童与花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质疑或提问:“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也感到快乐”自己是谁,别人指谁?
读好这一段,背下这一段。
小结:现在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找春天,明白了吗?板书:(欢乐多,活力足)读好第9自然段。注意双重否定句的语气。
四、 体会冰心奶奶的人性美
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
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
今天我们都不虚此行,你们的活力让教师欢乐。
课后作业:(一)背诵课文
(二)读课外书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花儿旺,春光好,
欢乐多,活力足,
儿童多处总是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