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春望教案(推荐3篇)

时间:2018-06-05 07:48: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 篇一

标题:春望教案设计——感悟春天的美丽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春望》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

2. 理解诗人在春天的景象中表达的感叹和忧思;

3. 培养学生对春天美丽景色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 能够运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描述春天的美丽。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春望》;

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源;

3. 课堂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放映一段春天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出对春天的感受和联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描述自己在春天中所见到的美景。

2. 欣赏与理解(15分钟)

让学生阅读《春望》诗歌,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象征。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春天景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忧思。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幅春天的图片,运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描述图片中的美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4. 小组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所选图片所表达的美景和诗人的感叹。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总结春天美丽景色的特点和诗人的感叹。引导学生思考春天对人们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悟。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春天的景象,写一篇短文或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美丽的感受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达能力;

2. 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展示互评;

3.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 篇二

标题:春望教案设计——体验春天的美丽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春望》的内容和作者杜甫的创作背景;

2.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来描述春天的美丽;

3. 培养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感叹。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 能够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描述春天的美丽;

3. 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春天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春望》;

2. 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3. 班级户外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准备工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春天美景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联想。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期待和感受。

2. 欣赏与理解(15分钟)

让学生阅读《春望》诗歌,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象征。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春天景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忧思。

3. 户外活动(3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春天的景象,并试着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描述所见到的美景。

4. 分组分享(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美景和所写的描述。鼓励学生积极互动和交流,共同感受春天的美丽。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总结春天美丽景色的特点和诗人的感叹。引导学生思考春天对人们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悟。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继续观察春天的景象,并写一篇短文或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美丽的感受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达能力;

2. 学生之间的小组分享和互评;

3.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 篇三

【#教案# 导语】《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小编整理了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望教案一

  教学要点:①朗读②赏析③探究④拓展

  教学难点:①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作者简介;

  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

  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

  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

  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学生试读;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

  5、集体朗读。

  五、拓展活动

  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以“家书抵万金”为话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

  春望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春望》及五律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特点。

  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三首诗《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

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⑶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板书设计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簪

  春望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一、导入

  七年级我们所学的《登岳阳楼》的写作背景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2.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陷落。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八月,杜甫从鄜(fu)州家中到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本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

  三、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抵搔浑溅簪

  师补充律诗的押韵问题。

  四、听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师提示: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和212式。

  五、学生个别朗诵、全班集体朗诵。

  六、理解诗意

  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诗歌的内容了吗?小组交流,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1.学生小组交流。

  2.说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国破感时恨别抵搔

  3.小组推举代表说出各句话的意思。

  七、再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

  1.本文题目为“春望”,作者在春天看到了哪些景物?

  如: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

  2.看到这样的景色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用原诗或自我归纳的语句回答。

  如:恨感搔更短不胜簪家书

  3.作者通过春望这首诗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如:感时恨别忧国思家

  八、赏析诗歌

  参考角度:1.诗歌中精彩的字词句;2.写作手法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首联对比反衬寓情于景颔联触景生情承上启下

  颈联思家迫切引起共鸣尾联细节描写忧思之深

  九、探究质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触景生情/移情于物)

  十、拓展比较

  诗人在本诗中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当七年之后诗人听到官兵胜利的消息后又会是怎么的呢?试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比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学生讨论并说出诗歌的大意。

  2.思考下列问题: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一悲一喜,然而却有着相同点,相同之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

  寓情于景感时忧国

  城春草木

  溅泪花

  触景生情过渡

  惊心鸟

  产生共鸣烽火家书

  恨别思家

  细节描写搔更短不胜簪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