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扁鹊治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
原文:
《扁鹊治病》
夏朝时,有一位名叫扁鹊的医生,他非常聪明,懂得治病救人。他常常帮助病人,让他们恢复健康。
有一天,扁鹊去看望病人,发现一个人躺在床上,眼睛闭着,嘴巴紧闭。扁鹊走近一看,发现这个人浑身发热,额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掉下来。扁鹊心里知道,这个人得了重病。
扁鹊为了治好这个人的病,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将一锅热水搬来,然后把这个人放在热水里煮。这个人被热水烫得直叫疼,但是扁鹊并没有理会他的痛苦,而是一直在旁边观察。
过了一会儿,扁鹊突然发现,这个人的嘴巴终于张开了,脸上的表情也变得轻松了。扁鹊知道,这个人的病已经好了。
扁鹊治好了这个人的病后,他在村里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看病。扁鹊总是尽力帮助病人,让他们恢复健康。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夏朝时期扁鹊治病的故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其懂得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夏朝时期扁鹊治病的故事。
2. 学习阅读理解。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扁鹊治病》。
2. 图片或视频资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回忆扁鹊治病的故事。
2. 学习课文《扁鹊治病》,师生共同阅读,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3. 进行课文理解训练。老师提问相关问题,学生积极回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拓展词汇,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扁鹊治病的方法是否合理,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6. 小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扁鹊治病》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课前的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源的展示,引发了学生对扁鹊治病故事的兴趣,提前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课文阅读和理解的训练,通过师生互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进行了思维的拓展,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扁鹊治病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态度,使其懂得关心他人。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组织学生的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同时,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教学反思,我会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三年级语文《扁鹊治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三
【#三年级# 导语】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扁鹊治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扁鹊治病》原文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医叫扁鹊。一天,他去拜见蔡桓公。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毫不在意地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扁鹊只好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满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扁鹊解释道:“病在皮肤,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天以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找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拜见、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等词语。
2、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难点: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准备:
重点词句和词语的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你知道这几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吗?(神医)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神医——扁鹊,知道扁鹊吗?(生结合收集的资料介绍扁鹊。
3、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了解课文,分组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扁鹊几次见了蔡桓公?说了什么?结果怎样?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二)检查自学情况
三、深入学文,理解寓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扁鹊是神医,从哪些看出来?
2、读后交流出示:
一天,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过了十来天,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十天后: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了……
(1)读了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老师相机补充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话。
你怎么理解这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知道扁鹊是神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读读课文,看看蔡桓的表现?读后交流
5、明知道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一而再、再非三地去劝说?
指导读对话。
6、扁鹊为什么要跑到秦国去了?
7、是啊,蔡桓公没有听从扁鹊的劝说,五六天之后,他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扁鹊是神医,可最后蔡桓公却因小小的皮肤病病死了,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呢?
你觉得蔡
桓公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是啊,病不等人呀,如果你今天不理它,它就会越来越猖狂,从皮肤一直往里面钻,但如果蔡桓公能像一个寓言故事一样——(亡羊补牢)那样子,蔡桓公可能还能做几十年的大王。可是,他没有亡羊补牢。此时此刻,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学生说)
8、师总结: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这么短小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啊!
四、★课内延伸
1、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2、写后交流
3、总结:这则寓言故事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引以为戒,不要让蔡桓公的悲剧在我们的身上重演!
五、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K29。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通俗易懂,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体会。教学时我分三步实施。
一是课前质疑“扁鹊是一位名医吗?”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阅读文本,寻找自己的答案。这个问题,学生理解非常到位。
二是以扁鹊三次劝说蔡桓公治病为主线,通过研读扁鹊和蔡桓公的对话,揣摩两个人物的不同心理,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让学生先找出描写蔡桓公和扁鹊表情、神态、动作的词句读读,然后让他们通过这些描写想象蔡桓公和扁鹊的心理活动。通过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使学生能更深入的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崇高;体会蔡桓公固执己见和不听正确意见的性格,以达到明理。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学生贴近文章,在表达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同时还能从中感受到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蔡桓公讳疾忌医和固执己见,为明理做铺垫。
不过,在朗读训练时,对文中人物的语气把握还稍有欠缺。朗读的基本形式能够达到教案的设定环节,但是在学生回答并且指导读的时候还有些牵强,显得不是那么自然。
三是联系生活体会寓意。理解寓意是学习寓言的灵魂,能把寓意不着痕迹又水到渠成地理解透彻并有深刻感悟是完美教学的目标。本课的寓意揭示,我先借分析蔡桓公病症由小到大的原因渗透“防微杜渐”的意思。
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但是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上,以至于草草结束了课堂。此次教学活动,感谢潘书记的悉心聆听,细致的点评。从这堂课中,我学习到了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且在习作中学会运用对话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