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威》教案三篇 篇一
标题:《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狐假虎威》,培养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理解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3.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事物,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故事情节,包括主要人物和事件。
2. 学生能够推理出故事的结局。
3.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推理出故事的结局。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教学准备:
1. 课文《狐假虎威》的复印件。
2. 课堂练习题的复印件。
3. 板书。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
1. 教师出示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
2. 引导学生提问:“这个故事会发生什么?”“主人公是谁?”等等。
Step 2 阅读与理解
1.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主人公是谁?”“狐狸为什么要假扮成老虎?”等等。
Step 3 推理故事结局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鸡没有告诉老虎真相,故事会怎样发展?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推理结果。
Step 4 语言描述
1. 学生分组练习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2. 选取几组学生进行展示。
Step 5 拓展练习
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教师检查和讲解答案。
Step 6 总结
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故事中的教训和启示。
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写下自己的感悟。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威》教案三篇 篇二
标题:《狐假虎威》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在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3.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事物,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故事情节,包括主要人物和事件。
2. 学生能够通过活动推理出故事的结局。
3.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通过活动推理出故事的结局。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教学准备:
1. 课文《狐假虎威》的复印件。
2. 班级分组。
3. 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
1. 教师出示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
2. 引导学生提问:“这个故事会发生什么?”“主人公是谁?”等等。
Step 2 分组活动
1.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主人公是谁?”“狐狸为什么要假扮成老虎?”等等。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Step 3 推理故事结局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鸡没有告诉老虎真相,故事会怎样发展?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推理结果。
Step 4 制作故事场景
1.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自己的想象,制作故事场景的模型或绘画。
2. 学生进行展示,并解释自己的设计意图。
Step 5 角色扮演
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扮演一个故事角色。
2. 学生通过扮演,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Step 6 总结
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故事中的教训和启示。
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写下自己的感悟。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和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制作故事场景的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并体会到故事中的教训和启示。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威》教案三篇 篇三
【#教案# 导语】狐假虎威是个成语,读音为hú jiǎ hǔ wēi,是一个汉语成语,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威》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狐假虎威教案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会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老虎、狐狸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课题
师:在茂密的森林里,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出示插图一)
想一想,狐狸会被老虎吃了吗?(指名说)
书上是怎样写的,请小朋友读读课文2—5小节。(生自由读2—5小节)
二、学习课文2—5小节
1、狐狸被老虎吃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
2、再读2—5小节,用笔划出表示狐狸狡猾的词和句子。(学生读书,划词)
3、指名说(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说、狐狸说的话)
(卡片出示词和句子)
(1)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是在干什么?(想办法对付老虎)(想鬼主意)谁能来表演一下?大家一起表演。
(2)怎样说才是扯着嗓子说?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为了让老虎害怕)
(3)师领读两个词语(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
4、狐狸扯着嗓子说了几次话?(两次)
(1)第一次说了什么?(卡片出示:你敢吃我?)
①狐狸这样问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谁来学着狐狸说一说?(指名读,师评价)
②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是什么反应?(老虎一愣)老虎怎么说?(卡片出示:为什么不敢?)
谁能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指名表演)
③老虎一愣,说明什么?(老虎开始上当了。)
④哪两个小朋友愿意读狐狸和老虎的第一次对话?(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2)老虎还没有完全上当呢,狡猾的狐狸继续编造谎言,狐狸怎么说?(出示卡片: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有几句话?最后一句是什么标点?(!)
大家来猜一猜,狐狸说这些话时语气会怎样,表情又会怎样?(不再紧张,有点得意了……)
来比比,谁演的狐狸最狡猾,能蒙住老虎?(指名表情朗读第四节)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这个“蒙”字是什么意思?(骗)这时,老虎心里在想些什么?
它相信狐狸的话吗?(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出示成语词卡朗读后贴于黑板。)
5、分角色朗读2——5小节。(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三、学习课文6—8小节
1、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了个鬼主意,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后找到第六自然段读一读。
指名读: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示小黑板: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2、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请大家读读课文7-8自然段,用笔划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语。(学生读书,划词)
现在你看到走在前面的狐狸怎么样?跟在后面的老虎呢?(学生回答后出示卡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分别贴在狐狸和老虎的图下)
3、指名读描写狐狸的词,边读边做动作。齐读,做动作。
4、指名读描写老虎的词,边读边做动作。齐读,做动作。
5、分组读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做动作。
6、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都怎样?(感到纳闷)“纳闷”什么意思?为什么感到纳闷?(因为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往常的狐狸是什么样子?(鬼头鬼脑)7、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这句话:睁大眼睛,显出害怕的样子。)
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出示插图)
8、小朋友,森林中的百兽到底是被谁吓跑的呢?百兽们怕的是谁?
9、第八小节怎样读?(指名读)
10、师引读7—8小节
11、表演7—8小节
12、采访老虎: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怎么想的?(原来狐狸说的是真的。)
采访狐狸: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怎么想的?(果然不出我所料)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老虎被真的被蒙住了,受骗了,谁来告诉它真相。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老虎说两句。
2、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背景:威风凛凛的老虎图)齐读
3、这句话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狐假虎威”,(板书)理解“假”,即“借着”。
4、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五、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学完了这一课,你想对狐狸说什么?想对老虎说什么?
六、作业:
1、选用黑板上的成语造句。
2、回家把《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狐假虎威教案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实际意义。
重点、难点:
1、认读文中2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头饰、生字卡片、课件
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
一、检查复习
出示生词卡片认读生词卡片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狐狸、老虎的图片)。质疑:它们是谁?你对它们有什么印象?1、自由发言
2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们之间的故事。3、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听明白了什么?1、汇报听后的收获
(2)理解“窜”字的意思。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图画。
(4)指导朗读。问: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大家读一读,看谁能让大家感到紧张?3、指读、比赛读、齐读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结果怎么样呢?
2、学习2—5自然段
(1)理解“骨碌一转”1、学生上台做动作
(2)质疑: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
说明了什么?
(3)理解:扯着嗓子
(4)指导朗读2、尝试读
(5)师做“一愣”的动作,3、指名读引导学生理解“一愣”的意思。
(6)质疑:老虎为什么一愣?4、联系生活实际,陈述原因。
(7)(课件展示图画)师:第四自然段比较难读,你用什么语气来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呢?
(8)指导朗读5、加上动作朗读,
6、指名上台读。
(9)师松开手: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3、学习6—8自然段
(1)这时,你是狐狸,你会怎么做?1、自由发言、交流,加动作朗读。
(2)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3)师:走吧!我们到森林里地看看!2、自由读课文马上,老师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3、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样子。
(4)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意思。
(5)问狐狸,你什么要这样做?
4、生表演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6)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其余学生齐读
(7)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些什么?7、8自然段。5、参加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8)问百兽:你们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你们有什么感想?
(9)理解“纳闷”一词的意思
(10)你们为什么跑?你们怕谁?
(11)师小结:所以,我们说狐狸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它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2)指导朗读6、尝试读
7、齐读
4、学习第9自然段齐读第9自然段理解“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
四、师生共同总结
质疑:你喜欢这只狐狸吗?为什么?讨论、交流
狐假虎威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尝试表演。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理解故事内容。
2、以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
3、抓住重点词句,读议结合,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及其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识字、写字,认识一个多音字。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挂图,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师出谜语:尖嘴尖耳尖下巴,狡猾多疑托大尾。
问:“狐”指什么?(狐狸)“虎”指什么?(老虎)
问: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狐狸和老虎?
狐狸:狡猾、机智。老虎:凶猛、威风,被称为“百兽”。
2、让我们查查字典吧。“假”读jiǎ,有三个意思:①不真实,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反。②借用,利用。③拒理推断,有待验证。按照规定或经请求时离开工作学习的场所。想一想,
“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借用,利用”的意思。)
3、这个题目什么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
师问: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它是怎么借到的?结果怎样?
二、诵读课文并学习生字词。
师问:“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各自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
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
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
(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扯、兽、爪”是翘舌音,“闷、窜、胆”是前鼻韵母,“趟、抗”
是后鼻韵母,“蒙住”的“蒙”读mēng不读méng,齐读。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威风胆子吓跑寻找爪子借着骨碌违抗窜过一趟狡猾百兽
生字组成的词语会不会读?自由练读,抢读词语卡片。
(3)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3、读通课文。
(1)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2)指名汇报练读的效果。
(3)采用老师范读、学生示范、个别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直到把课文难读的句子读通为止。
(4)小结:大家真不简单,这么长的句子都读通顺了,太棒了!
4、再读课文。
1)同学们选自己能读好的一节认真练读,要求把它读流利,等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2)采用多种形式分小节读课文。
(3)各自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后,指名分小节朗读全文。
(4)小结。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
2、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新问题呢?
3、小结: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上述新问题,不能解决的呀,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