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
《昆明的雨》
雨,无论在哪个季节,都是一种美丽的存在。它清洗尘埃,滋润大地,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而昆明的雨,更是别具一格,让人流连忘返。
昆明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花园城市。位于云南省,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而昆明的雨水更是丰富多样,让人流连忘返。课文《昆明的雨》讲述了一位小女孩的雨中经历,通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了昆明雨的独特之处。
故事中的小女孩乐意在雨中玩耍,她用手指划过雨滴,感受着细腻的触感。她捧起雨水,让它们在手心中流动,欣赏着水滴的美丽。她用舌尖接住雨滴,品味着它们的味道。小女孩还发现了雨后的美丽彩虹,她追逐着彩虹的颜色,在雨中留下了欢乐的足迹。
通过小女孩的视角,我们看到了昆明的雨是如此的独特和美丽。它不仅是水的形态,更是一种生命的象征。它滋润了大地,让花草树木茁壮成长;它给人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让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昆明的雨,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了对雨的新认识,让我们重新审视雨的价值和意义。雨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应该珍惜和感恩。无论是昆明的雨,还是其他地方的雨,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神奇的存在。让我们一起享受雨的洗礼,感受雨的美丽。
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昆明的雨》这篇课文,了解昆明的雨的独特之处;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珍惜自然资源。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感受昆明的雨的美丽;
2.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1. 课文《昆明的雨》的复印件;
2. 彩虹图片和昆明雨的图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引入课题,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 出示彩虹图片和昆明雨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雨的认识和感受。
Step 2 阅读课文
1. 让学生阅读课文《昆明的雨》。
2.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昆明雨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Step 3 反思与讨论
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昆明的雨有什么特别之处?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Step 4 语言运用
1.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眼中的昆明雨。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表达。
Step 5 拓展延伸
1. 给学生展示一些其他地方的雨景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比较。
2. 让学生思考,自己所在的地方的雨有什么特别之处?
Step 6 总结归纳
1. 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昆明的雨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保护雨水资源?
Step 7 作业布置
1. 让学生以《我的家乡的雨》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乡的雨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篇二
《昆明的雨》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美丽的存在。无论在哪个季节,雨都能给人们带来清新和舒适的感觉。而昆明的雨,更是别具一格,让人流连忘返。
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昆明的气候四季如春,温暖而湿润。而昆明的雨水更是丰富多样,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感动。
课文《昆明的雨》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昆明雨中的经历。小女孩用手指划过雨滴,感受着细腻的触感;她捧起雨水,让它们在手心中流动,欣赏着水滴的美丽;她还用舌尖接住雨滴,品尝着它们的味道。小女孩追逐着彩虹,在雨中留下了快乐的足迹。
课文通过小女孩的视角,展现了昆明雨的独特之处。昆明的雨滋润了大地,让花草树木茁壮成长;昆明的雨给人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让人们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昆明的雨,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了对雨的新认识,让我们重新审视雨的价值和意义。雨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应该珍惜和感恩。无论是昆明的雨,还是其他地方的雨,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神奇的存在。让我们一起享受雨的洗礼,感受雨的美丽。
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昆明的雨》,了解昆明的雨的独特之处;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感受昆明的雨的美丽;
2.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1. 课文《昆明的雨》的复印件;
2. 彩虹图片和昆明雨的图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引入课题,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 出示彩虹图片和昆明雨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雨的认识和感受。
Step 2 阅读课文
1. 让学生阅读课文《昆明的雨》。
2.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昆明雨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Step 3 反思与讨论
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昆明的雨有什么特别之处?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Step 4 语言运用
1.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眼中的昆明雨。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表达。
Step 5 拓展延伸
1. 给学生展示一些其他地方的雨景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比较。
2. 让学生思考,自己所在的地方的雨有什么特别之处?
Step 6 总结归纳
1. 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昆明的雨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保护雨水资源?
Step 7 作业布置
1. 让学生以《我的家乡的雨》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乡的雨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三
【#教案# 导语】《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是一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文章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着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课文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
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过渡: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诗词导入法营造一种美的的氛围,激起学生走进昆明的雨、走进文章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与昆明的雨来一场完美的邂逅。)
二、初读课文,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1.圈画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情。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圈画出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娇的吆喝声:带着雨珠芬芳馥郁的缅桂花: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旧时光……
3.思考质疑:作者不是要写昆明的雨吗?可雨在哪里?
明确:①都是发生在雨中的景象 ②在雨的滋润下得以生长。
(设计意图:汪曾祺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吐露心声: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想念悠然美好的生活。”《昆明的雨》看是写雨,其实描绘的是一幅画中的故事,一段怀恋的时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闲适恬淡之感。汪曾祺特别善于捕捉细小的美,在“凡人小事中寄寓深情”,他心怀昆明的雨,笔下的人事景物无不笼罩在温柔细雨中,其情越深沉,寄托情感的载体就越小,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小事”,写出了雨中的点点滴滴,看似散乱,东一笔西一笔,但无一不渗透着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怀恋。初步感知全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三、镜头定格,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1.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试着用文中一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空气湿润、雨季相当长,但并不使人厌烦、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2.选择文中的一种景物,具体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教师配上图片,给出示例:“你看,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浓绿、很多、极肥大”,这么旺盛的仙人掌就是昆明的雨滋润的,所以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丰满的。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美点寻踪、诗意再现等,引导学生在对文字的默读品味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作者借昆明的雨,借雨中的景物人事传达给我们的美感和诗意,深沉的情思。这一环节实现学习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四、品读文本,体悟其中情味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文中哪些画面很让人动情?品读语句,小组交流讨论情味内容。教师示例分析:卖杨梅的小姑娘:(1)朗读:“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声音娇娇的。”(2)品析:寥寥几笔,绘出一幅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刻画了一个娇俏、文静、可爱的女孩形象。她小小年纪就要靠卖杨梅贴补家用,生活应该是艰辛的,可她仍戴着小花帽子,穿着绣了满帮花的鞋,说明了她有爱美之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小组合作品悟:预设《送缅桂花的母女》《雨中与友人小酌》等
品析: 贫穷却爱美的小姑娘,分享缅桂花的房东母女,她们面对艰辛的生活都是勇敢而从容的。他们和那些生命力顽强、长得又大又美的仙人掌一样,活得明亮、丰满而使人动情。
(设计意图:汪曾祺的散文如诗如画,宁静美好,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一环节意在抓重点、寻美点、品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
五、合作探究,品析语言的淡而有味。
师:王安忆评汪曾祺: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深情的。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活动一:【我是朗读者】
请以朗读者的身份,读出你喜欢的语句,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通过朗读感受其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或氛围的美,圈点勾画,用批注的方式,品味文中“平淡有味”的语言,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感受文字的美和内在的意韵。
示例:①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滑,嫩,鲜,香。”能不能将逗号改成顿号?
明确:不能,体现原句作者的陶醉、赞美之意),师生一起总结:汪老有一支神奇的笔,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有时用传神的比喻,有时连比喻也不用,仅仅几个小小的标点,却总能让我们有看见当时情形的感觉。
②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明确: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这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写出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惊叹与喜爱。“?”“!”的使用不仅语言简洁,读来亲切、口语化,也凸显出作者的惊叹与喜爱。追问:要是在这两句话前各添加一个感叹号表达作者的感情,你会加什么?
预设:(咦)这种东西也能吃?! (哇/啊)这东西这么好吃?!
师生对读,再次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雨季菌子美味的喜爱与怀念,提示学生注意句末的标点符号。
适时点评:菌子是属于昆明的雨季,而菌子的色香味是属于有趣的美食家汪曾祺的。正因为心中有趣,文章才有趣。汪曾祺的散文就是这样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③酒店小酌:一条偏僻的小街道,一个安静的小酒店,一张桌子,两条凳子,桌面一碟肥而不腻的猪头肉,半市斤酒,与好友相对而坐,店外嘀嗒雨声,淡淡花香弥漫,时间仿佛静止在了此刻。这闲适、平淡的氛围,多美!
(设计意图:汪曾祺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一环节意在抓重点、寻美点、品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为了引导学生动情地品味语言,而不是漠然地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我设计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真正走进文本,并联系生活运用。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
活动二:【视频欣赏:过桥米线—汽锅鸡】
这一家所以有名,一是汤好,汤面一层油,看似毫无热气,而汤温在一百度以上。据说有一个“下江人”司机不懂吃过桥米线的规矩,汤上来了,他咕咚喝下去,竟烫死了。二是片料讲究,鸡片、鱼片、腰片、火腿片,都切得极薄,而又完成无残缺,推人汤碗,即时便熟,不生不老,恰到好处。
设计意图:本课属于自读课,重点在于学生要学会自读品悟的能力,并且能够自主运用这份能力去自主学习,在迁读悟美的环节,让学生阅读汪曾祺《过桥米线—汽锅鸡》,感受一碗普通的过桥米线作者将其写得有滋有味,语言也像雨一样虽平凡却让人觉得丰满、明亮、动情。
活动三:【小试牛刀: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想念过去的味道。那你的家乡味是什么呢?模仿作者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选取自己家乡的特色食物,写几句有滋有味的文字。
(设计意图:散文教学中最自然最美妙的实践方式就是品读语言、抒写心声。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我们要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来探讨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在多样的读写创造活动中,丰富情感,增强描绘生活的能力。活学活用,既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又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迁读悟美,感受作者诗意审美。
在作者眼中一切都是美妙的、诗意的,思考为何作者会将昆明描绘的这么美好?
【背景资料】原来汪曾祺的一生极为艰难,他经历了中国社会脱胎换骨的时期,1939年他考入西南联大,在那里他结识了像沈从文、闻一多等文坛名人,这段时间,虽生活艰苦,但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昆明汪曾祺也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同时他也在此收获了他人生中的爱情,所以,在昆明的七年无疑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汪曾祺在昆明》
因为热爱,所以他笔下的景、物、人、事才显得格外动情,因为热爱,情感像雨一样绵长:因为热爱,文字语言风格像雨一样。
【品读共分享】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以“我发现,______原来也是一种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情趣和美,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设计意图:汪老总用最动情的文字记录平常生活里的诗意,记录普通人身上的美与善,虽然他也历经坎坷,毕业后曾因找不到工作想到自杀,*中更是饱受摧残,但他始终以达观从容、诗意审美的态度去发现生活的美与趣味,他曾说:“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七、课堂总结:
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看似随意,又别具匠心,这“苦心经营的随便”背后,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师运笔的从容洒脱,如果你对汪老的散文意犹未尽,想对汪老了解更多,可以读他的作品《人间草木》《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生活,是很好玩的》。
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