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合欢树》教案设计【精简3篇】

时间:2019-06-09 02:12: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语文《合欢树》教案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合欢树》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表现人民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主线,通过描写主人公林华山一家人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人民在动荡年代中的生活和奋斗,以及对家庭、爱情和亲情的追求。本篇教案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合欢树》,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部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合欢树》的作者、出版背景和作品的主题;

2.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分析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和语言运用;

4.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5.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2.分析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和语言运用;

3.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读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小说;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3.阅读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批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合欢树》的封面和简介,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讲解:介绍《合欢树》的作者郭沫若和作品的出版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阅读和分析:分段对小说进行阅读和分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和语言运用;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总结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读后感和分析文章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现和分析小说中的问题和主题。

高中语文《合欢树》教案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合欢树》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表现人民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主线,通过描写主人公林华山一家人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人民在动荡年代中的生活和奋斗,以及对家庭、爱情和亲情的追求。本篇教案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合欢树》,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部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合欢树》的作者、出版背景和作品的主题;

2.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分析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和语言运用;

4.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5.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2.分析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和语言运用;

3.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读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小说;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3.阅读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批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合欢树》的封面和简介,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讲解:介绍《合欢树》的作者郭沫若和作品的出版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阅读和分析:分段对小说进行阅读和分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和语言运用;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总结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读后感和分析文章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现和分析小说中的问题和主题。

高中语文《合欢树》教案设计 篇三

高中语文《合欢树》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引导学生研读和品味作品,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3.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学会珍惜。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2.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合欢树》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人的残疾最可怕的不是肉体的残疾,而是精神的'残疾。母亲用她人性的光辉支撑着、激励着儿子由精神的残疾走向精神的健全,迈入人生的新境界。这是一种让人刻骨铭心的深沉的母爱。合欢树是作者情感的象征。

  二、结构分析

  研讨如下问题:

  1.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象征手法。

  解析:“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是一种深入浅出、寄意深远的的构思方式。生活中比较复杂的又有深刻意义的,有时又是不便明说的事情,运用象征的手法,可以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让人既能体会到事物的意义,又能体味到文章语言的深刻与美好。

  2.象征手法的分类有几种?

  参考答案:一种是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意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直抒胸臆地点出象征之意。

  解析:这是从象征手法的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分类

的。相比之下,前者更为含蓄蕴藉,意味隽永。

  3.概括这一类散文的写法。

  参考答案:以物来命名的散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物融入了一段故事,而且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2)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在里面,是内心情感的物化。

  (3)作为一种象征,借物来表现高尚的品格。如冰心的《小橘灯》,茅盾的《白杨礼赞》。

  解析:这既是融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散文的特点,也是我们学习本文所要明了的内容。

  4.全文可分两部分,请简要分析各部分的内容。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是写母亲生前对“我”的照料和鼓励。

  第二部分是写母亲去世后留给我的深深的爱。

  解析:第一部分(1~3段),写母亲生前对“我”的照料和鼓励。

  第二部分(4~12段),写母亲去世后留给我的深深的爱。

  三、重点问题探究

  1.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为什么有不同的表现?

  参考答案:对同一件事,母亲先后说过不相同的话,这是由于“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样。对于年少的心高气傲的急切期待母亲表扬的孩子来说,一瓢冷水可以让孩子冷静,不至于骄傲、自满;对于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这是激励,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用心良苦。

高中语文《合欢树》教案设计【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