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平均分数学教案【精简6篇】

时间:2018-03-01 06:26: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平均分数学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探索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 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平均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2. 学生准备笔、纸。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起学生对平均数的思考:

“小明参加了三次数学考试,分别是85分、92分、77分,你们知道小明的平均分是多少吗?”

请学生思考一下,并简单讨论。

Step 2:概念解释

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写下问题中的三个成绩,然后解释平均数的概念:

“平均数是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在这个问题中,小明的三次考试分数的总和是85+92+77=254,他参加了三次考试,所以他的平均分是254÷3=84.67。”

请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出计算过程,并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Step 3:合作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每组选择一个成员的三个数值,然后计算他们的平均数。学生可以用纸和笔来进行计算。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Step 4:展示与总结

教师请几个小组来黑板或白板上展示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答案。鼓励其他学生提问、评论和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5: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巩固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检查答案。可以通过抽查学生的答案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展示与总结环节,学生也能够通过观察其他小组的答案来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同时,通过巩固练习,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小学平均分数学教案 篇二

教案名称: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 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习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2. 学生准备笔、纸。

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均数应用题目。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起学生对平均数的回忆:

“小明参加了三次数学考试,分别是85分、92分、77分,你们知道小明的平均分是多少吗?”

请学生回忆一下,并简单讨论。

Step 2:复习与讲解

教师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解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

“在一个班级里,有20个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00cm、105cm、110cm、115cm......现在我们想知道这个班级的平均身高,我们应该如何计算?”

请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回忆计算过程,并思考其他实际生活中使用平均数的场景。

Step 3:练习应用

教师布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均数应用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并检查答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完成。在解题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意义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Step 4:展示与总结

教师请几个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鼓励其他学生提问、评论和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总结平均数的应用场景,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5:拓展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检查答案。可以通过抽查学生的答案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和应用平均数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目,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展示与总结和拓展练习,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小学平均分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

  相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小学平均分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

  教学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通过情境谈话引出本课课题。出示课件

  师:(松鼠)秋天到了,松鼠们开始储存食物,为过冬做准备。今天松鼠妈妈去森林里又采了一些松果,松鼠妈妈海给了10个松果给松鼠兄弟们,让他们去分。如果你是松鼠兄弟,你打算怎样去分?谁来说一说?教师指名答。

  二、探究新知

  1、讨论

  师:请大家观察这些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好,最公平。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共识:每只松鼠分5颗松果最公平。因为分得一样多。

  2、动手操作。

  出示课件。师:要想两只松鼠分的同样多,应该怎样去分呢?请大家拿出10根小棒代表10颗松果,分一分吧。(学生动手操作)

  3、出示课件,边演示边说。师:帮小松鼠分松果,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先两个两个的分,再一个一个;还可以一只松鼠五个。不管用哪种方法去分,每只松鼠最后都得到了同样多的松果。那么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出示课件。师:谁试着把刚才把刚才平均分的过程说一说。有(10)个松果,平均分给(2)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5)颗松果。

  三、深化新知,应用提高

  1、出示课件。你们看这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2、出示课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的小白兔们要到地里去拔萝卜了。地里一共有12个萝卜。

  师: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平均呢?请大家拿出12根小棒代表12个萝卜来分一分吧。

  3、小组合作根据要求摆小棒。

  4、看图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5、按要求填空。总结: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分得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分得越多。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知识。

  四、总结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动物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丰富的食物,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呢?

  五、板书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小学平均分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

  同样多平均分

  演示教具:

  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

  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的“做一做”

  A、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消化提高

  1.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学反思

  《平均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整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在备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评价一下分得对错,教师订正,最后用教具演示,这样学生比较快的认识了平均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平均分”,通过分组讨论分配方案,再按方案进行“平均分”,通过小组交流,自然而然的对学困生进行了帮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困生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让学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为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上课特别的积极,上课气氛很活跃。

  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掌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学平均分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第30~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平均分,并能够几个几个地分;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分,分成几份,初步建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表象。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分析、综合、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萝卜图片、桃树画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在小黑板上摆上三角形,请学生看图回答;

  △△△△△△△△

  说说图中分别表示是()个()。

  2、请学生摆一摆小棒:

  3个23个4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只桃子。

  提问:这里有几只桃子?如果把它们分成2堆,你会分吗?

  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分一分,指各演示,○○○○○○

  (2)请同学们把6个圆片分成3堆,指各演示,○○○○○○

  (3)请学生们观察,并且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试一试。

  (1)每四人一组,同学们将自己分的过程,结果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2)让学生汇报,并演示。

  (3)提问:为什么我们说这样分就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

  (4)练习:第31页想想做做第1。

  ①、让学生分别说说图意;

  ②、学生判断;

  ③、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称作平均分?

  3、教学例题2;

  (1)出示挂图,你在图上找到了什么?有几只小猴子,几只桃子?

  提问: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是要我们怎样去分?几个几个地分?

  (2)教师演示:

  ①把2只桃子分给一只小猴,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只桃子分给第2只小猴?

  ②再把2只桃子分给第2只小猴,提问:分完了吗?怎么分;

  ③拿最后2只桃子分给第3只小猴。

  ④6只桃子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个小猴?

  ⑤请说说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分的?为什么?

  4、试一试;

  (1)拿出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先拿出2根放一堆,再拿2根又放一堆……,一共分成6堆。

  说明:每2根放一堆,就叫“每2根一份”;

  (2)照样子分一分,说一说;

  (3)学生填书;

  (4)提问:刚刚在分小棒,分桃子时,我们都是几个几个分的,这种分法是一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

  2、完成想想做做第3。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什么叫做平均分?几个几个地分,属不属于平均分?

小学平均分数学教案【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