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春酒》教案 篇一
《春酒》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由明代文学家琦君创作而成。该作品以描写春天和饮酒为主题,通过对春天的赞美和对酒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本教案将以《春酒》为文本,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琦君和《春酒》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春酒》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分析《春酒》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创作和讨论。
二、教学内容
1. 了解琦君和《春酒》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琦君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春酒》的创作意图和主题。
2. 掌握《春酒》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分段阅读《春酒》,了解其基本情节和结构,通过讨论和分析,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和作用。
3. 分析《春酒》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通过分析《春酒》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修辞手法。
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创作和讨论。
通过写作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展示对《春酒》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通过展示《春酒》的书籍封面和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春酒》这个题目有什么想法?你们对春天和酒有什么感受?”
2. 阅读活动
让学生分段阅读《春酒》,并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和作用。然后进行全班讨论,总结《春酒》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3. 分析活动
分析《春酒》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修辞手法。通过讨论和举例,加深学生对意象和象征的理解。
4. 创作活动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创作,可以写一篇仿写《春酒》的作品,也可以写一篇对《春酒》的评论文章。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对《春酒》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活动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听取他们的讨论和观点,以及检查他们的写作成果,评价他们对《春酒》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琦君《春酒》教案 篇二
《春酒》是明代文学家琦君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描写春天和饮酒为主题,通过对春天的赞美和对酒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本教案将以《春酒》为文本,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琦君和《春酒》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春酒》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分析《春酒》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创作和讨论。
二、教学内容
1. 了解琦君和《春酒》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琦君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春酒》的创作意图和主题。
2. 掌握《春酒》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分段阅读《春酒》,了解其基本情节和结构,通过讨论和分析,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和作用。
3. 分析《春酒》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通过分析《春酒》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修辞手法。
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创作和讨论。
通过写作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展示对《春酒》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通过展示《春酒》的书籍封面和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春酒》这个题目有什么想法?你们对春天和酒有什么感受?”
2. 阅读活动
让学生分段阅读《春酒》,并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和作用。然后进行全班讨论,总结《春酒》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3. 分析活动
分析《春酒》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修辞手法。通过讨论和举例,加深学生对意象和象征的理解。
4. 创作活动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创作,可以写一篇仿写《春酒》的作品,也可以写一篇对《春酒》的评论文章。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对《春酒》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活动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听取他们的讨论和观点,以及检查他们的写作成果,评价他们对《春酒》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琦君《春酒》教案 篇三
琦君《春酒》教案
教学设想:
1、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2、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3、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
2、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学法指导:
1、通过了解春酒的配制过程及相关风俗知识,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对故乡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通过品味本文清新素淡、典雅隽永的语言特点,来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导语: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春节不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压岁钱,可以买很多想要的东西。但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那么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琦君的《春酒》。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是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以她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副中国农村社会的朴素生活图景。琦君的作品,有与人不同的独特风格。特别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挚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笔致婉约,使文章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二、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作者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思乡曲》)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划出你认为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三、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研讨课文
(一)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第1、2小组讨论)
板书小结 :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 风俗美
(二)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第3、4小组讨论)
板书小结:母亲 “我” 阿标叔 乡邻乡亲
(三)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第5—12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后师作指导,出示幻灯)
1、母亲(第5、6小组讨论)
(1)“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2)“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
小结: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2、花匠阿标叔(第7、8小组讨论)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小结:突出花匠阿标叔的热心。
3、乡邻乡亲(第9、10小组讨论)
(1)“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2)“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3)“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小结: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大方。
4、“我”(第11、12小组讨论)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小结:表现我充满了童真童趣。
(四)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你对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看法,请谈谈!(第13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
师指导要点:
人情美(板书)(五)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
指导要点:对故乡有感情。
问:对故乡的什么有感情呢?(第14组讨论)
指导要点: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思乡之情。
问:所以“春酒”是一杯什么样的酒?
指导要点:怀旧思乡的酒(板书)
四、迁移扩展
思乡是远离故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思绪,余光中的《乡愁》为什么能有这么广的影响,就是因为它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叶落归根,这是人之常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情感。你读过这类作品吗?把你所读作品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交流:
师提供相关作品(幻灯显示)
1、余光中《乡愁》……
2、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李白《静夜诗》
4、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马致远《秋思》
6、苏轼《水调歌头》
五、总结(幻灯显示)
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远离故乡的人,无论与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每年春节前夕,离家的人尽管票难买、车难乘,但家还是要回的。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伟大的民族。
六、作业:
1、积累“思乡”的诗句。
2、研讨与练习
3、预习新课
七、播放《思乡曲》结束这一节课
八、板书设计:
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 风俗美
怀旧思乡的酒
母亲——热情好客 慷慨大方
阿标叔 ——热心
乡亲——热情大方
“我”——童真童趣
春酒
人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