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优质3篇】

时间:2017-06-09 04:18: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 篇一

课程名称:高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明代文学家、艺术家、大文豪王仁裕的生平和贡献。

2. 理解《褒禅山记》的意义和价值,分析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褒禅山记》的基本情节。

2. 掌握《褒禅山记》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分析《褒禅山记》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分析《褒禅山记》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2. 运用文学鉴赏的知识和技巧分析《褒禅山记》。

教学准备:

1. 课文《褒禅山记》。

2. 教师准备PPT和相关图片。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王仁裕的名言、作品图片等,介绍王仁裕的生平和贡献,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课文(15分钟)

教师通过PPT,介绍《褒禅山记》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

三、阅读课文(2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褒禅山记》,并在笔记本上做好阅读笔记。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

1. 诗人在游览褒禅山时有哪些感受?

2. 诗人在描写山水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讨论与分析(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发现。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对《褒禅山记》的理解,分享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五、艺术鉴赏(1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褒禅山记》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在艺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同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褒禅山记》。

高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 篇二

课程名称:高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褒禅山记》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2. 分析《褒禅山记》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褒禅山记》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2. 掌握《褒禅山记》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 分析《褒禅山记》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2. 运用文学鉴赏的知识和技巧分析《褒禅山记》。

教学准备:

1. 课文《褒禅山记》。

2. 教师准备PPT和相关图片。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喜爱之处。

二、讲解课文(15分钟)

教师通过PPT,介绍《褒禅山记》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

三、阅读课文(2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褒禅山记》,并在笔记本上做好阅读笔记。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

1. 诗人在游览褒禅山时有哪些感受?

2. 诗人在描写山水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讨论与分析(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发现。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对《褒禅山记》的理解,分享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五、艺术鉴赏(1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褒禅山记》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在艺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同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褒禅山记》。

高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 篇三

高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

  目的:

  1、翻译课文,理解课文

  2、通过质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的思想教育

  重点:翻译课文,理解内容

  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法:质疑提问法学法: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课型:新授教具:课件

  板书:游褒禅山记

  游洞经过:前洞——后洞——悔随之

  游洞心得:志——力——物——尽吾志

  后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

  检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三、讲解新课

  (一)导入新课

  引列宁的`话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交互进行

  (三)翻译课文

  采用质疑的方法进行译文,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盖其有深,则其至有加少也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找一名学生总体进行翻译,之后,教师将重点的词语圈点出来,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

  (四)理解课文

  1、按顺序简述第二段的写作内容。

  2、概括第二段的内容要点。

  用一个字来概述作者游洞

  3、后的心情,原因是什么?

  4、看课后练习一,找出第三段与第二段相互呼应的地方。

  5、古人求思的精神与第三段的议论是什么关系。

  6、分析“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有时间,指导背诵

  四、小结

  五、作业

高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