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优秀教案【最新6篇】

时间:2019-07-01 05:37: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蒹葭》优秀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蒹葭》中的自然与人生

教案目标:

1. 通过学习《蒹葭》这首古诗,让学生了解自然对人生的影响和启示。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1. 学习《蒹葭》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中自然景物对人生的启示。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蒹葭》的全文和注释。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

3. 纸和笔:供学生做练习和写作使用。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1. 引入《蒹葭》这首古诗,让学生朗读全文。

2. 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Step 2:诗歌背景和意义

1. 介绍《蒹葭》这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中的自然景物,如蒹葭、露、蓬蒿等,对人生的启示和意义。

Step 3:诗歌欣赏

1.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之美。

2. 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Step 4:表达感悟

1. 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2.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Step 5:分享和讨论

1.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Step 6:总结和评价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自然对人生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经典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可以进行诗歌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蒹葭》优秀教案 篇二

教案名称:《蒹葭》中的自然与人生

教案目标:

1. 通过学习《蒹葭》这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1. 学习《蒹葭》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中自然景物对人生的启示。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蒹葭》的全文和注释。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

3. 纸和笔:供学生做练习和写作使用。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1. 引入《蒹葭》这首古诗,让学生朗读全文。

2. 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Step 2:诗歌背景和意义

1. 介绍《蒹葭》这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中的自然景物,如蒹葭、露、蓬蒿等,对人生的启示和意义。

Step 3:诗歌欣赏

1.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之美。

2. 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Step 4:文学创作

1. 设计创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2.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Step 5:分享和讨论

1.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提供指导和建议。

Step 6:总结和评价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古诗对人生的启示和思考。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可以进行古诗创作,体验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氛围。

《蒹葭》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仪、录音带和VCD碟片。

  2、诗词曲赋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一)导语设计:

  师: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

  (二)初读诗歌

  1、多媒体投影薄雾中的水边芦苇,芦叶萧萧,茫茫苍苍。在这个画面的衬托下,投影出诗歌原文。(蓝色字幕)

  2、播放背景音乐(低声地):播放小提琴曲《水边的阿蒂丽娜》。

  3、学生初读课文:借助“预习提示”以及注释,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文采飞扬的导语,清新自然的背景画面,悠扬恬静的音乐,使课堂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美,使学生体验了情境美、奠定了本堂课的基调。

  二、品味赏析

  (一)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在《水边的阿蒂丽娜》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乐曲播放与诗歌朗诵同时进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产生共鸣。

  2、请同学说说选择《水边的阿蒂丽娜》的作为背景音乐的原因。

  体会诗歌迷茫而略带忧郁的情感基调

  3、诗歌中主人公为何忧伤?

  4、求而不得后主人公的态度如何?

  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向往和追求纯洁的爱情和求而不得后,主人公依然执着追求的感情。

  (二)品味语言

  1、上述体会你是从诗歌的哪部分感受到的?

  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文重章叠句的结构特色,品味诗歌朴素清新风格洒落的语言

  2、创新设计:请同学把大屏幕上的诗歌中加点的词改换一下,要求改后的诗歌整体风格不变。

  这个设计迁移性、挖掘性很强,它点燃了学生创造性自主学习的火花。诗歌中的加点词语为三段对应部分稍加变化的词语,学生改换后的词大多是贴切的、和谐的,多元的。在这创新的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是潜移默化的。

  3、熟读成诵。(采用男女声交替读、齐读等各种形式)

  三、激发激情

  (一)深层理解:

  1、课后思考练习一: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目的让学生掌握意象的概念,因为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叙往往是从理解分析意象的作用为切入口的。

  2、自由讨论“蒹葭”“芦苇”“道路”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让学生极大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相象和联想,准确体会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激情

  1、多媒体投影出《在水一方》的歌词,同时播放这首歌。

  2、思考:你认为这首改编自《蒹葭》的歌词好吗?为什么?

  在讨论中,学生发现歌词将原诗中的渺远迷茫、缠绵感伤的意境,反复咏唱的形式等精华部分保留了下来。这一发现,加深了学生对原诗的理解。学生在这首优美的歌曲声中,再一次地感受到了美的情感体验。

  3、您也许不是诗人,也许不是艺术家,但老师相信你有丰富的想象力。你能想象一下《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借助除文字和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的情景吗?(各学习小组之间合作、探究、讨论)

  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这种开放型的题目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层出不穷,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创造的激情激发出来。

《蒹葭》优秀教案 篇四

  一、写作背景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二、注释:

  1、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的“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变成霜。为,凝结成。

  2、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3、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4、在水一方:在

水的另一边,即水的对岸。方,边

  5、遡洄(sù huí)从之: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遡洄,逆流而上。遡,通“溯”,逆着河流向上游走。洄,曲折盘旋的水道。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

  6、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7、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8、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宛然,好像。

  9、凄凄:(通“萋萋”)茂盛的样子。与下文“采采”义同。

  10、晞(xī):晒。

  11、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12、跻(jī):升高,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13、坻(chí):水中的小沙洲。

  14、采采:茂盛的样子。

  15、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16、涘(sì):水边。

  17、右:迂回,弯曲,意思是道路弯曲。

  18、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19、之:代“伊人”

  三、译文:

  蒹葭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四、诗歌赏析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

  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

  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曹丕《燕歌行》中也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2、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

  清晨(拂晓) 白露未唏 白露未已

  3、诗歌开头前两句的艺术手法叫什么?

  叫做“比兴”的艺术手法,也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4、诗歌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采用了比兴手法,以对蒹葭的景色描写为起兴,引出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5、“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用了借事抒情的写法。

  6、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芦苇——丛生茂密 。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

  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 一汪秋水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7、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清冷 孤寂 凄美 迷离

  8、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

  词语:蒹葭秋风白露 秋霜 秋水 晨雾 河畔道路 水中沙洲

  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蒹葭,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

  9、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他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大家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①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俟 一个:“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

  ②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

  ③ “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

  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失望 怅惘 痛苦

  ④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孤独寂寞

  10、这首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诗经、秦风》 爱情 蒹葭 塑造了一个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青年男子形象。

  11、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

  气质高雅 温婉动人。“所谓伊人”历来说法不一:爱情、隐士、事业、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可知而又不可知,虚幻飘渺的“伊人”是本诗的中心意象。“伊人”的形象始终是朦胧而模糊的,所以千百年来,读者对“伊人”的解读也是各种各样,众说纷纭的。“伊人”可以是高洁的品质,也可以是美好的理想,可以是向往的爱情,也可以是难得的知己。它涵盖了人世间所有可遇而不可得的人生境遇。

  12、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包涵了什么内容?

  意境朦胧,含蕴不尽。人世间各种可望不可及的人生境遇 。

  13、如果我们将这首诗作为爱情诗来解读,谈谈从诗歌中领悟到的爱情观。

  反对“闪婚”“闪恋”,反对“只求一时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真挚纯真,专一执着,含蓄高洁……

《蒹葭》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

  《诗经》二首 之一 《蒹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经》的结构特点,领悟《蒹葭》所要表达的主题。

  2、能力目标:重章叠句的手法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深化主题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重点难点

  重点:、重章叠句的手法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深化主题的作用。、对伊人的理解,对主题的理解。

  难点:1、对伊人的理解。2、赏析多主题的诗歌。

  课型:

  预习目标

  1、 作者介绍。

2、解题

3、介绍《诗经》

4、熟读并背诵全文

5、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6、了解《诗经》的结构特点

7、对伊人的理解。

8重章叠句的手法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深化主题的作用。

 

  教法学法设计

  第一组题 第二组题

  1、介绍作者。 1、背诵赏析第一节。

  2、解题。 2、重点语句理解

  3、介绍《诗经》 3、名句赏析

  4、接龙背诵全文 4、归结第一节

  第三组题。 第四组题

  1、 背诵赏析第二节 1、背诵赏析第三节

  2、重点语句理解 2、重点语句理解

  3、名句赏析 3、名句赏析

  4、归结第二节 4、归结全文

  预习反馈

  1、朗读课文,

  2、默写全文

  预习小节:

  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含蓄。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2)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3)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课后反思

  课型:展示课 课时:1课时

  环节

  具体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知识回顾

  1、 背诵全文。

  2、默写全文

  展示目标

  1、完成、明确预习目标及提纲内容,写出展示内容。

  2、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书写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展示内容

  完成四组题纲内容的展示

  展示总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反馈检测

  1、接龙背诵全文

  2、默写全文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窈窕( ) 好逑() 寤寐( ) 溯洄( ) 坻() 荇菜( )

《蒹葭》优秀教案 篇六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相关知识。

  2、 掌握《蒹葭》中相关字词含义。

  3、 通过诵读、分析,掌握《蒹葭》中兴与赋的表现手法运用以及了解重章叠唱特点,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美。

  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三、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营造一种凄清的氛围。

  2、 《诗经》知识介绍。

  (1)《诗经》又名《诗》、《诗三百》,共有305篇。

  (2)介绍“诗六义”。重点解说赋、比、兴,与现代作品结合,使学生更好理解。

  (3)《诗经》影响。

  3、 赏析《蒹葭》

  (1) 学生散读,初步体会。

  (2) 指名朗读,再次感悟。

  (3) 重点欣赏第一章,掌握“蒹葭”等相关字词,分析表现手法的运用。师生共同探讨“伊人”与“水”意象,以及“伊人”的魅力分析,穿插相关作品比较,如海伦形象描述和中国古诗词中的水意象。

  (4) 学习二、三两章,学生自己找出三章不同之处,具体分析。齐读,体会本诗的重章叠唱特点。

  4、 背诵全诗。

  四、

拓展阅读

  1、《硕人》,掌握其中“比”的手法运用。

  2、《木瓜》赏析

《蒹葭》优秀教案【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