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质6篇)

时间:2012-04-05 05:46: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一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里程碑。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会学习到有余数的除法,这是他们在整数运算中的第一次接触到余数的概念。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引导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案例和题目;

2. 准备练习册和解答书。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原理。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些糖果,让学生分成几组,然后问学生每组能分到几个糖果,是否有剩余的糖果。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Step 2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教给学生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整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有余数的除法题目,然后通过解题过程,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Step 3 练习和巩固

教师布置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

Step 4 应用和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目,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

Step 5 总结和反思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二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会学习到有余数的除法,这是他们在整数运算中的第一次接触到余数的概念。有余数的除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比较难的内容,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计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原理,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

一填。

  1、∮∮∮∮∮∮

  【】【】【】

  63=□

  2、∮∮∮∮∮∮∮

  【】【】【】

  73=□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略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梨、盘、图片、小棒、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 )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书上做)

  3 ×( )< 22 4×( )< 37

  ( )×2 < 11 ( )×5 <38

  2.用坚式计算除法.(齐做并指名板演)

  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例1 6÷3=

  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梨,小棒横放代替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

  分后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3=2

  试让学生口述算理后回答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被除数6表示被分的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数6下面的6是2与3的乘积,表示每盘分2个,3盘共分了6个,也就是被分掉的数;横线下面的0表示6个梨全分完了,没有剩余.

  教师在“0”旁板书:没有剩余.

  (2)出示例1 7÷3= 先按题意列式7÷3=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观察7÷3也就是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把7个梨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没有分完?每个盘子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教师启发讲解:剩下的1个,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还能分吗?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说,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那么用竖式如何表示7÷3=?

  教师用6÷3=2的方法类推讲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数是几?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写?

  每盘分得几个,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2×3=6)那个分掉的数“6”应写在什么地方?

  7个梨,分掉了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

  教师强调:7个梨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

  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要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2余1”.教师领读算式7÷3=2……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求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3)对照、观察、比较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点,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同点:算式表示意义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分得的数及分掉的数,在竖式中书写位置相同.

  不同点:6÷3=2正好分完,没有剩余:7÷3=2……1没分完,有剩余.正因为有剩余,所以在得数的写法上及读法上不同.

  (4)反馈练习: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

  在学生操作、分析、列式、计算完成后进行订正,重点提问被除数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数,横线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横式等号后边怎么写,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演的意义.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例 2: 38÷5=□……□

  (2)学生尝试计算、思考,遇有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总结出试商方法.试算、讨论后回答:把38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怎么想?(每份是几,分成5份,

  就是5个几,想5和几相乘的积要比38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前提是不能正好分完.)

  相乘的积太小了还可以再分吗?(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5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38,还应最接近38.)

  那么5和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38又最接近38呢?5×( )< 38,商6行吗?商8行吗?为什么?

  所以计算有余数除数时,要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比被除数小且最接近被除数.

  (3)观察比较,找出规律.

  比较例1、“做一做”、例2,这三题里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4)反馈练习:

  14÷4=□……□

  订正时指名学生说思维过程,重点说试商的方法.

  三、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思考回答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教师纠正性、补充性地进行小结.

  随堂练习

  1.(1)口述计算过程.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5= 38÷6= 47÷9=

  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着重检查余数的大小和别忘在横线上写余数.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

  布置作业

  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或小棒、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吗,都进行了怎样的布置?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瞧,它挂的气球多漂亮!仔细看看,发现什么?(按红、黄、粉、绿排列)

  你们能很快猜出第31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

  请同学们再说出几个气球的号码,谁愿意跟老师比比猜?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知道了。(由猜气球的颜色导入,学生兴趣会很高。再看到老师总能很快猜对,不仅能让学生惊讶,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余数

  1.春节的时候,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会拿出一些糖果来招待客人。现在我们就帮助小猴子把买来的水果分装在盘子里,准备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买来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10个)现在咱们就帮它把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请组长记录结果。

  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摆法,并说说怎样列示。(板书)

  4.观察这些分法,你能给分分类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你们能说说什么是"余数"吗?指出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分别是几。

  7.介绍读法。指名读、齐读。

  (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这会对他们理解余数的概念给予很大的帮助。)

  (二)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1.想想刚才你们分桔子的经过,再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吗?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了?剩余几个就不能再分了,跟哪个数比比就知道了?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余数比除数大或等于余数行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加深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三页练一练1题、2题。(巩固基本概念)

  2.拓展练习: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几?

  四、归纳:谈本节课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

  17÷3=()盘 ()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 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

  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 却不增加1个面包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