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一
标题:培养小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引言:
情绪管理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通过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小班学生学会理解和管理他们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本篇教案将介绍一些教学活动和方法,旨在培养小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情绪,并能用适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情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管理策略,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活动:
1. 情绪表达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和绘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情绪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不同情绪的表情和动作,然后请他们用颜色和线条来画出这些情绪。
2. 情绪热气球:让学生在纸板上绘制一个大气球,并在气球的篮子里写下自己最近的情绪。然后,让他们将气球放飞,并观察气球的升降来体验情绪的变化。
3. 情绪日记:鼓励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并在课堂上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导致这些情绪的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情绪管理策略探索: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常用的情绪管理策略。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如运动、听音乐、阅读等。然后,让学生尝试这些策略,并回顾它们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
1.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或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情绪,并思考应对策略。
2. 认知重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方式,并帮助他们寻找更积极的解决方案。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以及共同应对情绪问题的能力。
四、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情绪日记和情绪管理策略探索记录,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3.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评估,了解学生在合作中的互动和情绪管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
1. 情绪表达卡片和绘画材料。
2. 情绪热气球的模板和纸板。
3. 学生情绪日记和情绪管理策略探索记录的本子。
4. 资源链接: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绘本、情绪管理游戏等。
六、教学延伸:
1. 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情绪管理策略,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尝试。
2.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家长分享本节课学到的情绪管理知识,并一起制定一个家庭的情绪管理计划。
这样的教学计划将帮助小班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班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二
标题:培养小班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引言:
自尊和自信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小班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本篇教案将介绍一些教学活动和方法,旨在培养小班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并能用积极的方式描述自己。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态度,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不同,从而增强自己的自尊心。
二、教学活动:
1. 自我介绍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自我介绍,并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方式描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2. 成功经历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并引导他们思考成功的原因和感受。
3. 勇气挑战:组织勇气挑战活动,让学生尝试一些平时不敢尝试的事情,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挑战经历和收获。
4. 同伴赞扬:鼓励学生互相赞扬和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励,如“最佳团队合作奖”、“最勇敢表演奖”等。
三、教学方法:
1.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同理心。
2. 反馈和鼓励:在教学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同时提高他们的自尊心。
四、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自我介绍和成功经历分享的记录,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3. 通过同伴赞扬活动的评估,了解学生在赞扬他人和接受赞扬时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
1. 自我介绍卡片和绘画材料。
2. 勇气挑战活动的任务卡片。
3. 学生成功经历分享的记录本子。
4. 资源链接: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绘本、肯定性话语卡片等。
六、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2.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家长分享本节课学到的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性,并一起制定一个家庭的自尊和自信培养计划。
这样的教学计划将帮助小班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班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三
课前提示:
小班的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但也存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注。在成长过程中,幼儿逐步体验到了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渐渐学会彼此关心和帮助。本活动通过故事《我们来帮你》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知道要关心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戴鸡妈妈的头饰,讲述:咯咯咯,今天我鸡妈妈可高兴了,因为我要带着我的鸡宝宝回新家去。教师可以做一些鸡的动作,用夸张的语调,吸引幼儿的注意。
2、看图片听故事
(1)教师出示图片,有表情地讲故事。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鸡妈妈带着小鸡去哪里?(去他们的新家)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桥被水冲断了)
鸡妈妈和鸡宝宝又不会游泳,想想他们心里着不着急呢?(非常着急) 这时小鸭子说了什么呢?(我背你们过河)
小乌龟说了什么呢?(我们来帮你)
大象又说了什么呢?(我来帮你)
小朋友们想一想,鸡妈妈和鸡宝宝过河了没有呢?(过了)
教师总结:
我们要像小动物一样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3、情景表演
(1)教师请幼儿戴上小动物头饰分别扮演鸡妈妈、鸡宝宝、小鸭子、小乌龟、大象。
(2)教师讲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表演故事。
(3)教师评价幼儿的表演。
建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自己可以怎样帮助别人。
小班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
2、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 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
2、 PPT课件(关于小朋友看病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观看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刘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看的动画片,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看一下呀?那是什么动画片呢,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2、教师播放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看完后请幼儿来说一说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3、幼儿简单描述视频中的内容,教师继而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针。
二、观察图片,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1、教师:好了,刚刚我们都看过小猫不怕看医生的故事了,那小朋友们你们去看过医生吗?医院里又有哪些人呢?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病经历,并依次播放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让幼儿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医院的表现,并引导幼儿知道就医的安全事项。
1、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
2、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
3、不乱动诊疗室的物品。
4、注意清洁卫生,不到处乱摸。
5、耐心等待就医。
活动反思
这次心理健康活动--《不怕看医生》,是想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幼儿由于年龄小,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而他们又非常怕打针,只要家长说带他们去医院看病他们就很反抗,因而这次活动对幼儿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活动中幼儿观看了动画故事《不怕看医生》,并观看了很多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就医的安全事项,从图片和动画故事中幼儿体会到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说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看医生。
但活动中不足的是没有准备看病的用具,若能给幼儿看一些医用材料,如,棉签,纱布,口罩,听诊器等,幼儿会更感兴趣,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提供一些实物给幼儿,让幼儿能更清楚直接地接触到,幼儿掌握起来也会更快更好。
小班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五
讲前提示:
依恋父母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表现。父母对幼儿的抚养照顾、关心、爱护,能使幼儿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和快乐。但幼儿过分依恋父母,则会对其交往产生障碍,使其形成过分依赖的不良性格。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调整幼儿过分依恋父母的行为,鼓励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通过《写给家长的话》,让家长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法,纠正幼儿过分依赖家长的行为。
活动准备:
教师自制卡片(内容同幼儿用书、卡片大小同贺卡大小,共5张);红色、绿色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过程1: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卡片。咱们一起来瞧瞧! 过程2:观察并讲述卡片
出示第一张卡片,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这张卡片上有什么?(小妹妹躺在床上,她在拉妈妈的手)
为什么她要去拉妈妈的手呢?(因为这个小妹妹不敢一个人睡觉,她想让妈妈陪她,所以拉着妈妈的手不放)
你们说她做得对吗?
你们在家是爸爸妈妈陪着睡还是自己单独睡呢?(幼儿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教师小结:
我们要做勇敢的小朋友,晚上不要爸爸妈妈陪,要自己睡觉。
玩“抽一抽,讲一讲”的游戏。请个别幼儿上来抽出还没讲述过的卡片,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述此卡片内容。
(1)这个小男孩可勇敢了,不要妈妈陪,自己就睡着了。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
(2)涛涛可喜欢他的玩具小汽车了,可他不愿意自己玩,老是缠着妈妈陪他玩。他这样做对吗?(不对,因为妈妈每天上班可辛苦了,回家还得做家务,所以小朋友在家要自己玩玩具)
(3)晚餐的时间到了,妞妞端着一个小碗:“我要自己吃!(妞妞做得可棒了,”她不用爸爸妈妈喂,自己就开心地吃起来。我们小朋友也要向她学习,自己吃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晚饭过后,爸爸开始看书了,可是小明一直过来吵爸爸,让爸爸陪他玩。小明这样做对吗?(不对,因为爸爸有工作要忙,小明不应该打扰爸爸的工作。)
过程2:涂气球
教师:看看你们书上,也有这些图画呢!请小朋友们翻到《离不开父母的孩子》一课。
教师:请你们把乖宝宝的气球涂成绿色,把不乖的宝宝的气球涂成红色。
建议:
在活动中,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用我种引导性语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拓展活动:
此活动后,在信息栏里公布《写给家长的话》,内容为:幼儿若过分依
赖家长,可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其纠正:
一、调整爱的方式,或与幼儿适当的分离;二、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让幼儿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班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六
讲前提示:
幼儿的思维方式通常是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尚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本活动引导幼儿懂得应该从哪方面去关心别人,体验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为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活动目标:
1、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使其富有同情心。
2、体验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懂得在被人关心和被人爱的同时,也要关心别人。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一套。
活动过程:
过程1 :导入活动
1、举例说说最近身边有关关心别人的话题。(如班上小朋友的例子或老师自己的例子
2、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几幅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上的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关心别人的。
过程2:观察图画
1、观察第一幅图。
这是在什么地方?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小明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妹妹正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小明看到小妹妹这样难过,就跑过去问她怎么了,小妹妹说,她不小心和妈妈走散了,找不到妈妈,很难过。小明说,没事,哥哥带你去找警察叔叔。
这位哥哥是怎样关心小妹妹的?(带小妹妹去找警察叔叔)
2、出示第二幅图,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关心他人的?(请你和邻座的小朋友相互讨论、讲述) 请个别幼儿回答。
3、出示第三幅图。
画面上都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乐乐住院了,小红给他送了一束鲜花,并祝他早日康复)
4、以同样的方式让幼儿观察第4、5幅图(外公累了,小红给外公捶背;强强正呕吐),让幼儿理解各种不同的关心他人的方式。
教师小结:小朋友要懂得关心别人,要关心有困难的人,关心残疾人,关心老人,还要关心动植物等。
过程3:说一说
小朋友也是像这些小朋友那样做的吗?
小组讨论,请说一说你关心他人的事。
教师根据幼儿讨论情况进行小结。
建议:
出示挂图时,每次先请幼儿完整讲述,教师稍作提醒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