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整数的认识与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整数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读写整数;
2. 学生能够掌握整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1. 整数的概念与读写;
2. 整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1. 整数的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 整数的加法运算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整数的数轴、整数的卡片等教具;
2. 学生准备好纸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1. 教师出示整数的数轴,向学生解释整数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数轴上的正整数和负整数的位置;
2. 教师出示整数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整数,并让学生读出整数的大小。
Step 2 教学整数的读写
1. 教师出示一些整数的卡片,让学生跟读整数,并用纸和笔写出整数的大小;
2. 教师指出整数的特点,即正整数大于0,负整数小于0;
3. 学生进行练习,跟读整数并写出整数的大小。
Step 3 教学整数的加法运算
1. 教师出示一些整数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整数,并向学生提问:两个正整数相加的结果是什么?两个负整数相加的结果又是什么?
2. 教师向学生解释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即同号相加取其绝对值相加,并保留相同的符号。
3. 学生进行练习,计算给定的整数的加法运算。
Step 4 拓展应用
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整数的加法运算解决问题;
2. 学生进行练习,运用整数的加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
1. 教师可出示一些整数的卡片,让学生进行整数的减法运算练习;
2. 学生可自行编写一些整数的加法练习题,相互交换解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整数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读写整数。学生对整数的加法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但是,部分学生在整数的加法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需要进一步强化练习。在后续的教学中,应该加强整数的减法运算的教学,以及整数的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面积的认识与计算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面积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应用面积单位;
2. 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1. 面积的概念与面积单位;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面积的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模型、面积单位的卡片等教具;
2. 学生准备好纸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1.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模型,让学生观察模型的形状,并向学生解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 教师出示面积单位的卡片,让学生观察面积单位的大小,并向学生解释面积单位的意义。
Step 2 教学面积的概念
1. 教师向学生解释面积的概念,即表示平面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
2. 学生进行练习,观察给定的平面图形,并估算出其面积大小。
Step 3 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1. 教师出示长方形的纸板模型,让学生观察模型的形状,并向学生解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教师给出一些长方形的边长,让学生进行面积的计算。
Step 4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 教师出示正方形的纸板模型,让学生观察模型的形状,并向学生解释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教师给出一些正方形的边长,让学生进行面积的计算。
Step 5 拓展应用
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面积的计算解决问题;
2. 学生进行练习,运用面积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
1. 教师可出示一些其他形状的纸板模型,如三角形、圆形等,让学生进行面积的计算练习;
2. 学生可自行编写一些面积计算的练习题,相互交换解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面积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应用面积单位。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但是,部分学生在面积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计算错误,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在后续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其他形状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以及面积的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
2、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3、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商0的原理。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2、板书下面各题,请学生在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7.
通过情境图,说一说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我们先来解决问题(1)。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每根短跳绳5元,求650元能买多少根短跳绳,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50÷5.
(2)探究笔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650÷5时,先用5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6,在商的百位上写1,余下的1个百和5个十合成15个十,5除15个十商3,3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0除以5得0,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其中0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0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指名学生板演。
我们再来解决问题(2)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每根长跳绳8元,求245元能买多少根长跳绳,还剩多少钱,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45÷8
(2)探究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看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数不够除时,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8去除被除数百位和十位合成份数“24”,8除24得3,在商的十位上写3,接着用8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5,8除5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的个位上还余5,表明这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指名学生板演。
师生总结商末尾有0的两种情况
①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上商0就可以。
②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落下被除数个位上的数作余数即可。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25页的“做一做”
(1)请学生自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叙述自己的计算过程。
(3)检验。
2、病题门诊。(教材第26页练习五的第6题)
(1)看题,明确题意。
(2)观察各题错在哪里。
(3)同桌互说如何改正。
(4)在本上动笔改错。
3、教材第26页练习五的第1、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28页第14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四、总结下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
重点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
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