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案 篇一:品味荷花的美丽与哲理
荷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不仅仅因为其美丽的外观而备受人们喜爱,更因为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因此,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荷花教案来引导学生品味荷花的美丽与哲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荷花的生长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荷花的生长过程是一个漫长而美丽的过程,从种子发芽,到长出叶子,再到开放花朵,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和耐心。通过观察荷花的生长过程,学生可以学会耐心等待,同时也能够培养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荷花的形态和颜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荷花的形态各异,有的如莲花般洁白纯净,有的如火焰般绚丽多彩,每一朵花都有其独特的美丽。通过观察和描绘荷花的形态和颜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的创造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荷花的象征意义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考能力。荷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纯洁、高尚和坚强。通过了解荷花的象征意义,学生可以学会感恩和珍惜,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荷花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荷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美丽存在,也是艺术家们的灵感之源。无论是绘画、摄影还是雕塑,荷花都是艺术家们钟爱的题材。通过欣赏和分析荷花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总之,荷花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品味荷花的美丽与哲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耐心、审美能力、创造力、情感和思考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通过荷花教案,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荷花的美丽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人生的意义,从而在美育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发。
荷花教案 篇二:荷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荷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一直以来都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荷花的美丽和哲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息息相关,因此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荷花教案来帮助学生了解荷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首先,荷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文化中,莲被赋予了纯洁、高尚和坚强的象征意义。荷花作为莲的一种,也继承了这些象征意义。通过了解荷花与“莲”的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纯洁、高尚和坚强的追求,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格。
其次,荷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有着相似之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被赋予了谦和、宽容和自律的美德。荷花的生长环境恶劣,但却能够自律地生长,始终保持其美丽与高尚。通过观察和思考荷花的生长过程,学生可以理解君子的品质和修养,从而在自身的成长中更好地追求高尚和完美。
此外,荷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清雅”和“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文化中,清雅被视为一种高尚的修养和品味,而自然则是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尚。荷花的自然、纯净和高雅的形态,恰好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清雅和自然的追求。通过欣赏和品味荷花的美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清雅和自然的追求,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味和修养。
最后,荷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和“团结”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文化中,和谐和团结被视为一种美德和境界。荷花的莲叶、莲茎和莲花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和谐而团结的整体。通过观察和思考荷花的生态系统,学生可以理解和谐和团结的重要性,从而在自身的成长中更好地追求和谐和团结。
总之,荷花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通过荷花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荷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德。通过荷花教案,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荷花的美丽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在美育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发。
荷花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并用小标题概括。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夫妻话别(开端)
敌我遭遇——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
成立队伍(尾声)
四、重点探讨
1、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示: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1)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讨论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叙述人的语言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讨论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4、小说的情感:
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权,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小说中,水生等参军的人对家庭的眷顾,他们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的流露出对丈夫们的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返顾地为丈夫们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们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有国才有家,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这些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亲情,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5、概括“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l)介绍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2)学生回答“思考与练习”一。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3)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五、布置作业:
1、课后完成“思考与练习”四。
2、情景作文,要求突出对话的个性化。试围绕谈理想或其他话题写一段对话。
板书:
课文检测题
一、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1、“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二、《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自个性特点:
A、机智伶俐 B、爽朗直率 C、稳重谨慎 D、性急冒失 E、忸怩含蓄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三、指出以下各句画线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4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注:以上练习中括号里和横线的文字是参考答案。
教案点评: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3、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4、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荷花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21课的第一课时.这是一篇很朴实又很美的课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赞美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以及本组的训练重点:读文章,想画面,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
2.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思想感情方面: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学习第1,2自然段。第2课时继续学习第3—5自然段,背诵全文,总结全文。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教学重点: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色,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荷花的美。
二.教法
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运用以下两种学法:
1.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以“情”为线,进行设计的:
(一)。在激发动机和初读课文中——入情
新课启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碧波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3.而后,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初读课文,除了扫清生字词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
A.自渎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b.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样写?c.“蓬”“骨”的结构。
B.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根据这个材料制成了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象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花瓣儿。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读后,用课件出示练习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
)。有的()。有的()。让学生填写。
抓住这三句具体写荷花的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看图说出与图上荷花相对应的句子。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是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与原句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2).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朗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课件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字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字感情朗读。
(3).男女生分读写荷叶荷花的句子。
(4).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在第二段读美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示图片: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1).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集体评议。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的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又对第二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导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出示:刚开的白荷花(),全开的白荷花(),将要开的白荷花()。要求补充完整。使学生巩固所学。
(四).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在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此时,学生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五).总结课文
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课外练习
荷花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用清水和墨在生宣纸上能调出焦、浓、重、淡、清等深浅不同的墨色。中锋、侧锋是画最基本的用笔方法。知道荷花的基本画法。会运用清水调出不同的墨色。会运用中锋和侧锋这两种方法画荷花。体验画的笔墨变化,感受笔墨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焦、浓、重、淡、清等墨色的调配,中锋、侧锋两种用笔方法,荷花的基本画法。
教学难点:
墨色的调配。
学习材料:
毛笔、墨汁、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用墨色在不同的纸上绘画。
说一说纸上的墨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实验,并说己对画绘画的初步认识及笔墨的特性。感受画的表现特点,了解绘画工具的性能。
2、教师演示,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3、演示墨色的几种变化(焦、浓、重、淡、清)。
提问:说一说墨色有什么变化?怎样表现的?
:中锋与侧锋是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墨色的变化是通过水和墨调配出来的,它是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
4、课件展示,欣赏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晴霞图》。
组织学生讨论:指出画中的不同墨色变化。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揭示课题:笔墨游戏——荷花
5、荷花的画法:
(1)课件展示荷花照片与绘画作品比较。请学生分析绘画作品是怎样表现的。
(2)展示荷花的叶、柄、花头各部分的画法。
(3)欣赏学生作品,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画的。
学生观察并跟教师一起练习。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作品,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观察与思考:如何用画表现荷花?
认识用笔与用墨。了解画的基本知识。
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实践
学习荷花的画法,培养分析能力。
1.组织学生表现荷花。
2.教师辅导:中锋与侧锋的运笔,调配墨色的变化。
3.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学生表现荷花,随时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提高画的表现能力,体验绘画过程的乐趣。
四、欣赏评述:
组织学生把作品挂起来,引导学生感受笔墨表现的快乐。表扬大家敢于表现、敢于创新、展示个性。
1.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评,说说对他人作品的感受。
提高欣赏能力,感受成功喜悦。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展示上节课学生作品,学生评述
三、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的画作品(配合说明)。
学生欣赏。开阔眼界,提高对画的兴趣,了解的传统绘画。
四、鼓励学生创作
五、学生创作
六、欣赏评述
荷花教案 篇六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并学习了第一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板题,齐读。
指名读第一段,问“一……就……”说明了什么?“赶紧“说明了什么?用急切的心情再齐读。
二、学习第二段:
过度:同学们,一阵清香迎面扑来,你们想去看吗?我们随着小姑娘向荷花池边跑去,看到了什么呢?
1、播放视频。看完后引导学生说话:放眼你觉得这池荷花怎么样?你能用优美的词句把你看到的说具体吗?
2、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主要写了什么?
3、谁来读读写荷花的句子?(出示句子)
(1)理解“挨挤挨挤”(师画荷叶)说明荷叶长得多而密。
(2)“碧绿”写出了荷叶的什么?“大圆盘”指的是什么?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荷叶美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写荷花的句子,说说共有几句话?(出示句子)
(1)出示写荷花的第一句话,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理解冒字,演示荷花冒的过程)说说好在哪里?引导说话训练:白荷花在这些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
(2)看幻灯读后三句话(师画荷花图)这三种荷花的姿态是用哪个关联词联系起来的?
(3)假如用我们的双手当荷花,手指头当花瓣,你能表现这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吗?谁来试试?老师读学生表演。全体同学边做动作边读这三句话。
5、这段话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荷花的美丽?(板书:姿态诱人 色彩迷人)
6、碧绿的荷花衬着雪白的荷花,这么迷人的景色我们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三、学习第三段
过度:看着这一池雪白的荷花,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齐读)
1、师指黑板问:这画美吗?要是活的画就更漂亮了。想不想看看活的画?放光盘。美吗?可惜老师画不出来,画家也难以体现出来,那么谁能画出来呢?(大自然)这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更是对大自然的赞美。
2、这么美的画,虽然我们画不出来,但可以通过我们的朗读在脑海里显示出来,谁愿意读读,读得美吗?谁还来试试?
四、学习第四段
过度:同学们,当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在阳光下微笑时,作者陶醉了,老师陶醉了,那么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呢?
1、指名读四段(师画蜻蜓、小鱼图)
2、作者为什么会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呢?(因为太美了,作者看入神了)
3、假如你是蜻蜓,你会跟荷花说什么悄悄话?假如你是小鱼,你会告诉荷花作夜做了一个什么好梦?(省略了什么?可能会告诉我什么?)
4、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作者有如此美的感受。同学们想不想去感受一下,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变成荷花时的美妙情境(配乐播放荷花组图)
5、作者是否真的变成了一朵荷花了?请读读第5段。原来作者是通过想象,把荷花、蜻蜓、小鱼当人来写,这种写法叫拟人写法。
五、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完成练习。
这篇课文(按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观察顺序,描写了荷花的(姿态美、色彩美),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一池荷花写活了,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们要学习叶圣陶爷爷细致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把文章写具体、生动的方法。
2、这么美的文章,你最喜欢哪段?先自由读读,再背给老师听,好吗?
3、结束语:
荷花是很美的,其实只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更美的东西。我们珠海就是一座环境优美的旅游城市,青青的草坪、艳丽的花朵、无边无际的大海无不体现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这美丽的祖国。
板书设计:一幅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