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教学设计 篇一:真菌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真菌是一类生物体,与植物、动物和细菌一同构成了生物界的四大类群。真菌是一种庞大的生物群体,包括了蘑菇、霉菌、酵母菌等多种形态和功能的生物。在生物界中,真菌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广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真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真菌与其他生物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细胞壁由几丁质和纤维素构成,而不是细胞膜。真菌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通常由菌丝、孢子和菌体构成。菌丝是真菌的主要体部,具有分支生长的特点,可以形成复杂的菌丝网络。孢子是真菌的繁殖体,可以通过风、水、动物等传播到其他地方。菌体是真菌的可见部分,包括了蘑菇的菌盖和菌柄等。
在真菌的分类中,我们可以根据其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进行划分。真菌主要分为两类:子囊菌和担子菌。子囊菌包括了伞菌、炭角菌等,其特点是在子囊中形成孢子。担子菌包括了酵母菌、霉菌等,其特点是在担子上形成孢子。除了这两类,还有一些特殊的真菌,如黑曲霉、毒蕈等。
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有助于学生认识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功能非常多样,既可以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促进有机物循环,又可以作为共生菌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真菌还可以作为生物农药用于防治病虫害。因此,真菌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到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培养对真菌的兴趣和研究的能力。
真菌教学设计 篇二:真菌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
真菌是一类重要的生物体,其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丰富的功能和应用价值。在进行真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真菌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真菌的重视和兴趣。
首先,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分解功能非常重要。真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促进有机物质的循环和再利用。真菌通过菌丝网络将有机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然后通过分泌酶类将其降解为无机物质。这一过程对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和养分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真菌在共生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真菌可以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共同生活和互利共赢。例如,真菌与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真菌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植物则为真菌提供糖类物质。这种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真菌在药物和食品工业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许多药物和食品添加剂是由真菌提取得到的。例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就是由青霉菌等真菌产生的。另外,酵母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和面包制作等过程中。
通过了解真菌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学生可以认识到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真菌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培养对真菌的研究和应用的能力。
在真菌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真菌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真菌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激发其对真菌研究和应用的兴趣和热情。
真菌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4.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
5.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6、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从而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由于教材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的密切结合,所以,非常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制作活动的设计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真菌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教师组织教学留下充足的发挥空间。
2.教学重点
(1)真菌的细胞结构以及生殖方式的特点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3)观察能力的训练
3.教学难点
(1)《观察与思考》的组织教学
(2)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准备
用橘皮、馒头、面包片培养青霉和曲霉,新鲜的蘑菇,几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挂图,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CAI课件(或投影片),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准备有关真菌的知识图片或录音,酵母菌结构挂图。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如大棚蘑菇导入;②从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入题;③从学生常见的使食物发霉的霉菌导入;④以CAI课件方式展示各种常见的真菌导入。
观察与思考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把青霉和曲霉的结构图作为观察内容的补充;学生讨论交流说出真菌的细胞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特点。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教师可展示酵母菌的结构图让学生通过回忆,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关于真菌的繁殖,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先制作蘑菇孢子印,这样,学生就会对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态、作用有教深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练习第一、二题。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食用菌养殖场,或在讨论练习第三题的基础上制定“养殖食用菌”的方案。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讨论法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案例的设计思路
以常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真菌进行引导,由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学习各种各样真菌时,教师可提供发霉的面包和水果及新鲜的蘑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同时配以青霉和曲霉以及酵母菌和蘑菇的结构图,从而讨论得出真菌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特点。
对于真菌的繁殖,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制作蘑菇的孢子印。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孢子印,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3内容,从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都是真菌;我们经常看到物体发霉现象,这也是由真菌中的霉菌引起的。那么,你最想了解有关真菌的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进入新课。
2.组织探究,指导观察与思考
教师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新鲜的蘑菇,并展示青霉、曲霉、酵母菌和蘑菇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以下问题(投影)
①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
②你们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
③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④与细菌相比较,真菌在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
⑤酵母菌的结构是怎样的?
⑥你能说出真菌的细胞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特点吗?
教师组织学生表达交流以上问题,并进行小结。
3.探究真菌的繁殖方式,学以致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孢子印,并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①蘑菇孢子的位置,数量,形态及作用是怎样的?
②真菌是通过什么来繁殖后代的?
③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④了解真菌的繁殖特点,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
学生阅读、观察、讨论、表达交流。
教师进行评价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第一、二题。
4.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以课本64页练习题的第4题进行本章的小结。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请学生结合课本的练习第3题,查阅资料,制定“养殖食用菌”的方案。
真菌教学设计 篇四
一、 设计思路
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几则恰当的教学活动:辅以实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认识,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能力,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思维训练中主要运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和生疑提问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二、 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第二册《生命科学》第五章《生物的类群》第3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的学习要求为B级水平(其中霉菌的培养和观察实验为A级水平)。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文字多,文字部分偏重于概念和原理,生命科学术语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
2、 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八年级的学生已在《科学》学习中已具备初步科学探究素养,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归纳等,预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再进一步提高与发展。学生对于部分微观世界的真菌的生殖方式、形态结构没有过直观体验,这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着力通过教学中与生活相联系,以抽丝剥茧地引发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图片实验等观察,思考,讨论等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实验、图片、视频等为载体,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工具,使用恰当方法仔细观察微观生物,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入深入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真菌中的某些生物或多或少存在着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描述生活中对于真菌的认识,切入课题。然后以实验等活进行,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本地探究式教学,通过观察与思考,依次了解真菌中主要三个类群的生物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并引导学生互动,用科学、明确、简洁的语言,完善对真菌的描述及归纳总结的语句;藉此活动过程同时,也在了解真菌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体验真菌的多样性,并能对真菌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进行思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酵母菌、青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知道真菌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在青霉、曲霉的观察活动,学会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与发酵有关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真菌种类、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2、从真菌的多样性,感悟比较全面看待微生物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实验观察青霉、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
2、真菌的主要特征。
难点: 1、用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认识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六、教学准备:
课件、发霉的橘子和面包、放大镜、课前制作的蘑菇孢子印。
七、作业设计
1、根据真菌的特征,尝试推断他们与人类的关系?(下一课时进行分析)
(评价:
优:能初步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推断,并提供理由,同时指出一节课
所学内容的局限性。
良好:能初步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推断,并提供理由。
需努力:简单说出部分关系/无证据支持/无法作答
2、是否能仅根据本节课
内容进行全面的判断?(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展开)
(评价:
优:能根据教师提示再思考,并能主动收集更多证据说明
良好:能根据教师提示再思考
需努力:无法作答)
八、教学反思
从已经实践效果看,设定的教学目标适合绝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选用的视频、图片、阅读等材料适当,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
1、 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目标比较具体、适切,针对性较强,具有操作性和可测性。
2、 注重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动手培养霉菌,学会简单的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同时真切体验到真菌无处不在。在后续的课堂观察实验中,更多地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科学描述,比较归纳等科学素养。
3、 在教学中,教师避免了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获得新知,而是结合教材载体,层层设疑,引起一系列师生、生生互动对话。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归纳出真菌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思考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有效思考带来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4、 在教学过程中图片、视频等学习载体针对性强,均有较高的有效性,不可替代性。
5、在学生课堂观察霉菌的实验中,教师提醒学生不要把鼻子等凑近霉菌时,若学生提出:为什么不能凑太近时,教师需把握好这一良好的教学契机,可以提醒学生推测可能的不利原因。
对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思考:产生问题应该值得教师关注,首先肯定学生的思考,一般更多地引导学生从寻求答案的途径去发挥学生在课堂后的讨论、探索,呵护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学科兴趣。
真菌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知道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4.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
5.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二、教学策略
真菌一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了解真菌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同时了解一些食 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在进行有关各种各样的真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真菌的了解。虽然蘑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但是学生可能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因此教师要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三.教学重点:
知道真菌的结构,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四.教学准备: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五.教学过程
一. 让学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观察蘑菇.
二. 蘑菇分为哪几部分?(地下菌丝, 菌丝,柄, 菌褶,菌盖. )
是怎样吸收营养的?
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
四. 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类还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
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事实上,很多种毒蘑菇遇到银器并不变黑,有毒的豹斑毒伞往往会生蛆长虫。
总之,要想用一两个性状来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做不到。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时,一定要细心辨别。对于不能识别的蘑菇,应该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
五. 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观察与思考
1.腐烂柑橘皮上的青霉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面包片上的曲霉呈黄、黑、褐或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放射状。青霉和曲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
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1.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鞋给孢子的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容易生长霉菌。
2.检查家里储存粮食的地方是否通风,环境是否干燥,存放衣物的衣柜是否受潮。在晴好的天气里,晾晒粮食和衣物,防止霉菌的生长。
3.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所以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温度和潮湿;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
真菌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细菌和真菌与其它生物共生的现象;
2、描述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
3、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引起疾病;
4、区分并掌握细菌和真菌营寄生和腐生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入手,一步步分析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的作用;
2、进一步学习如何评价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体会观
1、用辩证的思维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从细菌和真菌能引发动植物患病的各个例子中得到启示,引起学生思考如何做好个人卫生,避免病菌的传染。
二、教学思路
本课从正反两面来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以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作为暗线,即“腐生——共生——寄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
2、评价实验方案
难点:
1、学习评价实验方案
2、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这些是什么生物?(演示几种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我们的身上有这些微生物吗?观看视频后给出本课导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除了寄生以外,细菌和真菌还有另一种营养方式,那就是——腐生。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这就是腐生。
观察与思考:
(1)水果腐烂与什么生物有关系?
(2)水果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了什么物质?
(3)请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看图讲解:
我们以二氧化碳为例,来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的作用。
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而当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中的这些有机物正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重新回到环境中,被植物重新利用。
如果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某条链断了,比如细菌和真菌没有了,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物遗体将堆积成山;另外,生态系统也会失去平衡。
(二)与动植物共生
介绍奇怪的生物:冬虫夏草。在这个例子中,真菌生活在幼虫体上,属于哪种营养方式?寄生。细菌真菌与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都是有害的吗?
分析
1、地衣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是如何共生的?
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u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如何互帮互助?
u 为什么种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与动物共生
在牛羊的肠胃中,有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它们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在我们人体中,有没有共生的一些细菌呢?比如,有些细菌虽然寄生在我们肠胃中,但是它们能制造一些微量的维生素,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帮助。
共生:
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三)引起动植物患病
寄生在生物体上的细菌和真菌,大多数都会引起疾病。
1、引起植物患病
(1)水稻稻瘟病
(2)玉米瘤黑粉病
2、引起动物患病
(1)寄生在人体体内,由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腥红热
(2)寄生在人体体内引起:足癣和甲癣(灰指甲)
患上这些疾病,和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吗?只有保持好个人的卫生,环境的卫生,我们的身体才不受病菌的侵害。
这是某个大学生宿舍的一角,卫生情况怎么样?你能给住在这个宿舍的同学提一些卫生建议吗?
(四)本课小节: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有害: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