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倍数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倍数的计算;
3.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巩固对倍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
1. 倍数的概念和运用;
2. 实际问题中倍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个倍数的实例,如2、3、4的倍数等;
2.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数解决。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比如:小明的妈妈给他买了一盒饼干,里面有8块饼干,小明想把这些饼干平分给他的两个朋友,请问每个人能分到几块饼干?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得出8的倍数是4。
步骤二:概念讲解
教师向学生解释倍数的概念,比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就是这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以8的倍数为例,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例子,如16、24、32等,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步骤三:运算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如:6 × 8、5 × 12等,让学生通过运算找到正确的结果。
步骤四:实际问题解决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数解决,如:小明家有24本故事书,他想把这些书平均分给他的4个好朋友,请问每个人能分到几本书?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
教师设计一些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对倍数的认识。如:教师将一些数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挑选其中的倍数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快。
步骤六:总结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归纳倍数的概念和运用。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倍数与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应用倍数与因数进行数学推理。
教学重点:
1. 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2. 应用倍数与因数解决问题;
3. 数学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涉及倍数与因数的问题,如:一个数是24的倍数,那么它的因数有哪些?;
2. 教师准备一些数学推理题目。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比如:如果一个数是24的倍数,那么它的因数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得出这个数的因数是1、2、3、4、6、8、12、24。
步骤二:概念讲解
教师向学生解释倍数与因数的关系,比如: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个数的因数一定包含另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以24的倍数为例,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步骤三:运算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如:24 ÷ 6、24 ÷ 8等,让学生通过运算找到正确的结果。
步骤四:实际问题解决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数与因数解决,如:一个箱子里有24个苹果,小明想把这些苹果分成几组,每组有相同数量的苹果,请问有几种分法?
步骤五:数学推理
教师设计一些数学推理题目,让学生运用倍数与因数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如:如果一个数是24的倍数,那么它的因数的个数一定是个位数。
步骤六:总结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归纳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和运用。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的例3和第5~6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课时目标:
1、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学生通过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黄、蓝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用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圆片表示不同的花,比一比各种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组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并汇报。
3,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课件演示三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中的填空。并说一说填写的依据。
2、提问: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后,小组交流算法。
分小组汇报算法,并说说算法的依据。
3、小结算法:82=4,并着重提醒学生,“倍”不能做单位。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说说判断的方法和依据。
2、“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动,先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在填空。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并说说题意,先连一连,再填空,并说说怎样列式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列式的依据。
统计学生用“倍”做单位的情况,再次提醒学生注意“倍”不能做单位。
四、课堂总结,拓展升华
1、这节课我们了一个新朋友“倍”,说说你对它的认识吧。
2、“倍”为什么不能做单位?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1页至72页及想想做做1---4题
教学目标:
1、在动手实践中,认识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2、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简单的解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棒、花片
教学方式: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复习铺垫。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
(1) ★★ ★★ ★★ ★★
(2) ○○○○ ○○○○
(3)□□□□□□ 6里面有()个3。
(4)◎◎◎◎◎◎◎◎ 8里面有()个()。
(5)口答:小鸡: ○○○
小鸭 : ●●● ●●●
小鸡有3只,小鸭有( )个3只,
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 )倍。
[几个几的知识的复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 师生探讨。
导入:同学们,我们实验小学的校园非常漂亮,为了把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成校长决定在校园内再摆放一些像这样的花坛。看,花儿们开的多艳啊!谁能说说花坛里有几种颜色的花呢?
(1)出示情境图(电脑演示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分别闪动蓝花、黄花和红花)
(2)引导学生摆花片:摆2朵蓝花片
我们还知道黄花有6朵,怎样摆黄花呢?(学生讨论后试摆)
(3) 指名上黑板摆黄花。
问:“他摆的是几朵花?他是怎样摆的?”
问:“比较一下蓝花和黄花,你发现了什么?”
“黄花比蓝花多4朵。”
“蓝花比黄花少4朵。”
“蓝花和黄花一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这里通过出示情境图、摆花片、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2、揭示课题。
问:“你是怎么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的呢?”
引导学生说: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3倍。
教师指出: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3、逐层认识。
追问: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可以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同桌互相说说。
如果黄花再添2朵,现在是几个2朵(4个2朵),我们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回答。
如果拿去2朵黄花,剩下几朵黄花,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
4、练习反馈。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边看图边说出两种书的倍数关系。
[通过以上的操作,使学生明白几个几份,就是几倍,由日常概念“份”引出数学概念“倍”。由学生先探讨,然后再研究,最后教师再揭示,层层推进,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同时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明白“份数”与“倍数”的关系]
三、深入研究、巩固认识
1、动手操作。
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你能摆出来吗?
指名上去摆红花。
问:“他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要2朵2朵地摆?”
问:“怎样说出红花与蓝花的关系?”
指名回答,然后一起说。
2、练习深化。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白菜有( )棵,青菜有( )个( )棵。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 )倍。
如果添1棵白菜,青菜的棵数又是白菜的几倍呢?
如果再添2棵白菜,白菜有( )棵,青菜有( )个( )棵,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 )倍。
[上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几份”就是“几倍”的联系,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当标准量发生变化时,那他们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学生在情境的创设和动手操作中自主构建了数学知识,在探究中发现,在合作中明理,从而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更加理性。]
四、导练启思,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你是怎么知道的?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自读理解
(2)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3)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画一画,教师注意巡视检查
4、找倍数:如 教室里灯管的根数是电扇的( )倍
国旗上小星星的颗数是大星星的( )倍
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 )倍
5、拓展练习:
看,孙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 3个苹果 4个梨 6个菠萝 8个草莓 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练习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对“倍”的理解更加透彻。发展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
五、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