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以《千米的认识》为题材进行教学。这是一篇介绍千米的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于千米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前的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千米的概念只是模糊的认知,无法准确地描述千米的长度。这一点在课堂上也得到了验证。在展示了一张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对比图后,我询问学生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结果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回答出来。这表明他们对于千米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加入了一些互动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千米在哪些场景中被使用,以及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千米的概念,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我发现学生对于千米的应用场景并不了解。在课堂上,我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介绍了千米在长跑比赛、旅游景点距离等方面的应用。然而,学生对于这些场景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他们对于长跑比赛和旅游景点的概念也不够清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下一节课中加入了实地观察的环节。我带领学生前往附近的运动场,观察长跑比赛的过程,并向学生解释比赛时使用的千米标志。同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游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千米的长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听说千米的应用场景,还能够亲身参与其中,加深对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认识。
综上所述,通过教学反思,我发现了学生在千米的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增加互动环节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千米的概念和应用场景。这次教学反思让我意识到,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以《千米的认识》为题材进行教学。这是一篇介绍千米的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于千米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前的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千米的概念只是模糊的认知,无法准确地描述千米的长度。这一点在课堂上也得到了验证。在展示了一张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对比图后,我询问学生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结果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回答出来。这表明他们对于千米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加入了一些互动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千米在哪些场景中被使用,以及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千米的概念,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我发现学生对于千米的应用场景并不了解。在课堂上,我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介绍了千米在长跑比赛、旅游景点距离等方面的应用。然而,学生对于这些场景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他们对于长跑比赛和旅游景点的概念也不够清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下一节课中加入了实地观察的环节。我带领学生前往附近的运动场,观察长跑比赛的过程,并向学生解释比赛时使用的千米标志。同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游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千米的长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听说千米的应用场景,还能够亲身参与其中,加深对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认识。
综上所述,通过教学反思,我发现了学生在千米的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增加互动环节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千米的概念和应用场景。这次教学反思让我意识到,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三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为了能增强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来,本打算带学生去操场上感受,可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就放弃了。于是利用多媒体出示操场图,操场一圈长200米,走两圈是()米,走5圈是()米。得出1000米,即1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可走1千米要多长时间呢,这个学生就茫然了。因此只能通过练习去推算。练习中出现一小时学生能走4千米,一些学生就能推算出走1千米大约要15分钟。至于一小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能行多少千米时,我要求学生做好后记住。但是后面练习中出现的题目,学生对多长路程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概多少时间,还是没法掌握。教学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别说学生不知道,作为老师也真的感受不出从学校门口到哪能大概是1千米,所以说,学生对1千米到底有多远,很难估测。
当有的学生说出了从校门口到老菜场大约是1千米,到东门码头我都加以肯定。
最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用到“千米”比较多,以便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四
我以为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教学“千米”时我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形成了较清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容易掌握。
为了能增强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来,我让学生想象体育课上在操场上跑几圈是1千米。在进行教学,本以为学生对千米没有多少概念,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却表现出了比学习毫米和分米更容易掌握的感觉。至于一小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能行多少千米时,我先告诉他们这些常识,所以后面练习中出现的题目,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多长路程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概多少时间,学生掌握的很好。
教学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别说学生不知道,作为老师也真的感受不出从学校门口到哪能大概是1千米,所以说,学生对1千米到底有多远,很难估测,再加上今天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去感受这1千米有多长,只是凭空想象而已。
最后的习题中,我设计了一些课外拓展题,我感觉非常好,学生对这样的题目也很喜欢。我另外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放学时请家长带着孩子回家时,感受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二是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大约有多少千米,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长时间。这样让学生有一定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五
《千米的认识》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千米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们都见过,容易接受。但是,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长度,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课的难点。本课我带领全班同学经历实际测量操场一圈的过程,让他们感知、了解操场十圈、2300步、走20分钟是1千米。围绕教材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在经历中感知。同时,注重了单位换算,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反复说算理的过程中进行巩固。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能力。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进率关系,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提出新问题,引入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接着,让学生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然后,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实践两种方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分别是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和实际测量操场一圈。从想象到实践,使学生逐步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最
后,让学生通过绕操场走5圈是1千米这个例子,自己发现米与千米之间的关系。真正将“变教为学”这个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紧接着,通过练习,巩固换算算理。
教学总结:
1、学生方面,参与面不是很广泛,个别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应多关注,并帮助养成好习惯!
2、教师教学方面
(1)研读教材、教参不细致,例如:10*100=1000米,不能与1000米=1千米连写。
(2)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如果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留做思考题。老师应灵活应变课堂上的各种问题,明确教学目标。
(3)在总结概念性的知识时,让学生了解一下书中是怎么说的,加深印象。并画下来,提醒学生注意,作为以后做题的参考。
(4)不要重复学生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养成学生不注意听讲的习惯。
希望自己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快速成长!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六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